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现在的孩子跟我们那一代相比,在学习条件方面有啥差别,变化最大的就是英语了。
我们大部分从初中才接触英语,全靠死记硬背,而且很多英语老师本身说的就是Chinglish,更别说学生了。
而现在的孩子,有
点读笔、儿歌、动画片、AI课、原版绘本、分级读物、真人外教……
资源真是太丰富了。
就拿小五来说,今天早上要擦脸,毛巾不说毛巾,光说“towel”(因为昨天晚上刷raz正好学到这个词),把奶奶听得一愣一愣的。
别看她现在说话还含混不清的,但是发起“car”的音来,那尾音甩的,比我的儿化音式发音要正宗多了。
我有个朋友,孩子在一所双语幼儿园,现在孩子能唱很多英文儿歌,能在日常生活中跟随班外教无障碍交流,自己玩玩具的时候,还能用很多英文拟声词来配音。
我跟她聊起孩子的英语时,她说:“孩子已经比我强了!以后我可辅导不了她了。”
这句话的语气里,有自卑,有自豪,也有轻松。
我发现,现在身边的父母讨论的、教育公众号里写的,主要的焦点都在孩子的英语启蒙上。
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几乎所有父母都要经历这个关口,把各种英语启蒙体系都研究一遍,战战兢兢地开始,磕磕绊绊地坚持。
但其实,不管心里有多焦虑,只要坚持两年下来,大家就会见证到孩子的水平突飞猛进。
确实,英语启蒙,最难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坚持。
但是,在坚持两年后,孩子的英语上了道,父母就可以放松了吗?
我在这里要提醒一下:
大家千万不要被短期的成果蒙蔽,孩子英语比你强,很可能是假象!
我们一定要清楚,现在孩子的英语学习,其实分了两个层面,一个是
应用英语,
一个是
应试英语。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由于英语学习条件的便利,只要父母肯从小鸡、坚持鸡,搞定日常应用其实一点都不难。
甚至我们当爸妈的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说“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的书呆子了,网上的英语电影、各种商品的外包装、地铁和机场的标志……我们其实早已经被英语包围。
如果你体验一次出国游,就会发现,只要下载一个谷歌地图和一个翻译软件,就可以“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我们以为孩子英语比自己强,很可能只是孩子发音更正宗、说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句子显得很熟练而已。
在发音方面,我们完全不用有心理负担。
就说咱中国,有多少普通话说得正宗的?东北人、福建人、陕西人,说的普通话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外国也一样,就像《窈窕淑女》这部电影里演的,就算是在英国同一个城市的不同街区,也有不同的发音差别。
在词汇量方面,也不用觉得被孩子碾压,他们的优势只是记性好,但他们的劣势是在启蒙阶段接触不到太多高级词汇。
不信咱们试试,如果问,
桌子、椅子、苹果、香蕉,用英语怎么说?
可能孩子反应很快。
那
智慧、残酷、信仰、金融,
用英语怎么说?
这些在平时对话中用不到的词汇,如果不刻意训练,孩子就几乎没机会掌握。
我们拿中文来举例,一个孩子到三四岁的时候,就能跟大人一样对话了,但是你能说他的语文水平比大人强了吗?
所以,如果是英语的日常应用,父母大可以放心大胆地一直跟孩子练下去,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
如果我们讨论,
为什么要鸡英语?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时代,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角度去认识世界。
但我的答案很简单:为了考试。
“学英语”和“鸡英语”的差别,一个是为了用,一个是为了考。
我们这里不讨论那些爬藤娃、国际娃、原版娃,只说走国内教育路线的普娃。
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教育路线的规划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
以终为始。
因为高考考英语,所以要把英语学好,这样才能进好大学。
因为中考考英语,所以要把英语学好,这样才能进好高中。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的还是盯着考试。
中考、高考,主要考的不是日常应用,而是像语文一样,主要考的是“书面语”。
别看现在幼儿园、小学的英语学习形式是日新月异,但当我打开中考真题就发现,我在二十年前练就的童子功,一点都没过时。
单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作文,时态、比较级、固定搭配……各种万年不变的考点。不夸张地说,我光凭肌肉记忆就能把卷子做得八九不离十了。
如果大家忘了英语考试怎么考,我来帮大家回忆一下。假如要写一个关于积累知识主题的作文,要这样写——
First of all, I attentively
listened to the teachers, parents, and
the others who could
provide me with much knowledge,
considering
that it wa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enrich myself.
对,标准的高分写法就是这样,各种关联词、各种从句、各种时态、高级词汇,统统往上堆。
这种应试技巧,原版英语教材里可是没有的。如果是一位外国网友看了这句话,可能直接回三个大字:“shuo ren hua!”
所以,不要迷信口语练习,不要迷信外教,不要迷信原版绘本。作为中国孩子,要想搞定英语考试,必须抓单词,必须抓语法,必须刷题!
当然,我绝对不是说口语、外教、原版绘本这些不重要。实际上我是超级重视这些的。
它们可以在英语启蒙阶段激发孩子兴趣,消除陌生感,使英语学习成为孩子的日常。
第二个作用是帮助孩子用更丰富的方式学习词汇、加强记忆。
第三个作用是培养语感。语感不等于语法,但语感肯定是对做语法题有帮助的。有时我做英语题也不想语法,光觉得读着顺口,就能做对了。
但是对于第二、第三个作用,到了高年级,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孩子的英语学习会进入一个陡坡,就好像是语文学习从白话文进阶到文言文一样。
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要犹豫,该背就背,该练就练,把难度加上去。
在北京海淀家长的口中,有一个说法是
毕英语学习于小升初一役。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升初以后英语学习就可以放松了。
这句话只是说,完成了小学阶段,孩子就可以把英语的日常应用搞得七七八八了,牛娃甚至可以达到直接读英语书、看英语电影、跟外国人对话交流的程度了。
但是,对于英语应试,还任重道远。
看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诅咒这种不科学的考试制度了。
我却觉得,现在英语考试之所以仍是这种面貌,一定是因为它是最符合现在的国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