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已结束。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你的企业预算完成过半了吗?业绩达成过半了吗?下半年怎么办?
结合最近辅导的几家企业经营的真实案例,和企业创始人、高管团队的交流,我整理了企业经营常见的真实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也许没有标准答案,我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姑妄答之,抛砖引玉。
暂且称之为“经营十问”。
一问:年初大家对预算本已达成共识,但老板最后定目标时强行拔高,导致预算和目标偏差大,完不成,怎么办?
答:
这在企业实践中是很常见的。因为老板的要求总是很高的,经常把目标(KPI)定的很高,远高于预算,导致预算值与目标值偏差大,预算值、目标值的年初值与年底的实际值,偏差也大。
这里,我们要把预算、预测、目标(KPI)和实际值,四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搞清楚:
1、
预算(Budgting):
是基于全年的业务计划,对公司有限的资源进行
合理配置的一种工具,
目的是为了配置资源
,对公司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高效配置,进而实现收入、利润、回款等当期的产出,中期的能力提升,和长期的格局奠定,等等。
预算一般每年只做1+1次:第一个“1”,是指年初的初始预算,要经董事会批准、签发,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
第二个“1”,是年中的预算刷新。一般会在每年的6月,启动预算审视。
若年初的初始预算的假设和前提有重大变化,预算就要刷新。否则,不刷新。这就是预算的严肃性
。不能随意调整。
什么是预算假设呢?比如宏观环境。
假设我们在2021年底,编制的乌克兰2022年度销售收入预算是1亿美金,但2022年2月底,爆发了俄乌战争,这个初始预算,是可以调整的。因为作为预算假设的宏观环境变了:从和平环境,到了战争状态。
当然,预算假设,不止有外部的宏观环境,还有客户投资计划、内部激励政策等。
预算是确定组织目标(KPI)的基础
。
2、
预测(Forcasting):
是基于最新外部环境和内部业务进展,对未来。
比如下个月或截止年底经营业绩的主观判断。即到年底,我们的收入、利润、回款等关键指标,能实现多少?这取决于我们团队对业务的洞察力。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动态调整资源的配置,
即基于最新的滚动预测(Rolling Forcasting),要不要动态调整我们在某些产品、某些客户、某些区域的资源配置?
因为预算有严肃性,每年只做1+1次,不能随时调整,但
预测是每个月都要做的
。有些行业,比如快消品,可能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做预测。很多企业,一般在每月的7日前做截止年底的滚动预测。
这就意味着:每次的预测,是可能不同的,也是会变化的。
若预测达不到年初的预算值,则意味着要向下调整我们的资源配置。
若预测超出年初的预算值,则可能要向上调整我们的资源配置,即向预算完成好的或未来重要的业务单元倾斜,多配资源。
这叫
弹性资源配置
。
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
预测是经营之魂
”。可见预测对公司经营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经营活动,都要基于为对未来的预测来动态调整。
包括友商的预测,以及我们对友商预测的预测。客户的预测,以及我们对客户预测的预测。
3、
目标
:目标有很多:定量的、定性的;短期的、长期的;业务的、财务的。
我们把目标简化为KPI。KPI是对业务单元的考核指标,目的是为了考核业务主官的胜任能力、使命与担当。
KPI
以预算为基础,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预算值
。
KPI
跟预算一样,每年签发一次,有严肃性,不能轻易调整。
我经常听到企业的创始人说,
地球不爆炸,KPI就不调整
。这也表明,在很多创始人眼里,KPI是非常严肃的,代表了业务主官的庄严承诺。
当然,若预算的假设和前提变了,从而年中刷新了预算,那么,KPI在经过管理团队的研讨后,是可以做出调整的。但这属于例外事项。
4、
实际值(Actual Value):
实际值,就是实际的核算结果,就是每
月末或年底的实际经营指标。
实际值是基于一定的核算规则编制的结果,任何业务主官不能干预,也是非常严肃的。比如,财报三张表和财务报告,还要经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鉴证,方为有效。
实际值的意义,在于它是“终局”,可以验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KPI制定的合理性和预测的准确性,并反过来作为基线值,为之后的预算、KPI和预测提供历史基准。
所以,
年初的初始预算,虽达成了共识,老板把KPI定的超出预算值,是正常的。
我经常反问的是:大家达成共识的预算,和老板定的KPI,在过去三年,达成率有多少?有没有统计过?
若达成率超过95%,说明总体是合理的
。大家跳一跳,是够得着的。
若达成率低于85%,说明总体上是不合理的,
稍显激进。那今后的预算、KPI,就要以此为依据,不断修正。
不能简单地说,老板拍脑袋定的指标,就是不合理的。
因为很多情况下,就是靠老板对市场的敏锐度和业务的洞察力,带领队伍往前走,赢得一场又一场胜利的。而对市场的敏锐度和业务的洞察力的背后,还包含企业家精神、自上而下的管理追求等因素
。
二问:半年过去了,经营业绩没有达到年初的预算?预计全年达不成,能否调低预算和KPI?
