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芯片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其中重要的厂商展讯却正在遭遇困境。自从2013年被紫光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后,展讯不但没有借此翻身,反而每况愈下,到现在被五大危机缠身,未来前景堪忧!
危机之一:产品老化,当大家都在做4G时,仍然停留在2G
表面上,展讯的数据比较靓丽。根据Gartner的报告,2015年展讯占据了全球手机基带芯片出货量的20%以上,冲击业内第二联发科,追赶行业霸主高通。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展讯的产品有重大的老化危机。高通在2015年的芯片出货量中,4G占比60%,3G占比26%,2G占比只有5.6%;反观展讯,主要集中在2G上(占比高达47%),3G(34%)和4G(3%)占比较低。在这方面甚至比起联发科来也存在较大差距,联发科的4G占比高达27%,3G占比为37%。
当业界对手全面在4G发力的时候,展讯的收入来源依然主要是在技术落后的2G和部分3G领域。众所周知,2G正在快速被3G、4G所取代,展讯的产品老化问题是一大隐忧。
手机芯片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决定着一个手机芯片厂商的长远竞争力。在分析了高通、展讯、联发科的技术能力会发现,展讯在技术上落后很多。在核心的工艺制程设计能力上,高通和联发科均具备10nm的设计能力,但展讯目前14nm、16nm工艺还没有成熟,技术上落后至少一代以上。在关键的基带性能上,高通最新的骁龙835支持Cat.16,联发科的Helio X30支持Cat.10,但是展讯的SC9860GV和SC9861G-IA仅支持Cat.7,也比高通、联发科要落后很多,甚至还不如刚刚成立一年多并获得了Marvel知识产权的翱捷科技。这里还没有算上同样做手机芯片的华为海思和中兴通讯旗下的中兴微电子,如果算上这两家,展讯的技术只能排在第五第六位,属于第三梯队。
更可怕的是,展讯在架构选择上出现败招。与业界主流的ARM架构不同,展讯选择了英特尔的X86架构。众所周知,英特尔的处理器在PC领域有名,但在移动领域早已经不是主流选手,在兼容性、功耗上存在很多隐患。展讯为什么会选择英特尔架构?都是因为英特尔在2014年入股展讯,获得20%股权,在这件事上,展讯为了采用股东的技术而让自己整体技术落后,也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定时炸弹。
危机之三:价格战困局,将展讯拖入业绩急速下降的漩涡
展讯被紫光收购后,为了与联发科PK,高调发起价格战。紫光集团董事长异常霸气,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谈到联发科时言辞强硬:“展讯可以不赚钱,联发科能不赚钱吗?因为我的资本比他强大,我每年可以赔钱,我可以一直赔⋯⋯联发科会赔掉更多钱,他慢慢就受不了。”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与联发科的价格战让展讯暂时赢得了市场份额,但却对其业绩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2010年-2013年展讯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之后随着价格战的加剧,2016年展讯的毛利润率急速下降,据展讯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展讯在2016年亏损额可能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在增长率上,展讯2016年的收入增长率仅有13.7%,如果按照美元计算,这个数字更低,只有6.7%。
展讯还面临一个尴尬局面,那就是从之前独享政策红利到现在的市场化竞争。展讯在2013年被紫光集团收购,赵伟国打着清华大学的旗号以及各种方式运作的政府关系,这几年独享政策红利,砸下巨资高调并购锐迪科,赵伟国更是豪言收购竞争对手联发科、收购台湾封测企业等,或者斥巨资发起恶性价格战,搞垮联发科,这背后可以说都有借助政府补贴和政策红利来为自己造势和支撑。
但是,芯片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市场化、全球化,各级政府部门也都意识到半导体产业能否发展起来还要靠企业自身的产品、技术和竞争力,而不能一味依靠政府补贴和输血。赵伟国及其展锐还能否持续保持原来的底气令人生疑。
在水木清华论坛上,一则《展讯离职潮已经开启》的帖子引发很多讨论,知乎上关于展讯内部问题的讨论也非常热门。大家反映的问题非常集中,即展讯业绩压力非常大,为了压缩成本,正在通过降低年终奖、增加加班时间等手段压缩成本,导致出现离职潮。
展讯出现离职潮还在于内部管理混乱,派系斗争激烈。例如一个展讯员工在知乎上回复“在展讯,KPI驱动一切,阶级化,缺乏尊重,混乱。媚上和压下的现象不算少。假大空,亩产万斤能经常上群发邮件,谁都不戳穿。”另一位展讯同事也称,“一个问题,自己没人打扰,一天能搞定。整天这事那事,整不完的屁事,邮件里push来push去,一周还在那里。加班也成了磨洋工,反正KPI考核看重这个,貌似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地“悠着点”...”
投资人的逼宫与赵伟国的借口
如上所述,展讯正在面临五大危机,另一方面,来自投资人的压力日渐加大。赵伟国个人在透过健坤集团在紫光持股,其动用的资金有大量希望快速获得回报的民间资本,紫光集团收购展讯已经过去三年,投资人迫切需要回报退出。
展讯在退市之前,在原来管理团队的带领下,企业还有超过十亿人民币的利润,但被紫光收购后,在其主导下却产品研发落后,财务上巨额亏损。锐迪科原来也是盈利能力很好的企业,紫光收购并将其与展讯合并成为展锐后,也是出现核心人员大量离职,企业由盈转亏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