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千万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女人 ·  昨天  
科技日报  ·  史前“干饭能手”了解一下→ ·  3 天前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年味到底是种什么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湖南崛起的根本原因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2-10 17:54

正文

历史研习社
关注回复「书单」给你50份良心书单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发布




从封闭到开放

因孤立而团结


从殷商甲骨文算起

中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长达3000年

其中95%的时间里

偏居内陆、既无江浙经济之利

又无京师王权之便的

湖南

一直都是籍籍无名、无关紧要

(晚清湘籍学者王闿运著《湘军志·湖南防守篇》)

“湖南自郡县以来,曾未尝先天下”


既没有发生可以影响全国的大事

更没有出现过可以领袖和号召全国的人才

(语出自晚清湘籍学者皮锡瑞著《师伏堂未刊日记》)

湖南人物罕见史传

三国时如蒋琬者,只一二人

唐开科三百年

长沙刘蜕始举进士

时谓之破天荒


真正属于湖南的时间只有余下的5%

然而就是凭借这短短的150年

湖南一跃而起、成就非凡

一时间湘籍伟人辈出、叱咤风云

甚至超越北京、江浙等传统人才中心

成为影响中国命运的关键力量

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是湖南,而非其他省份?

(湖南省位置示意图,它位居内陆,邻省广东、湖北GDP都优于湖南;江西则在古代人才数量上远超湖南;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

北面则是河网密布的洞庭湖水系及长江

山与水共同围合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

(湖南省地形图,地图源自@地之图网站,星球研究所标注)


幕连九山脉罗霄山脉立于东部

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2000米

其中位于浏阳的大围山海拔1607米

每年5月杜鹃花开遍山坡,连绵数十里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图虫账号@波哥哥benson)


从空中俯瞰

红花朵朵漫山道

十分梦幻

(摄影师图虫账号@007TM)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神农峰

又名酃峰(酃音líng)

峰顶海拔2115米, 为湖南最高峰

群山竞黛、云海茫茫、风光无限

(摄影师@朱立)


西部则是湖南山峰最密集、景色最雄奇的区域

著名的张家界、凤凰皆位于此处

两条巨大的山脉

武陵山脉雪峰山脉

构成了整个湖南西半部的骨架

其中雪峰山脉是中国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南段绥宁县境内的牛坡头海拔1913米

雾凇披挂山坡、一片晶莹世界

(邵阳市绥宁县牛坡头,摄影师@杨芳斌)


南部则是著名的南岭山脉

峰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

呈东西向延伸

这里接近北回归线

是中国有冬季的最南端地区之一

(南岭山脉北麓的莽山鬼子寨,摄影师@黄庆党)


三面大山阻隔交通,难以逾越

如此畏途令古人印象深刻

当地俗语曾说

(南岭山脉即位于郴州,郴音chēn)

“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


不仅是大山

北面的八百里洞庭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同样不容小觑

(夕阳下的岳阳楼与洞庭湖,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历代往来湖湘的人士皆深受其苦

甚至命丧波涛

(语出自清代河道总督陈鹏年的奏折,当时湖南士子需要去武昌参加科考,途经洞庭,常有人翻船丧命;有删减

“洞庭之水盖巨浸汪洋,绵亘数百里,狂风恶浪,发作不常,一舟覆溺则所损者多人,于是湖南士子畏怯不前,有终身未见场屋者”


更重要的是

湖南对古代中国的战略价值严重下降

古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打破它的封闭

也就没有足够的外部人才来改造湖南


秦、汉、唐三朝定都长安

为了经略岭南

取道湖南进入广东为最短路线

始皇帝甚至开凿灵渠

通过湘江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那时的湖南是国家的交通要道

只不过当时南方整体基础太过薄弱

湖南并没有多少展现实力的机会

唐代之后

中国的经济重心、人才重心接连南移

各朝首都也不断东移

开封、南京、北京

首都到广东外贸港口的最短路线

也从湖南变成了江西

(红色虚线为长安到广东的最短路线,途经湖南,黑色虚线为北京南京到广东的最短路线,途经江西;江西的地形几乎与湖南一样封闭,但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打破了它的封闭,人才得以进入,经济得以繁荣;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标注)


有了交通大动脉的江西

战略地位陡然上升

大量外部精英移民进入江西

文教鼎盛、人才济济

甚至一度达到全国经济、文化、人才之巅峰

唐宋八大家江西一省独占3人

包括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湖南则只能眼看着邻居迅速崛起

自己却仍是蛮荒之地、人才凋零

点击此处可参见星球研究所关于江西的文章;下图为湘赣两省历史人物数量对比,星球研究所制作,数据源自著名地理学家丁文江所著《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郭辉东《湖南与江西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宋代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未能真正实现)


