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新闻炒得挺热的,观众投票为《新蜘蛛侠》定名。
大家也玩得挺高兴,不过我却想起前两位蜘蛛侠的扮演者。
托比·马奎尔,第一任蜘蛛侠,也是最成功的一届,可惜之后就一蹶不振了。
反倒是反响一般的前任小蜘蛛安德鲁·加菲尔德,并没有就此萎靡,
还把好运传递给了戏中的其他人。
饰演好基友小绿魔的“戴涵涵”戴恩·德哈恩,成了吕克·贝松新片的男主角。
女友玛丽·简的扮演者“石头姐”艾玛·斯通(也是现实中的前女友)也凭无差评新片《爱乐之城》横扫各大奖项。
至于加菲本人,今年更是大爆发,两部作品都合作大导演。
一部《沉默》,目前还没上映不知道怎么样,但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就是品质的代名词。
另一部《血战钢锯岭》,合作筹备十年之久的梅尔·吉布森,目前已经在北美上映,口碑一路开挂。
之前戛纳、威利斯小规模点映后全场起立鼓掌、引发片商哄抢,北美大范围上映后,
IMDb8.6,领衔今年的电影评分榜。
《血战钢锯岭》
要知道,整个IMDB也只有三部片子上九分,所谓神作基本也就是这个分数段。
《飞越疯人院》
一向以苛刻闻名的北美影评人也不吝惜好评。
“这是加菲尔德迄今最出色的表演,演出了坚毅与勇敢,演活了信仰与品质”。
继《拯救大兵瑞恩》后最为震撼、真实的战争场面。不夸张不回避,当敌人临近或者硝烟散尽的时候,邻座姑娘会捂着眼睛 Oh No。”
今年最好的电影
而在最近的颁奖季,这部电影也是收获颇丰。
“奥斯卡风早期向标之一”的好莱坞电影奖上斩获最佳导演,
而刚公布的评论家选择奖上也斩获了7项提名,包括最重要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三个大奖。
……
无一都在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好,而许多国内影迷也非常期待。
但很害怕会删减很多,毕竟影片被定为R级,且导演也是以各种暴力的戏份闻名。
而之前有好消息传来,12月8号国内上映,并且只删减了30秒不到,广电这次是真良心了。
还要一个星期左右,等不及的可以先感受下这个光看就让人受不了的预告。
[时长:2分29秒]
而等不及的铺子已经去撸完了提前场,不要羡慕哦!
片中加菲饰演二战传奇士兵戴斯蒙德·道斯,他拒绝拿武器上战场,
真实的道斯(1919~2006)
还参加了二战中最惨烈的战争(死伤接近20万)、太平洋战争最后一战的冲绳岛战役。
他在这场铁暴雨中拯救了许多人,仅在钢锯岭一役中就拯救了75人。
战争结束,他被杜鲁门总统授予美国国会勋章,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此勋章的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
听着就泪目的故事,而加菲的突破性演绎更是为电影加分不少。
道斯本人是出生于弗吉尼亚州,属美国东南部,
加菲则是出生于美国西南,在英国长大,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东南部口音,简直可以说以假乱真。
让我不禁想起国内,许多电影中一口台湾腔的内地人,简直把观众当傻子骗。
除了口音外,加菲其他的突破也非常之大,常常灰头土脸、血肉模糊,完全不在乎脸了。
但在本片中,这种努力还是会被电影本身给遮住。
因为无论是作为传记片、战争片、还是军人电影甚至说福音电影,它都做到了极致。
我们常常为五千年的历史感到自豪,看到的历史人物却是这样的:
《钟馗伏魔》里,钟馗爱上妖精了,这还怎么让人相信是传说的鬼神?
