@Yuan Gao
有时候出国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庭的孩子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出国留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帮助我达到了我的原生阶层一辈子也无法达成的水平。
我是武汉人,然而我的父母是我们城市里收入可以说在底层的那一类人,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过得极其简朴,此处按下不表。
我们家到我高考那一年是这样的情况,负债7万,无存款,父母二人收入总和大概3000人民币。
我高考考上了武汉大学,当时的学费是4800还是5800一年,住宿费和其他杂费加一起可能2000不到,我妈妈原本想给我800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我坚持只要了600,我原本想的是在校内可以勤工俭学做点兼职,这样能减轻点父母负担,要知道200块他们能过一个礼拜了。
可能这所有的钱加在一起对于我们城市的寻常家庭并不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尽管如此,我的父母仍然为我的学费发愁,最后是我小姨借了我1万元去注册的。
然而改变我命运的事情发生了,我入学后参加了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的选拔考试,并且成功被录取。当时全国有13所我985高校有这个项目,全国录取了300来个人,我们学校录取了30个。这个项目基本解决了我们家的所有问题:它包括了4年在新加坡的学费,每个月500新币(大概2500人民币)的生活费,住宿费以及保险。
后来的一切也就顺风顺水,大二的时候去了欧洲交换半年,游历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西班牙瑞典和挪威。大三暑假去了美国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亚太总部实习。大四结束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并且入职美国另一家500强的fintech公司亚太总部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如今已经是衣食无忧,短假期可以去东南亚著名海岛,长假期可以去欧美澳大利亚。并且我终于在我家乡买了一套小房子给我父母住,签合同的时候我妈妈都快哭了,她说这辈子不是和奶奶住就是和外婆住,从来没有自己住过。
如今再回头想,假如我没有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这个项目支持我出国,我在原来的大学,以我父母无权无钱的背景,我大三不太可能找到好的实习,毕业也无法进好的公司,更不提像其余答题的同学一样受家庭资助去留学读硕士。
对比我原来大学的同学,我已经非常幸运了。即使也进入500强成为了工程师,以那时的工资水平我也不可能迅速自立并接济父母。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由于新加坡奖学金项目,我衷心的感激她。
也许对于家庭财力雄厚的同学而言,新加坡只是他们眼中一个鸡肋的跳板,无法与梦想中的英美相比。然而这却是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孩子的一颗救命稻草。
@dhchen
眼界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种开眼界
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体验, 我之前三年呆在香港,然后现在在德国:
@蔡韵Iris
最大的功课和收获,我想就是独立
离开家庭的呵护陪伴,第一次了解到了除父母外“监护人”的概念(当时由老师担当)。所有的决策,大到读文还是读理,选择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小到各种琐碎日常的处理,由于家人离你的生活环境太远了,只能给基于他们经验的一些建议,最终还是靠自己。学会如何做选择的过程,其实是最宝贵的。
混迹于一堆金融精英中而不走寻常路自己找机会上节目做主持演话剧,唯一一个干了媒体;一次次去大家都觉得危险脏乱又吃不饱饭的地方旅行,做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事;在很容易拿到国籍的时候毅然辞职回了国,再到离开带光环的稳定工作,跨界去创业...
而独立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懂得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出国前,我也是个几乎来者不拒的“大好人”,吃亏也不愿跟人起争执。但渐渐的在磨砺中,我更加会有自己的边界,遇到不公的事绝对为该争取的权益争取到底,有明确的立场和想法,敢于表达。
@高天
方向不同,还不好回头
人生就是这样,重要的选择往往只有几个节点,后面的每一步都逻辑缜密,理所当然,却渐行渐远。选择了出国,就选择了和过往的生活暂别。选择了留下,就选择了和曾经的好友疏离。
每当我偶尔和同事们出去吃饭,听着他们用英文讨论着美国的事情,就不禁幻想,以老子的文笔内涵和表达能力,在国内还不大杀四方,天下无敌。如今却要在这劳什子的地方靠技术吃饭,真他妈窝囊。
环境把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却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更累的人。我的交友能力不断地提升,我的朋友圈子不断地缩小。岸上的人羡慕潜水者超长的闭气时间,潜水者何尝不嫉妒岸上人自由呼吸的状态?
