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80年代末,
一首粤语老歌《狮子山下》
唱进了每个香江边长大的人心中。
从前小渔村,如今大都会。
几百年沧海桑田,
香港江岸历史照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明清时期,
香港岛北岸就开始有船运贸易。
兴盛的货物和人流运输需求
催生了一座座码头。
码头间渐渐出现了
一艘艘形状奇异的“大眼鸡船”。
它原来作为商船之用,
因船头往往被漆成红色并
画上一只大眼鸡而得名。
谭雪生1962年绘
“大眼鸡船”越来越多,
载着香港人来往于
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
“我年轻时还没有天星小轮,
那时我搭这种船过对岸。
现在这些老船剩下很少了,
仅有的也被拿来当游客观光船啦!”
一位年逾70的阿伯指着一只
游戈碧波上的“大眼鸡船”说道。
阿伯诉说着码头往事
1958年,
为配合政府填海工程,
著名的天星码头被迁至尖沙咀附近。
“小时候,
一到周末就爱扯着爸爸妈妈
带我来这里搭天星小轮。”
码头边一位90后女生告诉城君。
天星码头历史照片
时代进步,土地金贵。
2006年,该码头让位经济发展,
再度“搬家”。
“搬家”后的天星码头丢了姓名,
取而代之的是7号码头,
一个冰冷的数字。
渡轮声尚在,
天星已成历史。
如今,新的7号码头坐落在原天星码头旧址上
悠悠十一载,
如果你想做一回“老港”,
天星小轮将会载着你回到过去。
船开得很慢而摇晃,
背靠复古的深棕木长椅,
湿润的风从两侧的海面吹来,
远处的维港缓缓倒退。
停泊的天星小轮
天星小轮内舱
单程的天星小轮只要几块钱,
比地铁便宜。
这种看似简陋的交通方式,
时至今日仍以其便利和低价
每天吸引超过7万人次往返。
新生的码头群俨然成了城市公园,
阿伯轻甩鱼竿,情侣牵手走过,
扎马尾辫的女生轻跑而过……
一阵混着吉他调的甜美嗓音
顺着海风飘来。
夕阳之下,年轻男女抚琴弹唱,
夹着公文包的上班族放慢脚步,
沉浸在夏日的浪漫中。
随着交通方式的进步
和城市规划的更新,
维港码头群将越来越少
承担载人交通的功能,
而转向休闲观光之用。
狮子山脚下,
港风继续吹,
江水仍在流。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