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食品与生命科学
介绍食品与生命科学相关内容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虹口区消保委  ·  男孩寿司店内舔公用餐具,家长视若无睹 ·  3 天前  
虹口区消保委  ·  男孩寿司店内舔公用餐具,家长视若无睹 ·  3 天前  
中国药闻  ·  国家药监局批准磷酸萘坦司韦胶囊上市 ·  4 天前  
中国药闻  ·  “春节消费地图”藏着怎样的消费活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食品与生命科学

蔬菜加工企业蔬菜加工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食品与生命科学  · 公众号  · 食品安全  · 2017-10-07 14:35

正文

一 水塔清洗消毒指导书


1
目的

生产期间每季度对水塔进行一次清洗消毒,以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确保水的安全卫生。

2
职责

2.1动力科科长负责贯彻该作业指导书。

2.2水工班班长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动力科科长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水塔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首先切断水源,排放塔内清水

4.2放完后施工人员进入水塔,打开塔内排污管排放塔内沉淀物

4.3用清水冲洗、打扫直止没有污物为止。

4.4用漆铲铲除塔内四周硬质水垢残留,水垢排入下水道。

4.5由施工人员用硬板刷带水刷洗池壁污垢四次,待检查没有水 垢后再用塑料刷清洗内池壁。

4.6塔内清除干净后,并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污垢,将排水管口堵止。

4.7向塔内进水至正常水位,加入次氯酸钠,使塔内水的有效氯含量为100PPM,消毒4小时。

4.8 4小时后,由水工将清毒水放干净,再用清水冲洗,进行换水4次。

4.9感官检查,使用前进行感官检查,如检查不合格,重复前程序。

5
相关记录

水塔清洗消毒记录




二 二氧化氯发生器操作作业指导书




1.首先将盐酸来料配制成9%的盐酸溶液(盐酸用白色塑料桶存放)。


2.将亚氯酸钠来料配制成7.5%浓度的亚氯酸钠溶液,(原料用兰色或绿色塑料桶存放)。


3.等各种原料配成后,放入运行捅内,可先开启手动按钮,用发生器的泵将药液输入管内。


4.一切正常后先打开进出水伐,启动管道泵使加氯器管道中浮球升至感应器之上并进行排空气。


5.后开总电源开关,进行至二氧化氯发生器工作。


6.加氯器屏幕显示浓度为128.8G/H。


7.盐酸不能与亚氯酸钠存放在一起,要分开存放,以免发生爆炸。


8.水泵及水处理装置在加工车间工作时要打开,加工车间结束后再关闭水处理系统。


9.水处理室只准操作人员进入,其他人员不得进入。


10.操淮人员应经常观察水处理系统中盐酸及亚氯酸钠的用量,当亚氯酸钠及盐酸药液低于最低位时,要补充至最高位。


11.操作人员要和公司化验人员密切配合,加强水质管理。


12.相关记录:二氧化氯发生器监控记录。




三 收购、前整理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收购、前整理场地清洗消毒的操作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等处于清洁状态。

2
职责

2.1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卫生班长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车间质检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收购、前整理场地的墙面、地面、分级筛、跳豆机、去壳机、拣豆、输送线、提升机、水槽、工作台、刀、模具、刀板、剪刀、清洗池、塑料筐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收购、前整理场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和生产间隙进行。


4.2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扫帚、水池、塑料桶、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


4.3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清扫:应清除地面、墙面和各种设备、设施、工器具中的杂物、残留物。

4.3.2冲洗:用扫帚等工具和清水进一步洗、扫、刷,清除一切设备、设施中的杂物、泥污等。

4.3.3用含100PPM有效氯的消毒液对墙壁、地面、设备设施进行喷雾或浇洒消毒。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清除消毒剂残留。

4.3.4检查所有清洗消毒过的表面,如发现任何残留痕迹,重复4.3.1——4.3.3步骤操作。


4.4生产前的清洗

每天开工前,分别用自来水对场地、设备、工器具进行冲洗。


4.5生产加工间隙的清洗消毒

4.5.1清除场地、设备、周转筐、工作台、工器具、清洗池中一切杂物、污垢等。

4.5.2用自来水分别对上述设备、设施、工器具等进行彻底冲洗。

4.5.3清洗池每使用1小时,必须彻底清洗换水一次。

4.5.4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如发现任何残留痕迹,重复4.5.1

4.5.3步骤操作

5
相关记录

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执行、检查记录




四 漂烫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漂烫间清洗消毒工作,保证其生产环境、设备、设施处于清洁状态。