出国留学对人的一生有多大影响呢?我不想说什么知识,不想说所谓世面,更懒得提能力和坚毅。只是这条路啊,他方向不一样,还不好回头。
@司马各
比在国内做一个小富即安的经济适用男
我更满意现在的自己
没留学的话,我应该现在是从国内某三本毕业,大学就开上了10万左右合资车的小开吧。5-6套房子也是不在话下的。那个时候,08年,家里有些存款,准备在南京江北投资2套房子的(08年房价4500一平,现在江北2万+)
后来这笔钱用来了给我留学。现在在国外平淡地生活着。有了小车,(依然还是国内10万加合资车水平)刚准备买房(发现贷款额度不够高,墨尔本的房价还在蹭蹭涨T-T)
用国内两套房子换来了:
你问我值不值?我觉得值。
这么多年,除了上述物质上的东西。我学会了体谅父母,学会了自己生存,感受了人间冷暖,更让自己独立了起来。
要知道之前在国内的时候,银行办卡都没自己去过。出国前我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让我像一个巨婴。
我想,留学对于我来说,比在国内做一个小富即安的经济适用男,我更满意现在的自己。
提到父母,现在我和他们的情感和相处状态,都比以前更好。比起刚留学时候情感的不舍。现在的他们理解了我,也尊重了我的独立人格。不再横加干预我的选择,也不再为我瞎担心。
那是因为我向他们证明了我已经长大。他们也在某个时间点找到了属于二老自己的生活。我们双方的精神状态都比以前更好了。我拥抱了自己的人生,他们也欣慰于我的长大。
我想,真正的孝道,不是以陪伴父母为借口去逃避独立,继续依赖。而是告诉他们—这是我的人生,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谢谢爸妈。我想天下父母对于儿女最大的期待也莫过于此吧。
他们辛劳了一生,不应该继续去为我这个巨婴再操劳白头。而是他们也可以放心地去拥有自己剩下来的人生吧。
@USshare
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
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这也是我后来一直在鼓励很多留学生留下来的原因。
正常来说,如果我不出国,我在国内读的是土木工程,按照同学的评价发展水平,现在估计也是在2-3线城市安家,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是可能也比较辛苦,会常常出差。直接用钱来衡量的话,应该是年薪在20万左右。 主要头疼的还是孩子的教育和医疗问题。 如果没有买房的话(likely),现在应该压力还是很大的。
大三的时候选择出国还是很有魄力和勇气的, 06年的时候美国大学的学费和现在差不多,可能还贵一点点(当时的汇率是1:8)。主要是家里穷,父母在我决定出国的时候,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20来万给我,算是我的所有留学的费用。
我知道我拿着这钱在美国我不只要赚生活费,第二年的学费也得自己去弄。 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就一个想法,我可以赚到学费,我可以找到工作。
后来在美国的前两年应该是我人生当中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两年,学过修车。在中部读书,坐火车到纽约买出事故的车基本完成自己的维修后开回中部卖给别人,运气好的时候一辆车可以赚4000美元到6000美元。
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赚钱上面,而且课程压力又及大,每个学期都是18个学分,第一年结束后我GPA不到3.0。但是我总算是把第二年的学费给赚到了。 还能贷款买个房子出租给学生和自己住。
去美国的前两年是最有激情和最能吃苦的。 我清晰的记得我刚到美国的第一周,感觉什么东西都好贵,吃了一周的cup noodle和饼干。
后来研究生为了拿全奖,也是一个一个老师的问,而且不止问一次。 整个学院都被我问过好几遍, 最终还是有老师不嫌弃我的低GPA,和没有GRE的情况下给了我全奖(让我帮他做了一个夏天的实验,还给了我一小时15-20美元的工资),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步,不然我觉得我很难在美国呆下去。 我至今还是非常感谢那个教授的。
2010年毕业的时候,经济危机,但是当时的我居然拿到了纽约一家比较大公司的offer。当时,中国留学生唯一的一个,算是院里面的留学生中不小的震动。后来的路就比较顺了。 包括后来的转行,去咨询公司BCG。 直到从bcg辞职出来之前,工资也拿到了20多万美元。
现在拿了绿卡,在美国也有几处物业,国内前两年也买了一套房子, 能开S550,想去哪里度假一般都能去,不太需要担心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因为,不出意外,孩子应该会在美国生)。
我觉得我是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包括现在英语都没有说的特别利索。 大部分的人如果做好奋斗的准备,美国是给你非常大的机会的。
@BrianRWang
“Just don't judge,”
多元化的人生价值与取向观念。
其次也更加清楚要享受更精彩的人生
很难说对一生的影响。就说对现在吧。毕竟我也只是出生于94年的年轻人。
为求学走过的城市:成都,香港,高雄,旧金山,厄巴纳(算是大芝加哥地区)。
这五年走过的城市还有:北京,上海,深圳,无锡,苏州,常州,南京,杭州,宁波,台北,纽约,首尔,华盛顿-北弗吉尼亚,迪拜,洛杉矶,圣何塞-硅谷。