《关云长》里,关羽和嫂子搞暧昧,对不起这个二爷没几个人认。
反观美国影视,他们历史不长有些原本可以编的东西,偏偏要照着现实来。
譬如:美剧《毒枭》中,如果仔细深挖过,就会发现里面的许多人是确有其人,两者相似度还非常之高。
而被誉为第一美剧的《权游》,看似魔幻虚妄其实很多戏份来自于欧洲的权力斗争,
其中龙妈就神似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之女克里斯蒂娜女王。
现实就是最好的编剧,再强大的剧本比起活生生的人物事件来总是有差距的。
而《钢锯岭》也沿袭了这样的传统,并且做得更彻底。
前面所说的东南口音只是小细节,在片中从经历到人物基本都有原型。
譬如:萨姆·沃辛顿饰演的葛洛佛队长,确有其人,并非虚构。
泰莉莎·帕尔墨饰演的多萝西,就是道斯现实中的妻子,两人相爱相伴,直到1991年多萝西去世。
没有狗血、没有牵强附会,电影就照着真实版本展现了一段爱情,
相遇、相爱、相知、相守,平淡如水但意外的美好、动人心扉。
让人感觉她就是道斯能在战场上凭借毅力生存下来的动力。
……
不主观构建,活生生的人就摆在那里,不由得你不信。
而在这种极强的代入感之后,导演又构筑起了一场近乎于真正的战争。
把观众拉入了那个魔鬼一样的战场之中。
虽然毫不客气的说,今天的战争片多少都是有美化成分在的,因为真实的战争并没有那么强的观赏性。
但《钢锯岭》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战场,以真实性震撼人心。
回想上一部这样的电影还是15年前的《黑鹰坠落》。
它们的相似之处就是两个导演都是“疯子”。
雷德利·斯科特在拍摄《黑鹰》时,直接把剧组变成了军营,
梅尔·吉布森为了追求战争感,要求工作人员使用真的血浆往演员脸上来。
拍爆炸火焚戏时拒绝模型,演员得真上,然后再用绳子拉开。
这不是在拍戏,是直接来打仗的。
近乎病态的完美追求也让这两部电影呈现出了真实战争应有的一面。
战争里没有英雄,只有人、只有残酷。
《黑鹰》里看着每一个人冷不丁的死去,《钢锯岭》也一样。
一个个前面还和道斯畅谈的同袍,上了战场却转眼间死去,没有丝毫怜悯,非常让人意外。
在占据片长一半的战争戏份中,这种冷热暴力相互交织,将残酷渲染到了极点。
但这并不是导演爱好血浆、美化暴力,因为战争本身就这样。
不论目的有多么崇高,战争本身永远是残酷的,是要流血、要断胳膊断腿、要家破人亡的。
最真实的还原一个战争的冷酷,才是最好的反战。
因为只有用最极致的痛苦,才能感到信念的可贵。
也才能理解这个一般人可能理解为“傻子道斯”的故事。
道斯的父亲(雨果·维文饰)是一名退役军人,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酗酒、暴力倾向严重,时常打他们兄弟俩还有他母亲,
这样的成长背景让他厌恶一切形式的暴力,唯一能让他安心下来的就是他的信仰,他是一名基督教安息日会信徒。
信仰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参军后他选择了拒绝战场上的常客——枪。
为此,最开始他是几乎被所有人称为“懦夫”,
上级和教官(文斯·沃恩饰)也处处针对,甚至连文职都瞧不起他。
他只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仰,他从“懦夫”变成了这些“勇士们”的信仰。
但这还依然是他自己,从头到尾,他没屈服于残酷的战争,勇敢的坚持了自我。
相比于拯救的伟大功绩,他的不改初心更让人敬佩。
而道斯其实从来也没反对过战争,他拼了命是为了像这个世界证明: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唯有信念才证明我们存在过。
这也是电影最难得的地方,从外又回到了内,直指人本身。
而烘托的战争只是个媒介,正如导演梅尔·吉布森说:
历史总会通过一种极权主义的方式不断重复自己。
有人就有战争,战争是反对不完的,我们无法从根源上制止它,只能朝自己努力。
就像片中道斯的战场真的是在钢锯岭吗?或许不止。
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希罗多德所说的那样:
享了人该享的福,吃了人该受的苦。
但今天的世界,真正做到的有多少呢?
大部分不过是为活而活罢了。
PS:其实真正的道斯比电影里还牛。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