2
职责

2.1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卫生班长负责对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质检员对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漂烫间墙面、地面、提升机、漂烫机、周转筐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漂烫间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和生产间隙进行。


4.2清洗用品包括塑料刷、塑料桶、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


4.3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拆卸漂烫机上的盖子及其它容易拆卸的部件,使其各个部件都能得到清洗。

4.3.2冲洗,用自来水对墙壁、地面、提升机、漂烫机、周转筐进行冲洗,或用塑料刷进行刷洗,清除表面及内部所有残留、残渣。

4.3.3消毒:关闭放水阀门、机(池)内注满清水,开启蒸汽阀门,使机内水温升到90℃以上,并开启蒸煮机,输送带转动,使热水与机内、表面充分接触时间不低于5分钟,然后放掉热水。墙壁、地面、提升机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水均匀泼洒消毒,使其接触3分钟以上。

4.3.4感官检查所有已清洗消毒过的表面,如发现残留,重复4.3.1--4.3.3步骤操作。


4.4生产前的清洗

每天生产前对漂烫机、提升机、墙面、地面用自来水冲洗一遍。


4.5生产间隙的清洗消毒

4.5.1每天更换漂烫机内水一次以上(视产量大小)

4.5.2用自来水冲洗地面、墙面、提升机、周转筐

4.5.3每间隔4小时,用100PPM含氯消毒水均匀泼洒提升机一次,使其充分接触3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除消毒剂残留。

5
相关记录

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执行、检查记录




五  冷藏库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每年生产前对冷库进行熏蒸消毒,消除霉菌等微生物的危害。

2
职责

2.1车间主任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贯彻

2.2冷库管理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质检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冷库的消毒工作。

4
内容

4.1 清除库内所有产品

4.2 库内除霜后,用清扫工具将库内打扫干净。

4.3计算好冷库容积和过氧乙酸及高锰酸钾用量。

4.4 18%浓度的过氧乙酸纯品1g/m3与高锰酸钾粉0.33g/m3 放入砂锅或脸盆等容器中,关闭冷库消毒2小时。容器内先放高锰酸钾,再倒入过氧乙酸。

4.5 打开库门,用风机排除库内气味。

4.6 质检员负责消毒效果的监督检查。

5
相关记录

冷藏库消毒记录



六 人员洗手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生产前进入洁区的人员进行洗手,消毒,更衣,换鞋以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
职责

2.1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该作业指导书

2.2更衣室负责人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车间质检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对人员的卫生管理是有效的。

4
内容

4.1车间门口检查

非车间生产及管理人员,未经总经理批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不准进入车间。

患有手外伤,皮肤病、腹泻等有碍食品卫生的人员不准进入车间

长指甲、佩带妆饰物的人员应剪指甲,去掉妆饰物后才准进车间。


4.2检查合格,允许进入车间的人员到更衣室更衣。


4.3洗手:湿手,滴上皂液,两手反复搓洗,然后在感应水笼头下冲洗干净。


4.4更衣:先戴好帽子,前部头发不得外露,穿工作服全部头发不外露,戴口罩。


4.5手在50PPM消毒液浸泡2分钟以上,手碗以下部分应全部浸在消毒液中。


4.6在感应水笼头下冲洗去手的消毒液后,并用干手纸擦干方可进入加工场所。


4.7手消毒后,如有污染,必须重复4、5—4、6程序。


4.8人员的卫生情况应记录在记录表中。


4.9生产期间,其它人员,如检验人员、检查人员、参观人员等进入,必须按4.1-4.7执行。

5
相关记录

5.1加工人员进入车间检查记录

5.2加工过程中人员出入车间台帐




七 消毒液验收、配制、使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消毒剂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消毒效果,防止对食品和食品接触面的污染。

2
职责

2.1采购员负责采购有合格证明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消毒剂。

2.2质检员负责消毒剂的验收、配制。

2.3质检科负责本作业指导书实施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消毒液的验收、配制和使用的管理。

4
内容

4.1采购的每批消毒剂,采购员应向供货方索取合格证或产品质量检验证明等的相关证明。


4.2进厂的每批消毒剂,进公司时,由质检人员进行必要的感官检查和数量验收,并索取产品合格证明,内容应有该批消毒液或药品的生产日期、浓度,并保留存档:并通知实验室取样化验有效氯含量并在盛放消毒剂的桶上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消毒剂的生产日期或进货日期、品名、浓度。


