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全球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且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相关。而持续减轻超过10%的总体质量可以改善许多与之相关的并发症,提示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预先识别肥胖的危险因素、进行体质量干预并维持减重效果的必要性。随着神经影像学在肥胖领域中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者的食物成瘾行为与大脑异常的功能相关。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 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 rtfMRI-NF)是一种靶向神经调控技术,训练被试自主调节靶脑区的活动或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从而促进行为的改变。该技术在抑郁症、失眠及酒精成瘾等疾病中大脑活动的成功调节提示这是一项可行性高且有潜力的技术。河南省人民医院李永丽教授团队综述以总结肥胖患者脑网络功能变化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rtfMRI-NF在肥胖症中的最新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rtfMRI-NF在肥胖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207188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YFC2010001)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SBGJ202302011)
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项目
(YXKC2020004)
的资助。
DOI:
10.12015/issn.1674-8034.2024.05.028
】
(作者:李鑫,孙永兵,周菁,和俊雅,乔琦,林新贝,邹智,李中林,武肖玲,张弓,吕雪,李昊,胡扬喜,
李凤丽,李永丽)
点击此处
“
阅读原文
”
可查看详细内容;关注“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与《磁共振成像》杂志共同成长!
李永丽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九三学社省委委员,河南省医学重点专科健康管理科学科带头人,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主任。
专业特长:
主要专业方向为放射影像学诊断,亚专业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体检与评估学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健康科普工作组成员
,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健康中国行动”宣讲员
,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编委
。
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河南省医学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
河南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
,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
,
河南省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委
,
河南省健康管理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科研科普基地专家顾问。
1.
基于
mLIVE
序列对青年人腹部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定量评估的研究
吴航
周陶胡
李玉标
高峻
黄文君
王雲
董鹏
宋丽梅
【磁共振成像
2023
年
01
期】
目的
利用
MRI
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
multi
echo liver interpolated volume excitation, mLIVE
)序列评估健康成年人内脏脂肪面积(
visceral
fat area, VFA
)、皮下脂肪面积(
subcutaneous
fat area, SFA
)、肝脏
...
出版日期:
2023
年
01
月
2.
棕色脂肪
MRI
定量研究现状及进展
邵书盈
赵建
【磁共振成像
2021
年
06
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人和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肥胖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棕色脂肪组织
(brown
adipose tissue
,
BAT)
通过特征性高表达的解偶联蛋白
1...
出版日期:
2021
年
06
月
3.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棕色脂肪检测研究现状
祝翠玲
张晓东
【磁共振成像
2020
年
09
期】
肥胖症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棕色脂肪可诱导机体内源性能量消耗,从而作为此类代谢性疾病的潜在诊治靶点之一。因此准确检测及定量分析棕色脂肪,对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棕色脂肪的手
...
出版日期:
2020
年
09
月
4.
磁共振快速脂肪定量动态监测肥胖
2
型糖尿病人治疗后的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
魏巍
白岩
马伦
时少杰
王嫣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2018
年
12
期】
目的
评价磁共振六回波
Dixon
快速肝脏脂肪定量动态监测肥胖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T2DM
)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探讨治疗
3
个月后肥胖
T2DM
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体重、体质量指数
...
出版日期:
2018
年
12
月
《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于2010年1月,为国内第一本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为公开获取(OA)期刊,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磁共振成像》杂志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双盲)和三审三校制度,刊发周期约180天。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世界医学协会(WMA)、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技部
等国际社会团体、国内政府机构制定的医学伦理和出版伦理。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反映磁共振成像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磁共振成像事业发展,为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办刊理念:办精品期刊、促学科发展、惠百姓健康,打造世界一流的磁共振媒体。杂志特色:特别注重多学科交叉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相关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数据库收录:《磁共振成像》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2023年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2013-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2013-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CSCD
)
核心库来源期刊(2021-2024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3-2026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CSCD
)
扩展库来源期刊
(
2013-2018年度
)
。同时,被国内知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重庆维普
等数据库
收录;还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美国《化学文摘》(CA
)
以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
自然科学)》(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
)
等数据库收录。
官方在线投稿/审稿网址:www.cjmri.cn,免费阅读:全文免费阅读网站:www.chinesemri.com和http://med-sci.cn/cgzcx/,免费电子刊订阅网址:http://article.chinesemri.com/Emailalert/。
官方微信公众号:磁共振成像传媒(cjmri-media)。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编辑部微信号:cgzcxbjb。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近日接到多名作者举报:有人冒充本刊编辑名义以各种理由向作者发邮件、打电话、发快递、加微信好友,目的是让作者相信他/她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以便今后诈骗作者钱财。更有甚者,有不法之徒私刻我刊编辑部公章向作者发放优秀论文证书等证件。
以上行为已严重影响本刊声誉及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我刊编辑部提醒您遇到骗子要不听、不信,及时揭发、举报骗子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我刊编辑部提供相关证据(如果受到经济损失,请保存并提交往来电话、邮件、微信等录音、录像、汇款单据、截屏等证据)。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劲松支行;
户名:《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
账号:344156659971。
如有向其他账户转账的,与我刊无关,后果自负。
我刊联系方式: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
编辑部E-mail:[email protected]
编辑部办公微信号:cgzcxbjb
编辑部人员一律使用@cjmri.cn或者@chinesemri.com企业邮箱进行必要的工作联系。
防诈骗技巧:
1. 凡不是使用以上杂志社联系方式与你联系自称是《磁共振成像》杂志人员的,都是骗子!
2. 骗子一般情况下是在稿件发表后(每月20日前后在官网和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数据库发布当期稿件)通过数据库或杂志官网看到作者的发表信息的(包括稿件全文和通信作者邮箱,稿件投稿日期、录用日期、基金项目等),
骗子一般情况下不知道作者稿件上未发表的信息,例如稿件编号。
3. 骗子大多是团伙作案,他们积累了一定的作者数据信息,有可能知道作者的手机号;据作者反映,
大多数骗子是通过打科室电话联系作者的。
遇到不明身份的人自称我刊编辑怎么辨别?
1. 通过其使用的联系方式辨别。如不是我刊公布的联系方式,则非常有可能是骗子。
2. 通过加编辑部办公微信号:cgzcxbjb为好友,微信询问、证实(发给编辑部与你联系的人的手机号和微信号 )。
遇到骗子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