只有那些贬官罪臣和避难者

不断在此留下长嗟短叹

从最早的屈原到西汉的贾谊

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等

堪称古代湖南的一大特色

(语出自唐代杜甫《祠南夕望》,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飘零湖南,面对湘江由感而发)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外面的人才不易进入

省内之人也难以走出去和外省交流

封闭的湖南似乎被孤立于全国之外

它只有立足内部独立发展

(1916年湘籍学者王闿运去世,民国前国务总理熊希龄以挽联总结了湖南的特立独行)

“楚学离中原而独行”


湖南内部的地理环境相当特别

东南西三面环山的地势形成了一个向北开口的U形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长驱直入

与境内的暖湿气流交会

时常大雾弥漫

(罗霄山脉茶陵县云阳山的大雾,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或云海蒸腾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天门山的云雾与梯田,摄影师@杨素琴)


或重峦叠影,如梦如幻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崀山,摄影师@何旭龙)


水汽冷凝形成大量降水

年降水量高达1200-1700毫米

是我国雨水最多的省区之一

雨水切割大地

使得全省超过64%的面积皆为流水地貌

例如西北部武陵山脉上的石英砂岩被降水不断剥蚀

最终形成了由3000多座岩峰组成的庞大峰林

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这正是今天广为人知的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天子山云海,摄影师@陈文升)


南部的南岭富含红色砂砾岩层

同样被流水切割,加之风化、重力崩塌

露出壮观的丹霞地貌

山顶浑圆,四壁陡峭

(高椅岭丹霞,摄影师@谭建民)


从空中俯瞰

红岩碧水、颇为奇特

(高椅岭丹霞,摄影师@吴正杰)


降水从群峰之间流出

发育出5000多条河流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下图为湘江支流小东江,以晨雾弥漫著称,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有四条

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澧音lǐ

它们从东到西依次分布

在沿途接纳大小溪流之后

殊途同归、万法归宗

全部汇入洞庭湖

(湖南水系图,湖南省地图院制作,星球研究所标注)


汇聚的河流也汇聚了湖南人的文化向心力

被这些河流串联起来的

人家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古镇下团村桃花源民居,摄影师@刘宗华)


村庄

(永州上甘棠古村,一个有着1200年历史的汉族古村,河流名为谢沐河,古桥名为步瀛桥,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古镇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湘西著名的芙蓉镇,高约60米的瀑布穿镇而过,此时天空中还出现了火烧云,摄影师图虫账号@梦中的雪莲花)


古城

(怀化靖州古城,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它们皆以地缘为纽带团结在一起

同村、同族、同乡互相帮衬、互相扶持

如果一人成事

往往会带动一片

(曾国藩的用人方略,语出自张集馨著《道咸宦海见闻录》)

“概用楚勇,遍用楚人”

“同县之人,易于合心”


而独立发展的湖南人

也呈现出与古代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的价值观

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为

(以清代为例,全国流行考据学,在故纸堆中寻找学术价值,但湖南学者对当下的实务更感兴趣;另外,即便列强入侵之后,江西等文教氛围深厚的省份仍以科举为终极目标,湖南人却成批成批地参军)

勇敢尚武、经世致用


沉寂了2000多年的湖南

到了清代

还迎来了人口大爆发

全省耕地开发达到空前高度

以至于

(移民主要来自当时富庶、人口充足的邻省江西,至今许多湖南人的族谱还能追索到江西;下面语出自同治年间的《安福县志》)

“野无旷土,邑无游民”

至此

人口众多、勇敢尚武、团结一致的湖南

爆发已经是箭在弦上

只需要一个适当的机遇

而事实上

它的机遇将高达3次



第1次机遇


便是太平天国

公元1852年

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南中国

乱世已至

长沙府人曾国藩受命组建团练

(曾国藩老照片,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湖南人第一次被系统地组织起来

第一次集体冲破高山与大湖的包围走向全国

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

以武力扫灭那些“乱臣贼子”

战争结束之后

湘军将领迅速跻身官场最高层

大清帝国七大总督,湖南人据有其六

仅仅一个新宁县就产生了174位文官、167名武官

包括3名总督、1名巡抚、53名提督

58名总兵、56名副将参将、73名道府长官


湖南人也开始显露出对新思想的吸纳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