4.3消毒剂应加盖贮存:并专室存放,专人配制。杜绝污染食品和食品接触面。


4.4车间质检员应按照卫生标准操作观范规定的浓度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间长,应补充消毒液,以保持一定浓度。有的消毒液应按规定要求定时更换,配制人员首先应对各消毒点所使用的容器体积进行计算并记录在册,先计算水的重量,然后根据浓度要求和药液有效浓度,确定加入液的量,以达到配制浓度的准确,对配制好的消毒液用比色法测定其实际浓度,若不符合规定要求应及时调整,加工用水的加氯,按加氯器的操作规程执行。


日常使用的消毒液配制方法:

4.4.1消毒液的配制公式

C=(C1+L1)/(L1+L2) L1=C*(L1+L2)/C1

C——消毒液浓度(PPM) C1——母液浓度(PPM)

L1——母液用量(升) L2——池内水量(升)

4.4.2生产期间各加工区域所需配制有效氯消毒液消毒液浓度均按4.4和4.4.1中要求方法执行,以确保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


4.5车间操作人员对配制好的消毒液,要及时使用,使用方法采用喷、洒、浸泡等规定的方法,使消毒液与设备、设施、工器具等充分接触,接触时间不低于规定要求,然后用饮用水进行冲洗,冲剩残留消毒液方可使用。消毒完毕后所使用的消毒工具均应清洗干净,妥善保管,以便下次使用。地面消毒池不使用时均应放掉残液,冲洗干净。操作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6检查

消毒液的配制人员,应对消毒液配制的有效浓度进行自查,偏离时予以纠正,非配制消毒液的车间质检员对配制好的消毒液进行浓度测定,发观浓度偏离应与配制人员共同查明原田,予以纠正,以便正确配制。


4.7车间质检员对各种配制时间和浓度应有记录,于次日上报质检科。

5
相关记录

5.1每日清洗消毒审查表

5.2有毒化合物领用记录

5.3生产车间消毒有效氯检测记录




八 消毒剂购置入库浓度测定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确保消毒剂有效安全使用,规范化验室有关人员管理行为,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本化验室测定消毒剂浓度的有关人员。

3
职责

3.1质检科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贯彻

3.2化验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3.3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检查。

4
作业要点

4.1接到消毒剂购入通知,必须及时有效地采集购入消毒剂样品。


4.2及时对消毒剂浓度进行测定;


4.3做好采样登记,检测原始记录。


4.4及时准确地将结果报质检科,并在消毒剂存放容器上准确标识。


4.5对标准溶液应预先,准确标定,并加贴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应有标准液名称、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标识要正确清晰。


4.6检测结果需如实记录。




九 工作服、口罩洗涤、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工作服、口罩是用来保护产品的,对工作服、口罩的洗涤消毒是为了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以免对产品造成交叉污染。

2
职责

2.1办公室和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该作业指导书

2.2洗衣工负责工作服、口罩等的洗涤、烘干

2.3车间更衣室负责人负责工作服、口罩等的消毒

2.4车间质检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作服、口罩等的清洗消毒。

4
内容

4.1每天工作结束后,由更衣室工作人员收集已使用过的工作服、口罩等,并用专用不锈钢车辆运到洗衣房。


4.2洗衣工按洁区工作服,准洁区工作服,一般作业区工作服的顺序洗涤。


4.3根据洗衣机的容量投入适当量的工作服,洗衣机注入温水和洗涤剂,滚动搓洗至清洁止。


4.4将洗净的工作服、口罩等用清水漂洗,直至漂洗水清晰为止。


4.5将漂洗干净的工作服等放入甩干机,离心脱水8—10分钟。


4.6将脱水后的工作服等用衣架挂在烘干房内烘干。


4.7将烘干的工作服收下整理整齐。


4.8用专用的加盖的不锈钢车辆将工作服运到更衣室。


4.9将工作服等用挂衣架整齐的挂在衣架上。

4.10开启电子臭氧灭菌灯消毒2小时。

5
相关记录

洗衣房工作记录




十 运输车辆及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运输的原料不受车辆及工器具的污染而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工器具。

3
职责

3.1原料接收人员或车主负责运输车辆及周转筐的清洗消毒工作的实施。

3.2生产车间主任负责贯彻并监督该工作的实施。

4
作业要点

4.1卸货后的卫生,将装货车辆上及周转筐内的杂物清除到垃圾房中。


4.2装货前的卫生

4.2.1清除车辆上及周转筐内的一切杂物

4.2.2周转筐应定期清洗。

4.2.3禁止用装过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装蔬菜原料。

4.2.4如装货车辆卫生状况不良,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泼洒车箱表面或用喷雾器喷洒车箱表面,使其接触3分钟以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