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韶大lens视觉杂志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目客》、《视觉》系列读物,影像阅读书系等)、新媒体、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季顺潘  ·  【JSP开饭了2401】如何抵制想要吃甜食的念头 ·  20 小时前  
LADYMAX  ·  11条要闻 | Loro ... ·  4 天前  
无时尚中文网  ·  Boss惊天谜案:CEO被指猎头安排进公司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韶大lens视觉杂志

你,过来,来我屋里

韶大lens视觉杂志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7-07 20:50

正文


越来越多的人在跨界。

 

技术的变革也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尝试这些可能性。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一个挺幽默的老爷子,就将跨界思维称为这个时代的“普世智慧”,他把跨界比作“锤子”,把创新比作“钉子”,“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看起来像一个钉子”。

 

跨界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尤为频繁,大概是因为这里对“新”的渴望更为迫切。就连常以理性示人的建筑设计师们,这些年都纷纷跨界玩了起来。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梦之椅



安藤忠雄对自己的建筑有一组很著名的要求:A.使用当地易得的材料;B. 简单却难以被模仿;C. 通体只使用一种材料;D. 不受环境影响而独立存在。

 

这一切,在他的“梦之椅”上也体现了出来。这把和丹麦家具制造商Carl Hansen & Son合作的椅子,由三维胶合板制成,和安藤在建筑中惯用的混凝土浇灌方式类似,这种材料的特殊性让椅子能在塑模过程中形成优美连贯的弯曲。


“我希望人们花更多时间,在这把椅子上梦想未来。”安藤如此说。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从游艇、家具到鞋



必须要用一张长清单才能列举完扎哈的跨界之举:家具、家饰、厨具、首饰、鞋包、车甚至是游艇,扎哈将自己的感染力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因脾气暴躁被人称为“女魔头”的扎哈一直坚持着华丽而富有流动性的建筑设计风格。她有句被人津津乐道的名言:“如果你的周围都是垃圾,你也要和垃圾相融合吗?”也因此,扎哈的建筑总能从千楼一面的灰暗都市中脱颖而出。

 

跨界的扎哈依旧展示着这种风格,不同的是,当在大尺度上显得有些扎眼的建筑变化为小尺度的日用物件,反而展示出她柔和、古灵精怪并且充满趣味的一面。

 

扎哈设计的小物常具有浓烈的自然感,如建筑师Rein Werkhoven评价的那样:“就像一座沙丘被风吹过之后形成的纹理,或者在风和重力影响下、一滴雨落到叶子上的形状。


伊东丰雄

Toyo Ito

MU系列餐具



201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时,有人这样评价:这一奖项终于落在了伊东丰雄这个以“无风格”标榜自己的建筑师手中。

 

为什么“无风格”?是因为建筑师所处的社会总在不断变动,作为为之服务又想以一种“轻盈”方式介入其中的建筑师来说,应该“回应并稍稍归纳、引领”,而不该一味强调为个人风格著书立传。


早期大胆试验高科技金属材质,后来用房子把人围圈起来,之后提出城市“游牧民族”的概念,再到现在强调超级都市中的功能性与平权,伊东丰雄总是兼具思考力和谦虚。

 

有趣的是,当这样的思考力进入日常物件,伊东却显示出更多对于往昔的留恋。


在为居家用品Alessi设计的MU餐具中,他给西餐具加上了和日本传统筷子一样的六边形把手;


在为“美浓烧计划”制作的瓷器中,他把茶杯突兀的把手变成了像云朵般柔软起伏的凸起。

 

也许在他看来:现代人的身体虽然在社会裹挟下不得不向现代化前进,而内里的怀旧,是件又矛盾又柔软的东西吧。


雷姆·D·库哈斯

Rem D Koolhaas

United Nude女鞋



他的名字可能开了个玩笑,实际上他是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侄子,也曾在OMA事务所接受建筑师训练,并参与过拉斯维加斯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建造。

 

库哈斯的跨界走得最远:他将建筑力学和工业美学应用到女鞋设计之中,大获成功后干脆建立了自己的品牌UNITED NUDE。他用一颗理工男的心解决了高跟鞋长久以来优美却难以行走的难题,还给时尚行业注入了并不浅薄的技术感。