以及,教大家一个诀窍。对于大多数985大学来说,早点考托福。以及关注你们学校教务处国际处团委一类的网站。相信你可以靠着这个拿到大量的机会,尤其是大量被资助的机会。
自信是一个精力十分旺盛而且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立志30岁前探索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约旦的佩特拉山谷。突尼斯的罗马人遗迹。北意大利宁静的乡野教堂。还有能让聂鲁达写下壮丽诗篇的南美高山。
我不敢说我究竟相比留在国内读清北的同学究竟优秀在哪里。当然我可以自信的说本人本科期间的成绩,科研和社会活动直博清北问题不大。
我也自信自己取得今天的一切绝非曾经考研的同学说的“轻而易举。”(在一个中西部大学,屌丝工科专业我也承认我是家境背景不错的人。而且我至少来自一个二线城市)。我本科生时代和数学基地班学数学,和物理拔尖班学物理。
但是内心面对任何成就与挑战都能波澜不惊。这一点我颇有信心。即使读书还不够万卷,但万里山河毕竟是饱览过的。
而且可以在任何面试里自信的说,我能适应长期的海外出差。
可能也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原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有各种各样精彩的生命与活法。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以及理解,对生命也有不同的定义与理解。这是18岁的那个我完全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可能这也是美国的大学与社会教给我的东西之一吧。“Just don't judge,”多元化的人生价值与取向观念。其次也更加清楚要享受更精彩的人生,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需要“knowledge,”也需要“labor"精于自己的学业,也准备好在事业中面临一切挑战。
@Laughing
就好比一个围城
我觉得有些答主把出国留学的影响夸大了,就我个人而言,眼界确实变宽了,人更加独立了,看事情更加客观了。但这些其实都是相对的。
一个在农村住了一辈子的娃大学考到了北京,那对他来说他眼界的提升绝对不亚于一个北上广的孩子出了国。
其实你说能不能出国,就好比一个围城。没出的时候向往国外的生活,出了后发现也就这么回事,还是家乡的月亮比较圆,家乡的饭菜比较可口。
我认识不少八十九十年代就移民美国/加拿大的华人,其实他们现在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内心都是挺后悔的,但嘴上肯定不说。在生活方面,现在北美有的国内也有,很多国内有的北美不一定有。三年前的美国跟三年后的美国基本没什么差距,也就是换了一任总统,至少在表面上看是这样。
但是中国呢?我每一年回来都会被北上广的一些新的改变感到震惊,甚至不适应。出门不用带钱包了,共享单车,微信支付支付宝,新公交专用道,新地铁线路,现在国内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敢想象未来5年后的美国是怎么样的,但我真的不敢想象未来5年的中国是怎么样的。
那我们现在继续来说说出国留学吧。我觉得硬要说出国留学要怎么对人生造成多大的影响,那基本就是要留在国外了。其他眼界啊什么的东西,即使你在国内各行各业混的牛逼了,你一样可以很开阔。
说到底大部分留学生出了国也是跟中国人在一块玩,愿意放开自己去跟外国人混一起的少之又少。所以说眼界的提高仅仅也就是认识了一帮大家都家境不错的人,或者了解了国外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跟人聊天的时候可以装装逼显得见识很丰富罢了,但是其中含金量有多少,因人而异,看你有多愿意去脱离舒适圈了。
最后来说说那匹愿意留在国外的人。其他国家我不了解,我只了解美国和加拿大。客观来说留学能留在北美的人,水平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在美国普遍薪资比国内高,工作时间比国内短,上班压力比国内小。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亚裔天花板很明显,治安不好,生活无聊,吃的难吃。而因为签证啊h1b一堆东西让回国会变得有点困难,那这么说来人生轨迹确实是变了。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选择的生活也就不一样。
所以说除了那些毕业后就留在国外的人,那对一生的影响确实很大。其他答住出去读个硕士什么就回来分享经验的,我很佩服你们在国外愿意吃苦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但是其实吃苦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吃,你在上海每个月生活费只拿1000勤工俭学你也能体验那种吃苦的感觉,人家农村的孩子考到一线城市来吃的这方面的苦不比你们的少。
想要反驳我的喷我的我建议你们先去看看我之前的回答讲我从小在加拿大长大的,那段时间对我身心性格的影响绝对比我本科硕士在美国要大的多得多,我都不敢说他对我的人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所以除了那些长留海外的人,其他大部分的留学生,客观来说只是换了个地方读了几年书,感受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仅此而已。
@Diego大叔
36岁出国留学
因为出国所以没结婚
