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药
独到的眼光,独家的访谈,独特的调性,毒辣的评点——毒药聚焦圈内重大、突发、热点事件,深挖业界资深、知名、当红人物,推荐精彩影视剧集,强调网感、深度、专业和趣味,着力树立影视报道新标杆,致力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第一媒体。帐号主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广东广播电视台2025年校园招聘 ·  9 小时前  
中国电影资料馆  ·  影讯|11月28日放映 ·  2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忘记摄影,忘记灯光”南光也是《好东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药

噩耗!中国将要翻拍世界第一爽片丨毒药头条

毒药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02 13:17

正文


首先公布一个噩耗——


北影节期间,某电影制作公司宣布将翻拍中国版《罗拉快跑》。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是的,就是那部电影课上的教科书,来自德国奇才导演汤姆·提克威的经典之作。



2017是个翻拍大年,翻拍国产经典已经无法满足捞金者的血盆大口,他们纷纷将眼光投注到世界:什么故事好,我们就本土化改造,经典原作积攒下来的不是粉丝,而是钞票。


于是,穿越时间,横跨世界的童年记忆,纷纷被毁——



而大多数作品则闹了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粉丝只能眼巴巴看着经典被毁。


说回《罗拉快跑》中国版,毒药君跟大家第一反应一样:罗拉由谁来扮演?


可当得知答案后,毒药君已经透心凉:扮演罗拉的演员名叫朱珠(抱歉,第一次听说),搜了一下个人主页,歌手、演员、主持人的招牌下尽是时装和女鞋,毒药君从过浓的时尚氛围中嗅出了一丝不祥的气息。



英雄不问出处,主演的颜值、声音、演技毒药君暂时无法评判。我们权且来看作品,从主演作品来看,朱珠对国产恐怖片情有独钟,至于评分你们随意感受下——




此外,朱珠也在《功夫熊猫3》中为配角灵蛇配音。


此阵容一公布,原作粉丝瞬间炸锅:



当然,知名度、以往作品质量什么的无法说明什么问题,毕竟高手在民间的故事频频上演。


但毒药君千言万语一句话:《罗拉快跑》不可能被超越,也根本不适合在中国翻拍。这些年毒药君重刷十几遍,才明白这部电影有太多“不可为”。


《罗拉快跑》

Lola Rennt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尽管突飞猛进的科技已经为电影注入了足够多的刺激元素,尽管超级英雄、枪战飞车已经引领了新时代的院线审美,但毒药君心中第一“爽”片,非《罗拉快跑》莫属。


这奔跑女孩给人心带来的震撼,是炮弹飞车电影望尘莫及的。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罗拉快跑》的剧情,故事的起因只有一个:男友曼尼因大意将毒品交易来的10万马克丢在地铁,如果不按时把钱交给“黑老大”,曼尼则是死路一条。而电影接下来讲述的,就是待业女青年罗拉如何在20分钟内凑齐10万马克并送到男友面前的故事。



放下电话的罗拉忙而不乱,火速想到找在银行工作的爸爸救火。由于当地交通状况复杂,打车常常面临堵车+迷路,因此罗拉当机立断,拔腿就跑。



在罗拉赶到曼尼事发现场之前,依次与女推车保姆、偷车小哥、梅耶叔叔、银行保安、爸爸、女职员、乞丐相遇并与部分人对话。



然而正是与这帮“路人”不同的对话、交互,影响了罗拉奔跑的速度和方向。也正因此,看似不着边的风景,在二十分钟内累计到一起后,让“罗拉救曼尼”这个起因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电影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第一种结局:罗拉找爸爸筹钱失败,且没有及时赶到现场,不得已和曼尼一起抢劫便利店,最后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种结局:罗拉成功跟爸爸“借”到了钱,且及时赶到现场制止了曼尼抢劫便利店,然而曼尼却被路过的面包车撞到,身亡。