弗兰克·盖里

Frank Owen Gehry

LV橱窗



弗兰克·盖里是建筑师中的“雕塑家”,他那些光怪陆离的作品——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捷克布拉格的跳舞房子——怎么也不像是特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

 

有人评价盖里的建筑像是一堆拆散了的玩具,或者坠毁了的宇宙飞船,后来,盖里公开用一根中指回应了这些批评,并说“98%的建筑和设计都是狗屎”。有种评价非常中肯: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懂弗兰克·盖里,但在过去20年里,他的作品一直重新定义着“建筑”二字的含义。

 

盖里也屡屡跨界:鞋包、手表、首饰,不过最有趣的还是他2014-2015年度为LV设计的橱窗。金属碎片无序又优美地在橱窗中展开。盖里似乎在用它质问:如果你可以接受这种小尺度的优美,为何不能理解它在大尺度上的表达?

  

矶崎新

Arata Isozaki

戒指



有首歌唱到男人的浪漫,说其精华所在就是“懂得怎样做一个男子汉”,这句话用在矶崎新身上最合适:他是个能把气魄和细腻糅合一体的男人。


矶崎新的建筑最像一个“整体的人”:有光亮,有阴暗,有坦白,有深奥隐晦,易于接近而又保持独立。

 

意大利奢侈品牌Cleto Munari曾邀请16位明星建筑师设计珠宝,矶崎新是其中唯一受邀的亚洲人。他把圆柱体、正方体和金字塔形堆叠在一起,“我的珠宝就是建筑模型”。


这样的戒指适合什么样的女人戴?“可能是位有点疯狂的女士……她的性感并不外露,但却充满神秘感。


隈研吾

Kengo Kuma

木质积木



隈研吾被称为“弱建筑”大师,因为他从不爱使用张牙舞爪的建筑材料。竹子、木材、泥砖、石板,甚至是纸,假如在自然界中,竹子本来就以林的方式存在,当人置身于一栋由立竹搭建而成的屋子中时,建筑的存在感自然会降到最低。


没有显现的存在,反而给人以具备强有力思考精神的感受。

 

隈研吾为森林保护组织“More Trees”设计的Tsumiki木质积木也是如此。这些积木每片都是同样的三角形,可以堆叠组合成不同造型。积木之间没有一点“强连接”,此刻搭成一座房子,下一刻一碰便倒了,回归原初。


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世界仿佛都变得轻透不少。


马岩松

Ma Yansong

Instability鱼缸



2004年,马岩松带着他在国外被肯定的“狂想型设计风格”回国,成立了MAD工作室。最初那段时间没什么事可做,他就决定设计一个鱼缸。

 

他用一台摄像机,连续几天拍摄下金鱼在鱼缸内的游动路线,随后用红圈画出那些鱼从来不去的地方,把它们“去除”,从而做出了一个看来扭曲、实际上完全吻合使用者需求的鱼缸。

 

如何在看似疯狂的设想和真实的生活需求间寻找平衡,马岩松的鱼缸其实也为他后来的建筑之路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欲望本来就不是线性的,梦想也从来没脱离现实而存在过。

  

张永和

Yungho Chang

1/2服装



还在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时,张永和就被院长归类为“关注空间和材料的传统派”。然而在作品上,张永和常抱持“贪心”的想法,将一切一分为二:要古典也要现代,要院落也要大自然,要西也要东。

 

张永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跨界做了衣服:建筑师经常把圆领衫和西装搭配在一起,但两者的袖子总是不服帖,张永和就做了件拼接上衣,衣服主体是圆领衫,却拼上了两个衬衫袖子。

 

他给这种衣服起名为1/2,还扩展到了马褂、旗袍、长衫上。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西武特快列车



据说妹岛和世设计的第一个跨界作品是一副白色眼镜,原因很单纯:“我从来没遇到过一副真的适合自己的眼镜。

 

妹岛和世身材瘦小,接受国外项目时总操着细弱蹩脚的英语,这让她的巨大建筑更像是以一种魔法方式从她头脑中升腾而出。她的建筑总是透明的,因为喜欢阳光和空气,但她又喜欢用磨砂玻璃保持私密性,令身处其中的人安心。