36岁出国留学,老实说没影响。只是人生一段经历而已。
之前同事中有留学回国的,亲戚中也有一直留在海外的,也有外国人来中国定居的。现在身边的同学中也分两年后一定回国,会一直待下去的,和不确定未来的。各种情况都见过,还有利弊得失也都知道。所以把利弊得失放在天平上秤一秤,有好有坏,总量保持没影响。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大概一是和我的岁数有关,二是和家庭有关。因为情况特殊,所以也没什么值得别人借鉴的。
一是岁数。见的多了,也就有平常心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吧,环境把人逼到这一步,总得有人必须往前迈一步而已。
其实在国内的同事,也有30岁刚出头把家从北京搬到深圳,有四十多岁去美国工作。我父母那一辈,同样有因为下岗,所以有一个人南下打拼的。那时还不像现在可以随时视频。所以每个人都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
二是家庭。有家庭的话,看待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再好的风景,也要和老婆孩子一起看才有意思。虽然会看到朋友圈里的旅行照片,但一想到自己一个人去玩,而老婆还在辛苦带小孩,就完全没兴致了。
至于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在学习阶段也不是完全需要,正常的日常交流可以做到。业余生活里面,除了学习,我只需要看看老婆孩子的消息就知足了。也没什么孤独感好克服的,毕竟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只需要暂时忍耐这1,2年。将来能找到工作就把他们接过来,找不到就回国,总之一定会在一起。所以只是暂时的。辛苦什么的也谈不上,因为家人也很辛苦。我也没什么好自豪的炫耀的,大家只是辛苦的方面不一样而已。
所以说我通过留学来奋斗,其他人同样通过不同方式来奋斗。我在留学中付出辛苦,其他人同样在不同的方面付出辛苦。我通过留学取得收获,其他人同样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收获。
你也不好说哪边的收获更大。我也不能因为我选择了留学,就说假如待在国内一定会怎么怎么样。因为我选择留学是因为在国内我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我做不到的并不意味着别人做不到。
所有的风景,我都不想一个人去看。也不需要强迫自己融入当地人的圈子。
我有时觉得中国人对是否可以融入当地圈子看得有些太过重要了。我觉得这方面穆斯林或者是印度人就做的不错。我也很乐意和外国同学聊天开玩笑,不过核心始终是我自己的家庭。也不存在到哪里工作不适应的情况。
既来之则安之,国内的工作环境我很了解,国外的工作环境我也有心理准备,虽然可能存在偏差,但是想想也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
事在人为。凡事都是有代价的。
另外更正一些我年轻时候的想法,岁数大了发觉都不太准确。经济独立和出国没多大关系,在国内上班一样可以经济独立。假如你去BAT或者华为的话,没准会比出国独立的更早。
眼界开阔的确会有。不过如果是因为可以到处旅行带来的话,如果不是花自己钱的话,那就别说了。
如果是花自己钱的话,其实国内的工资有时比国外要高不少。而且现在出国旅游比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容易太多了。不过如果是因为可以见识各国人的话,这个倒没错。
生活独立和出国没多大关系。在国内到另一城市的话,照样可以做到洗衣做饭修灯泡买家具样样精通。但我说我精通了,其实要和别人比,也许还差得远。
因为出国所以没结婚……我真不想说大实话,所以不说了。
▎© 2017 高顿CFA 保留其所有权利。作者:@Yuan Gao,想听你留学故事的,出处:,本文系授权转载。
2017年6月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互金专委会)正式启动“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透明化运营、阳光下发展。 在该计划开启的互金企业运营指数测评中,目前洋钱罐平台以71.4的分值,在首批参加测评的15家企业中位列榜首。同时洋钱罐还成为首批两家自愿将运营数据实时接入国家技术平台的企业之一,洋钱罐平台上的投资人均可在技术平台上查验自己的投资情况。 有国家互金专委会负责人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主要来源于互金企业的不透明,包括资产不透明、运营不透明和实力不透明。不透明则无法分析风险,可能导致自融、自保以及虚假项目等重大问题。国家互金专委会依托于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对互金企业的透明性进行了长期跟踪与巡查。而此次“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也是基于此而开展。 根据阳光计划的设计,将有三大方案用于推进互金企业运营情况的透明度。 首先,国家互金专委会将定期组织全网巡查,由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按照客观情况如实反映其资产透明性,并向社会公开。如资产不透明,则无法分析其重大风险。 其次,国家互金专委会将鼓励互金平台自愿将运营数据实时接入国家技术平台中来,投资人可在技术平台上查验自己的投资情况,校验企业上报数据是否真实。