不能。
我们要做的是,
怎么去实现预算,达成KPI。挖机会,找举措
。
调整预算和KPI的标准,不是取决于我们的业绩是否达到预算,尤其是往下调低时。
只要年初编制预算的假设和前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就不能调整预算。
那大家会问,预算不调整,预测又达不成,预算内的费用能花吗?
这就依赖于我们对未来业务判断的准确度,也就是每个月的滚动预测准确度。我们要基于滚动预测,弹性调整我们的资源配置,包括原来预算内的费用。该压缩的要压缩,该控制的要控制,即向下弹性。
三问:我们每月开经营分析会,但开下来发现,每月的主要问题就那么几项,问题月月讲,没有改进,怎么办?
首先要解决核心团队的执行力问题。
其次要有方法。
要找到经营中最痛的主要矛盾——TOP经营痛点。把这些TOP痛点列出来,专人跟踪,限期管理,每月审视进展,端到端闭环。
我们要求所有的重要问题,都必须在1-3个月内解决。最迟也要在6个月内,或年底前解决。不能把问题遗留给明年,遗留给下一任主管。
再次,碰到确实很难根治的长期顽疾,难啃的骨头,要有路标
。把问题细化、拆解,到哪个阶段,解决哪个具体问题,一点一点啃,终有水滴石穿之时。
四问:我们公司是一拖四:一个赚钱的事业部,四个亏钱的拖油瓶。长子养全家,一个带四个,压力山大,很纠结。怎么办?
坦率说,我们辅导的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就是:
真正为公司贡献收入、贡献利润的产品线,往大点到事业部,就是极少数的20%
。符合管理通用的二八原则。
这20%,就是我们常说的
价值产品、价值客户或价值区域
。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平衡短期的活下去和长期的活得久。
我的建议是
做好有限资源的优先级排序
。
最近我在辅导一家企业时,我让他们团队共创,自己决定有限的资源怎么配置给这5个事业部,可以配零,即放弃若干事业部。
结果是参与共创的6个组,剔除1个评审组,剩下的5个组,资源配置结果都不一样。
但相同的是,5个组都毫无例外地把资源向赚钱的事业部倾斜。配置比例最高的一组达45%,最低的一组也有30%。
让我意外的是,
没有一个组给某个事业部配零,即放弃哪怕是最差的事业部。
这也充分说明:
战略聚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尤其是放弃现有业务,哪怕是亏钱的业务,哪怕是连续亏了三年的业务,太难了。
战略战略,关键不在于战,而在于略。
当然,这个业务,可能是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可能是明天的旭阳,后天的现金牛,还有团队人员的安置问题……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了。
我倒不是说,一定要放弃亏钱的业务。
除了战略聚焦,我们还要有战略耐性。
毕竟华为的无线也亏了10年才盈利,巴西业务也亏了14年才实现当年盈利,亏了19年才实现累计盈利。
总而言之,要在战略聚焦和战略耐性中找到平衡,在短期活下来和长期活得久中找到平衡。
五问:我们有块新业务,公司决心投,但投了2年多,一直不盈利,大家有时也会动摇,继续投不投。怎么办?
这个问题跟前述的四问类似,但更聚焦、更具体。
关键是看这块新业务是未来的战略选择,还是短期的试水方案?
若是未来的战略选择,就要以长期的投资视角来审视,而不能以短期的财务指标来评价。若是短期的试水方案,则要基于公司整体的盈利约束,综合评估。
另外,纵然是长期视角,也不等于没有评价标准。
财务上不盈利,业务上仍然可以考核
。比如,技术的先进性、专利覆盖数、市场份额提升率,等等。哪怕所有指标都不尽如人意,但能牵制友商资源,为公司主力产品赢得市场窗口,也是有价值的。
就如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虽未直接消灭主要敌人,但牵制了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消耗了国民党军的战斗力和资源,缓解了解放区内线作战的巨大压力,仍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六问:有很多经营指标,牵涉到几个部门,在分配任务时,大家容易扯皮,比如回款,销售、交付、财务都有责任。怎么下任务?
谁对指标起直接的主导作用,就由谁牵头,谁负主责。
同时,其他部门也可背该指标,但权重可降低。
举个例子。大多场景下,销售经理应该对回款起主要责任,承担更重的回款指标,因为销售经理是直接面对客户提供我们产品应用场景的人,财务则不背回款指标,或回款指标占较小权重。
但若是电梯业务,因为安装是销售最终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安装验收后,才有确认收入和收回货款的权利。那么交付经理可以对回款产生不亚于销售经理的重大影响,可以背回款这个指标。销售和财务则可降低回款指标的权重。
七问:年初编了预算,但具体业务的执行中,还要领导重新审批,预算不算,与执行两张皮。预算还要不要认真做?
这个问题在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普遍存在。
本质是预算不算和业务授权的问题,影响了业务部门编制预算的积极性
。
我们的建议是:
1、
预算要算。预算内的业务,正常开展,不用再单独申请费用,不需领导另外审批。在IT系统里实现。
2、
若业务进展未达预期,则遵循弹性预算资源配置规则。
3、
适当加大业务授权。为保障业务效率,适当加大对业务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