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高发,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可见,无论是门急诊病例还是住院严重病例中,流感都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
一些企业正巧押中此时最流行的甲流病毒、乙流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这三大病原体,加足马力连夜生产,也接不完从全国各地骤然飞来的订单。
实际上,自2023年10月以来,国内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加上新冠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交织,短期内激发了大量的院内检测需求。
鉴于每种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策略大相径庭,实现病原体的精准识别与检测成为了确保有效治疗的关键所在。
为此,2024年以来,已有多款呼吸道多联检测产品陆续获批上市。
随之而来的是,呼吸道多联检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明显加温。新的开发者不断跨界而来,原本略显冷清的呼吸道病原检测赛道瞬间拥挤。
据头豹研究院测算,2019-2023年,呼吸道疾病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由78.21亿元增长至120.96亿元;预计2024年-2028年,其市场规模将由148.69亿元增长至404.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45%。
市场规模增长背后是严峻的感染形势,以及病原体多样性带来的复杂挑战。
2022年至今,国内多次暴发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例一直保持高于往年同期水平。2023年,全国流感报告发病人数大幅提升至1252.82万人,同比增长407.75%,每十万人发病率为888.73人。
总体来说,呼吸道疾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下呼吸道感染则可能涉及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图源:英诺特招股书
这些病原体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但用药却不同。传统的呼吸道诊疗中,部分患者在未确定呼吸道病原体的情况下就开始用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尤为常见,甚至带来了抗生素滥用、病情贻误等风险。
不同呼吸道病原体的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药物选择不恰当或者延迟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近年来,
国家监管层面一直在大力推进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精准治疗,完成病原诊断再用药,正在成为新的临床趋势。
另一方面,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日益普遍。
据国投证券调研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我国有23.3%的急性呼吸道患者合并感染超过两种病毒或细菌,这个比例在儿童中更高,五岁以下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34.3%感染了两种或以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病原体。
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发,且混合感染比例高,不仅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还加剧了医疗负担。
这样的背景下,呼吸道多联检测的作用就被充分凸显。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的PCR实验室数量从疫情前的约2000家激增至峰值时的14000家,这些实验室被有效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争夺这
超万家分子实验室承接的新增临床检测需求,
也成为呼吸道多联检企业主动压缩利润空间,去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重要动力。
根据《呼吸道核酸多联检产品名录(2023版)》,呼吸道检测产品可以分为小多重和大多重,
小多重是3-6重的联检测产品,应用场景可以是门诊或病房;大多重为6重及以上的联检产品,应用场景主要是病房。
圣湘、
宝创、海尔施、博奥、创澜、中帜、卓诚等多家
企业陆续推出呼吸道多联检测新品,多数都集中在小多重和大多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10重及以上的“超多重”联检产品开始崭露头角,
超多重呼吸道联检赛道的参与者并不多。
国内首款获批的超10重呼吸道检测试剂于2018年获批,是来自
海尔施基因
旗下的睿司倍
®
13种呼吸道。睿司倍覆盖了13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到如今,这款产品已在各地儿科医院拥有较高的市占率。
首款产品上市后,虽然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市场的主角始终是以核酸检测为核心的联检产品。
直至2024年,10重及以上的呼吸道检测产品似乎又迎来了春天。
2024年5月,
爱科睿特
的十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用于体外定性检测儿童咽拭子样本中的10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
8月,
宝创生物
的呼吸道12项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可用于门急诊、住院患者感染病原检测,以及用于流行病学监测和疫情防控。
此外,
小海龟科技
2024年7月发布了28重病原体的超多重定量检测试剂盒,
迅识生物
亦在11月推出二十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及配套设备平台SynsorBench-48X桌面型超多靶标快速检测仪。
12月,
创澜生物
自主研发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批上市,该产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一次性检测11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与此同时,海外公司也在加码呼吸道多联检测市场。
5月,分子龙头
Qiagen(凯杰)
旗下QiaStat-Dx系统的呼吸综合征Panel获得510(k)的许可,该产品可以检测出21种呼吸道细菌和病毒病原体。
10月,
罗氏诊断
推出温度激活生成信号(TAGS)技术,该技术用于呼吸道病毒检测,可以检测到12个靶点,并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美国FDA510(k)批准。
相比起三联检、五联检和七联检等,
超多重联检产品的优势在于能够覆盖更多常见的呼吸道细菌和病原体。
在呼吸道多联检测产品中,增量病原体往往是竞争的关键。由于难以预测哪种病原体会大流行,
多联检产品会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
从这种意义上,呼吸道超多重检测产品将主流的病原体一并“打包”,这种“大而全”的设计思路似乎能够削弱季节性的影响,更具有通用性。
对于呼吸道多联检,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门诊和病房,门诊用量大,但是若价格高于300元,在门诊大范围开展有难度。2023年三级医院的平均门诊费用不足400元,并且包含了挂号费,所以
呼吸道多联检主要还是定位在病房,因为病房的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更丰富,所以靶标越多越是优势。
关于呼吸道多联检产品的收费基本都是套用各类病原体(DNA/RNA)核酸检测的收费,最多的可以套收到800-1200元,最少的也能套400元-600元。如果有多少个病原体就收多少个病原体的费用,那多联检的优势并不会被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这个
市场要做好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收费要低,低到让客户觉得划算。
一方面,病原体增项的边际效用递减。就呼吸道病毒和细菌而言,即使是做15重的呼吸道检测产品其病原谱覆盖率也到达不了99%。同时,
指标越多其边际效应越明显。
比如,
从三联检到五联检,覆盖的病原谱可能从70%拓展到90%,而进一步增加到十联检,病原谱也仅多覆盖5.4%。往往增量病原体是竞争要点,但事先很难确定哪种病原体会大流行,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