同时国家互金专委会根据企业接入的数据,计算相关运营指标,每日向社会公布,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透明度。目前真融宝、洋钱罐两家企业已作为首批试点企业,自愿接受社会监督,并公开其运营情况。 最后,在互金企业自愿参加的前提下,国家互金专委会将依据“全客观、可验证”原则对企业进行测评,并公布测评指标。互金企业需按照指标提交材料,如验资报告、股东构成、审计报告、存管合同等,由专委会组织第三方专家审核公布。 洋钱罐CTO耿博表示,互金行业阳光化自律的同时还需要接受阳光化监督,接受第三方客观的全面的评估。尤其是来自权威部门专业化技术化的监管和评测,才是让互金企业在自身制度建设上越来越系统和正规的长期推动力所在。作为一家技术驱动性的互金企业,洋钱罐很早就加入到与国家互金专委会的合作中来,也希望通过“阳光行动”来推动互金行业的规范发展。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闫雨昕)在金融扶贫的攻坚战之中,商业银行无疑扮演者着中坚力量。近来,许多商业银行致力于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协调发展,加紧探索出一套“脱贫而不返贫”的可借鉴方案。 立足小微、三农 众所周知,小微、三农是金融扶贫的重点领域,也是难点所在。为了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许多银行每年都会单列小企业信贷计划,在授信审批、贷款限额等方面优先保障小微、涉农等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弱势群体的创业就业。 记者了解到,2013年以来,浙商银行开始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进一步拓宽小微金融和精准扶贫的资金渠道,为其提供长期、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该行发行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0亿元。此外,还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对小企业从业人员差别化问责免责。 扶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金融支持外,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多方参与,共建扶贫系统生态圈。 近年来,金融机构携手地方政府及第三方机构,通过成立扶持基金、产业基金等,扩大扶贫的信贷投入、提高扶贫的精准度。例如帮助贫困地区通过产业引进、劳务输出实现脱贫;积极支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支持优质企业“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布局,带动相关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人员就业等等。 浙商银行此前曾为红狮集团提供了8.4亿元授信,通过购买债券、中期流动资金等支持其在四川、甘肃等地建立水泥生产基地;给予盾安集团授信40亿元,支持其在内蒙古等地区进行投资,在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 从“救济”到商业可持续 并非简单的施舍救济,金融扶贫更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就商业银行而言,在能力所及之内履行社会责任,把握信贷投放的实质风险成为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关键。 近年来,围绕贫困地区客户需求,许多金融机构都在探索结合互联网金融从担保方式、期限、提还款方式、细分客户群等维度加快产品创新与开发,推出“民宿贷”、“农村电商贷”等产品,主动支持当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 在兰州,浙商银行与甘肃陇西县人民政府合作,推出“精准互助贷”、“精准惠农贷”、“精准助企贷”等三款金融精准扶贫产品,目前已与11户农户代表签约,共投放扶贫农户贷款102万元;在重庆,他们又主动对接重庆市巴南区的“青锋计划”,推出“青年创客贷”产品,支持缺乏资金积累的巴南籍或在巴南创业青年,累计发放“青年创客贷”金额2000多万元,累计支持优秀创业青年60多名。 扶贫既需要“大水漫灌”式的财政扶贫,更需要“精准滴灌”式的金融扶贫。越来越多的银行都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精准施策”。如: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对金口河区大杠村的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扶智并重等方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有效提高被帮扶贫困户的劳动技能,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逐步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融扶贫的探索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