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读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 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我四岁,给爸妈买了一套房” ·  20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每天睡觉枕它,舒服太多了! ·  23 小时前  
洞见  ·  一个人顶级的养生:好好吃饭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未读

停不下来的人,才能远离抑郁症

未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7-29 21:30

正文

[ 未读特别奉送 ] 最美书店周之「读书人影像」




自6月8日起,

最美书店周「读书人影像」系列访谈上线,

每周一、周三在凤凰文化、腾讯等

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更新。


━━━━━ ━━━━━


梁文道 | 青山周平 | 金宇澄 | 止庵

钟立风 | 吉井忍 | 郝景芳 | 史航

周云蓬 | 绿茶 | 廖信忠 | 庄雅婷

魏丹 | 周黎明 | 毛大庆 | 翁昕


━━━━━━━━━━


16位知名读书人,

将与你分享他们的读书人生,

深度解读书店于一座城市、

于人的意义所在。





心情烦躁的时候,你会做什么?美周叔喜欢逛书店,穿梭在书架之间,偶尔翻翻书页,或是巧遇一本心仪之书看上大半天,沉浸在书香气中,郁结的情绪早就烟消云散了。我想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与我相似,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老师便是如此,逛书店与跑步大概是毛老师在闲暇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情了(吧),“其实书店确实是每个孤独城市的一个出口,大家能够在这儿找到精神寄托,找到那种突围精神孤独的地方。”



毛大庆:书籍回归人们的精神生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读书人简介:毛大庆,自带文人气质的企业家,他是优客工场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鞋狗》的译者,爱好跑步,这项运动甚至治愈了他的抑郁症。从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到优客工场的创始人,毛大庆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你瞧,在我们这里,得拼命地跑才能保持在原地。要是想到别的地方,就得再快一倍才行。”《鞋狗》中的这句话大概是毛大庆的真实写照了吧。




其实这个时代的消费已经到了一个精神为王的时代,精神消费逐渐取代原先的功能消费或物质消费,但它最终还是会投射到物质方面,通过一种新的途径。



目前有一个现象,即越来越多的书店转向复合型。毛老师觉得,书店可能通过咖啡、餐饮等盈利,但实际上它依旧是通过阅读书籍来产生它的商业价值。“其实这个时代的消费已经到了一个精神为王的时代,精神消费逐渐取代原先的功能消费或物质消费,但它最终还会投射到物质上来,通过一种新的途径,而非原先的路径。”

谈及精神为王,毛老师认为书店是一个能够凝聚人们思想共鸣的非常好的地方。所谓的内容为王,在它的背后实际上是需要有能力制造IP,而制造IP的过程正投射出了更多人的心理或精神需求。因此,在书店的经营与生存方面,新的现象和商业模式的出现,其实也是在收集内容和凝聚内容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在毛老师看来这反映了如今人们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过渡的一个升级过程。




书店确实是每个孤独城市的一个出口,大家能够在这儿找到精神寄托,找到那种突围精神孤独的地方。



在毛老师看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是过剩的状态,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找不到精神的附着物。于是,人们开始回归,开始寻找一种精神的满足与寄托,无论是在书籍中还是在社群里,包括其他多种类的活动内容里寻找各自的精神归宿。


“其实书店确实是每个孤独城市的一个出口,大家能够在这儿找到精神寄托,找到那种突围精神孤独的地方。”因此,毛老师觉得如今书籍逐渐回归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我们难以避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但我们可以规定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些有营养的文字。



提及阅读,毛老师不无遗憾地说道:“我还是挺喜欢看书的,但现在时间却越来越少了。”毛老师说,他很反感使用微信这件事情,它消磨且虚度了许多时间,让人内心感到痛苦。“其实我们也很想回归到那些阅读的时间,所以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每个月完成两三本书的阅读,实际上并不多,大陆的平均年阅读量与台湾相比少得可怜。因此,我希望即使我们难以避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但我们要规定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去阅读一些东西。”


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问题,毛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读书不见得非要读什么书,你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你只要读的量够多,读得够认真,你会从中获得很多知识和营养,我想这比那些碎片化的东西要有意义得多。”




有些书籍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看问题的方法或视角,它使我们站在一个隐约看得见未来的地方。



说到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毛老师说自己刚看完《人类简史》,目前正开始看《未来简史》这本书。“我觉得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玩的阶段,很多新物质产生,很多新思想也在不断地突破,包括许多高科技,如人工智能啊机器人啊,虚拟现实啊外太空啊基因之类的,原来我们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突然就来到了跟前。在这种时候需要一些能够引领我们视角的东西,让我们通过一个很小的管道去看未来。(《未来简史》)这类书籍也许不一定写得很对,但它们提供了一些方法或思想的视角,前些年可能会认为它是科幻读物,现在读的话可能会认为它是个更科学的,能够引领人们的读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