 

2016年,受日本西武铁道公司邀请,妹岛和世设计了公司新引进的特快列车。这种车开动起来就像个穿薄纱在田野间奔跑的女孩。


妹岛说,这样,车就能“融入都市和自然风景”之中。




建筑设计师是一群有点特殊的人,他们在理性和感性的两端游走,都有极致的要求。他们的项目不会太多,一旦接下,又千丝万缕,需要处理的问题纷乱庞杂。他们需要很多“小黑屋”式的时刻,专注思考,同样也需要一些跨界的刺激,不断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和自身的局限。

 

“一个聪明的设计师往往能从别人的成果里学习到更多。艺术、建筑和时尚之间有着流动性,它们可以相互合作并相互影响。”扎哈曾这样谈到自己对跨界的理解。

 

“投入其中,开阔了视野,也给予了自己不少启发。”安藤忠雄这样说跨界带给自己的影响。

 

其实,在广泛的设计师群体,乃至很多专业人士那里,类似的需求都存在。


思考到了深处,必会见辽阔,专注到了极致,反而可以自由换挡。

 


作为一枚思考的利器,以及对这个流动时代的理解,ThinkPad 联合几位设计师,在三里屯空降了一个“小黑屋”,也做了一次“跨界实验”。在人流最密集匆忙的闹市中间,提供一个体验的窗口。



在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看来,跨界正是我们所处的各类空间的未来趋势:“过去的那些边界以后会越来越模糊。过去酒吧是酒吧,美术馆是美术馆,书店是书店,办公室是办公室,现在已经开始不一样了。”



在他设计的这个“小黑屋”里,形似自然地貌、高低起伏、随机可变化的台面,模拟了自然环境,让人可以自由选择坐下或站着,不受限地工作。


“一般来讲我思考问题的时候,如果是坐在常规的办公桌上,我很难有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出来,但每当我们换姿势,速度、角度地去看待同样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生新的东西。”他这样解释“小黑屋”的灵感由来。



走进小黑屋的空间中,能看见一件清风榻,这是来自半木品牌创始人吕永中的设计。吕永中很注意捕捉那些变与不变:“时代不同,生活状态就不同”,“人性不变,某些东西就不变”。他在设计中尤为看重“人跟物、人跟环境的持续共振”。



移步到屋子另一边,可以看见旅行设计师孙博的“星空下的帐篷”,以竹为地,以幔为天,营造了置身原野的旅行体验。


她自己是从传统行业转到互联网,平时一大半的时间在旅行,路上遇到的那些风景,就是她流动的“小黑屋”。


在 ThinkPad 这次发起的小黑屋实验中,多位设计师用作品或对话呈现了他们对“流动的思考”的理解。



在品牌 25年的发展的历程中,在“黑色”这个不变的空间容量里,ThinkPad不断地做出突破和延展,在不同的时代中讲述不同的创想。


小黑屋里的这款 X1 Yoga ,也是专为视觉创作者们设计,从实用的角度,为设计师清除了在移动办公中最容易遇到的障碍,比如待机时间、空间不便、易损坏等等问题——它可以被折叠、旋转成不同的尺寸,不管空间多么局限,都不妨碍你自由思考。同时,X1 Yoga的OLED WQHD触摸显示屏,以97% Adobe RGB广色域高度还原色彩,配合ThinkPad手写笔,帮助设计师轻松实现无限创意。



 想去小黑屋看看?

 还在展呢!


2017 / 07 / 05 ( Wed ) ~ 09 ( Sun )

  10 : 00 ~ 22 : 00

📍

北京三里屯 Mercedes Me 广场


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

欢迎来和我们做个小调查:

1. 如何看待自我表达和客户的要求?有没有遇到一些特别有趣或特别奇葩的合作?

2. 如今,时间被分割得越来越细碎,你有没有一些让自己更专注、更好地捕捉灵感的方法,和习惯?

3. 当你想要高效率地沉浸进去做一事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

4. 你的思考的小黑屋是什么样的?你理想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5. 你是否也在尝试一些新的转变?设计师这样的工作,想做一辈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