第三种比较复杂,简而言之:罗拉借钱失败,却在在赌场赢得了10万马克,而曼尼则找回丢失的钱,交付黑老大之后,二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嗯,一个起因不同结局,熟悉这类套路的知道,这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三大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没有叙事上的关联。


严格意义上,三段式打破了影片传统的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叙述程式,用三段甚至是多段的段落结构将影片分解排列。


但广泛意义上来说,三段式也包含单一故事的非线性结构,即用三个段落来表达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束。比如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月光男孩》。



说完结构,再来看内容。


有人觉得《罗拉快跑》是一个“蝴蝶效应”的故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个体一点细微的改变,都能呈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的确,在短时间高强度极端环境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后,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往往是客观因素。


影片也的确论证了这一点,我们用“推车保姆”来举例。前两段中,罗拉在街角拐弯处,均与她相撞,第三段则不然——


▲第一段,罗拉蹭到了保姆


▲第二段,罗拉撞上了保姆


▲第三段,罗拉成功避开


毒药君无法证明避开保姆的这半秒钟与最后两人因祸得福有必然联系,但第三段中罗拉的经历明确点名了因果关系:


避开老太太→避开偷车小哥推销赃物。



偷车小哥将赃物推销给流浪汉→加快了流浪汉的行进速度→流浪汉提前与曼尼相遇。



最后,曼尼得以找回丢失的钱,因此二人幸免于难。



类似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元素,电影中还有很多种,可以说所有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在证明着这个主题。


当然,如果观众没有上帝视角,谁又会把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扯到一起呢?相信当事人罗拉也根本不会想到,命运的确在一念之差中被自己修改了。


但《罗拉快跑》想要表达的远不止此,但要深挖,还要返回结构层面。


说到三段式,就必须提到衔接。如何把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串联,衔接的顺畅不突兀,则是彰显功力的地方。


老司机都知道,“章回体”是串联三段式比较讨巧的形式。例如今年大热的《月光男孩》,就分三章,介绍了男孩不同阶段的状态,类似的也有昆汀。



那《罗拉快跑》是怎样过渡的?



答案是冥界。即人死后,对话的场景。


电影中共两段,一起来看——


罗拉、曼尼二人赤身裸体,这是二人出生的样子, 单纯的红光比喻子宫中羊水的颜色。乍一看,这个场景很有逼格。但牛在哪儿,毒药君也是最近才参透。


首先,形式上,电影避开了传统的过渡形式,用前后两个平静的3分钟,让观众从之前快节奏的奔跑中歇息一下,同时也顺利承接了上文罗拉、曼尼死后的情景。


其次,内容上,两个三分钟交谈的对比,电影的思想也更上一层。



第一段结尾处,场景接到冥界,罗拉问曼尼:“你爱我吗?”



在曼尼油腔滑调的回答中,得到答案的罗拉倒不如不问。


而在第二段曼尼提问时,第一句话便是:如果我死了你怎么办?



这时的曼尼像个八尺长的巨婴,躲在罗拉的怀里找安慰。罗拉最后以一句“你还没有死”结束了这次无趣的谈话。


表面上看,罗拉和曼尼的提问,都围绕着两性关系,但仔细一想,绝不是这么回事儿。


罗拉问“你爱我吗”旨在证明二人的爱情。


曼尼问“如果死了”则试图证明自己不被替代的位置。


从出发点上来看,一个无私,一个自私,高下立现。所以引出了电影的另一层主旨:女权。


在毒药君看来,即便大热如《隐藏人物》对女权的支持,也远不及《罗拉快跑》一二。影片没有一句说女权,却又处处在说女权,比起敲锣打鼓列队高喊,这种表达方式要高级的多。


同样的20分钟内:


女性罗拉在拼命奔跑,是动的——



男人曼尼却在电话亭里没完没了打电话,可怜巴巴地等死,以静止的状态等待厄运降临——



但如果只把《罗拉快跑》当成“美人救英雄”来看,还远不及故事对女性的歌颂。


在电影中,罗拉岂止救了曼尼一个?她简直是改变世界的驱动器。


导演前后用罗拉与路人三种不同的交流方式,来展示了女性改变世界的力量,还用推车保姆举例。


在拐角处,罗拉第一次蹭到保姆,保姆恶语相向,此处电影用“定格跳切”简短地描述了保姆今后的生活:屡次偷孩子屡次被抓到,最后在提心吊胆中走完一生。



第二次,罗拉“撞上”保姆后,拖延了彼此的时间,保姆落后一秒买到彩票,一夜暴富,从此衣食无忧。



第三次,罗拉没有与保姆接触,保姆抱着孩子遇到传教士,从此成为教徒,皈依宗教,后半生尽管孤苦,但精神世界富足。



罗拉与保姆有三种接触,保姆便有三种人生。尽管戏剧化过于明显,中国也有老话儿“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谁又能保证今天自己的样子没有一丁点的巧合因素呢?


把罗拉当做上帝来看也不为过。在第三次奔跑时,罗拉搭救护车节省时间,仅仅是握了病人手一下,后者便转危为安,这里是电影对女性最高级别,也是最直接的赞美。



当然,此时观众难免觉得生命无常、生活荒诞,做过无数计划,往往都会被那1%的变化所决定。


因此,这也是《罗拉快跑》的第三层含义——人类面对当今变幻莫测的世界的茫然和无法把握的心态的“大真实”。


其实电影早在开头就给出了字幕提示——


“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 ——艾特略 

 “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  ——S•荷伯格 


紧接着,便是“路人们”悉数登场。在黑压压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面对镜头都一脸茫然——



进入影片之前,保安大哥给出一个含糊答案——



这段几分钟的降格镜头,背景人群如机械般行走,无一不行色匆匆,面无表情。保安大哥担纲裁判,宣布游戏(电影)开始。恰似如今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混乱和迷惑中探求生命的真实: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究竟生命最宝贵的是什么?


此问题的答案各有不同,但罗拉用自己的奔跑证明生命的存在。


此处毒药君想起一句台词——



我们作为个体存在的概率是3亿分之一,那么罗拉在20分钟内将10万马克成功送到曼尼手中的概率应该不会比3亿分之一小吧?我们的存在本身已经打破了不可能,那又为什么拒绝奇迹的发生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受出《罗拉快跑》深沉的哲学观。



除了结构和内涵,《罗拉快跑》的节奏也做到了极致。这种节奏使观众与罗拉达成了一种“共振”——我们坐在电视机前,与罗拉一起穿梭,一起打怪过关,一起呼吸,一起脑高潮。即便如今看来,这种节奏也无人能及。



这当然要得益于神一样的配乐。


除此之外,电影对时间的把控也非常精准。曼尼11:40打电话给罗拉,给她留出了20分钟时间,电影除去滚字幕一共75分钟,一起来看时间线——


开头:1分—10分,曼尼丢钱。
第一次奔跑:10分—30分。 

冥界(3分钟)

第二次奔跑:33分—53分。 

冥界(2分钟)

第三次奔跑:55分—75分。 



所以,罗拉的三次奔跑的电影时间的长度与现实中的实际时间的长度基本一致,都是20分钟,这在以往的电影中实属罕见。 


以上,毒药君从结构、内涵、节奏三方面解析了《罗拉快跑》的经典之处。


私以为,这些技巧第一次用,后人感叹神来之笔;但照搬到别处,就是拙劣的抄袭。


先不谈论国内是否有汤姆·缇可威大师级导演,单从目前圈IP、炒快钱的病态市场上来看,翻拍就注定失败。




用文字触摸灵魂

毒药读书


每天推荐三本好书

白天看励志,晚上看窝心

有喂饱精神的鸡汤

更有涨姿势的干货


这个刚刚出生的宝宝

需要每一个你温柔地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