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板块正在飞流直下三千尺,今年以来整个ST板块已经下跌了
46.5%
:
ST
板块其实也是
A
股的一部历史。
如果是15年之前入市的小伙伴,应该知道直到2017年之前,ST板块都很有炒作价值,因为当时壳价值很值钱,导致炒小炒垃圾一直是A股的传统保留节目。当时有个
很有名的策略是每个月固定买ST板块里市值最小的前20名,赌重组,年化收益非常高。
2017年前前任村长开启了严监管,打击游资炒作,加上那两年沪深股通开启导致外资流入,15年牛市导致中小盘积累了大量的泡沫,17到18年是ST板块,乃至整个小市值
还债的几年
。
但2019年后形势又大变,前任村长摒弃严监管思路,开始疯狂IPO,加上全球股市大放水走牛,ST板块回光返照了三年。这三年伴随着一个隐秘的大趋势是
量化资金的兴起
,大量的量化基金继续做小市值敞口暴露,不断下沉,直到最小的北证50指数。
2023
年底
A
股终于不堪重负,全年基金重仓股平均下跌
29%
还是带来了巨大的负反馈,雪球结构导致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成了市场明牌狙杀的对象。
24年又来了更重磅强调分红的国九条,年初到现在,有73家股被立案调查,187家个股收到监管函,289家个股收到问询函,141家个股收到关注函……还有
当下股价低于1元的33支,股价低于5元的高达1300多家
。
今年还有个特别的现象,有
国企也被ST了
,比如说中泰化学,因为
财务造假和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
,其大股东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疆国资委的亲儿子。
我看今天已经有胆子大的小伙伴说这些被
ST
的国企里面是有一些能够涨回来的,但一来这个过程很漫长,二来节奏并不是普通散户所能掌握的,如果不是经营不善也没人愿意造价,要逆转经营不善往往需要大股东额外使劲,搞不好就是资产注入或者重组,对散户来说难度太大。
从过去几任村长上台后的动作,以及持续时间来看
,我觉得本届村长会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防风险”到底
,这是高层对金融系统的定调,要么撞到南墙回头改政策,要么尝到甜头成为更高级别的国策。
南墙有可能就像现在这样,微盘股把主流指数拉下水,市场持续萎靡,一直没法推进正常的
IPO
,在宏观经济拖累或者是全球资本市场大跌的时候再来一次股灾。
甜头有可能是清理一大批垃圾企业,市场风气得到净化,股市变成正常缓慢震荡向上,金融基本上服务实体,
国内再次巩固“产业资本阶段”的基本国策,跟美国的“金融资本阶段”泾渭分明。
国内目前进入产业资本阶段,但距离金融资本阶段很遥远的一个结果是
银行体系沉淀了大量的存款。
此前的房地产可以当做是产业资本金融化的一个特征,因为房地产实际上成了吸纳货币的最重要载体,但是失败了,甚至包括最早的
P2P
,也给民间带来了大量的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在二十大之后,高层对于金融的定调大幅转向的最重要的原因,大家去看看十八大十九大里对金融的表述,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国内这二十年发展所打造的产业资本对应的金融财富,确是沉淀了下来,每年那么高的外汇储备对应增发的货币,
98
年房改后把土地纳入市场交易后对应增发的货币,这些年为调控经济创造的
MLF
等各种货币工具增发的货币,以及发型的特别国债对应增发的货币,现在都沉淀下来了,最大去处便是银行存款。
所以这些年大家看各种报道,银行存款增加速度惊人,一边是大量的惯性沉淀,另一边是资本管制下普通人基本没了可投资的资产,楼市股市实业有一个趴一个。
而今年以来新出现的现象,是这些
存款有部份转化成了理财产品
,以债券类基金为主。券商统计我国4月理财规模增长明显,单月增加2.07万亿元,高于2022年同期的1.55万亿,也高于2023年同期的1.16万亿元。截至4月25日,债券基金年内规模也增长超过4000亿元。
所以大家最近看到有个词叫做“
资产荒
”,一边是290多万亿的存款,一边是3%的稳定收益难寻,债基就在这种情况下站在了风口,这也是过去半年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界发生的最大的趋势。
国债利率被挤压到历史最低区间是直接反映,息差不断缩小的银行板块也能被当做高股息抬到天上是间接映射,人民币计价的黄金相对国际金价也存在溢价。
现在还很难断言说债市的这种趋势会不会延续,以及它对权益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我觉得
沪深300的股息率已经比十年期国债还要高
,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也的确比前几年看到实质性的进步,未来这么庞大的产业资本的财富沉淀,
不管是债市还是股市都会受益,最可能是间歇性的此消彼长,但长期的携手前行
。
......
对我们的知识星球感兴趣的,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加入
,
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