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Cell | ...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RNA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3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基于单基因SNV对癌症进行分类 | ... ·  4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Nature: ... ·  4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玩转服务器—共享服务器之QIIME2安装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真正能成事的人,靠的不是能力,不是人脉,而是...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6-16 17:58

正文

作者 | 书 · 卡卡

主播 | 书 · 楚翘




你发现了吗? 生活中大部分人总是这样:
按父母做的去做,按老师教的去走,跟随本性娱乐,去逛街、刷视频……
偶尔间歇性振作,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却又在“想变好”和“想偷懒”之间拉锯。
知道读书很好,但是没读几天,就读不下去;知道跑步很好,但是买完装备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太多太多人,习惯了这种被动的状态:被动学习、被动工作、被动生存……

《认知驱动》的作者周岭却说: 成事,是最高级的成长。
他认为:“主动做成一件事”可以列为人生的一项目标去执行。

因为只有做成一件事,你才有可能做成第二件、第三件事……否则人生只能在“做”与“放弃”之间徘徊。
人生是由一件件完成的事堆积而成,人生信念也是在事情完成后的成就感中凝结而生。


主动思考,是“成事”的起点
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应该想清楚“我想做什么”。
周岭认为,“做一件事”的定义是,这个事应当是在没有外力的要求下,自发地做一件事,并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是一项自发的长远目标。
但,大多数人却不愿思考“我要做什么”,因为思考很累。

人会本能地避开“思考”这件痛苦的事,而是选择随波逐流做选择。
就像《认知驱动》说的:“人们喜欢上来就一头扎进具体事情的细节里,喜欢在饱和的行动中感动自己,但对事情本身的思考却避之不及。”
“想”与“做”的时间配比严重失调,而大多数人对此毫不在意。
想要主动做成一件事,就要首先改变这种“想少做多”的认知模式,主动去思考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周岭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写出了100多篇深度文章,并且出版两本书。

期间还养成了“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跑步”的习惯。
但曾经的他其实是一个懒散、懈怠的人,是36岁的觉醒改变了他,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觉醒自己,唤醒他人。
而也正是这个目标,带领他自发地走出舒适区,去尝试新的挑战。
主动去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这是“做成一件事”的起点。


身份建设,是“成事”的内在力量
身份建设的背后是“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关乎人生定位的信念问题。
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写道:
“人的行为改变可分为身份、过程、结果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努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盯着“结果”的人,会给自己设定完成任务,最终为了做而做,不了了之;
盯着“过程”的人会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去坚持;
盯着“身份”的人,主动思考自己在这件事背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读书为例,盯着“身份”层面的人,会思考通过阅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终,他得出自我暗示:我就是要成为以书为伴,追求新知、乐于探索的人。
而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会看到“身份”这个层面。

《认知驱动》说:

“那些能明确自己身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他们肯花时间进行心理建设,能从上而下或从里而外地改变自己。”
周岭的朋友,作者“剽悍一只猫”,经常对自己说:“我是个干大事的人。”
不仅如此,刚毕业的时候,为了提醒自己做事大度,“猫”就在房间挂上“气度”两字;

在焦虑的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专注当下,他又挂了“今天”两字在墙壁上;

在还没有富裕的时候,为了先让自己像个富人,他的办公室挂着一副字:“我们很贵”。
他说,这是用富人的心态、富人的思维在武装自己。其实,这就是“身份建设”,从潜意识上去改造自己。
拿破仑说:“所谓信念,就是根据自我暗示,在潜在意识中被宣布或反复指点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如果连你都认为自己是平庸之辈,那你的内心很难强大起来,更无法让别人相信你。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高中弃学,却对写作有着强大的身份建设。
年龄尚小时,她就认为,写作是她能做好的事情,且唯一。
即使没有读大学,没有好的教育,但是在李娟心中,她很早就认定了:我是一个写作者,我为写作而生。

这个念头她从小就根深蒂固,并且坚信自己可以。
潜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善用之,则是成长的推力。
主动进行身份建设,是“做成一件事”的内在力量。


三点技法,实现“成事”
如果说“我要做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认知思维是做事的心法,那么“我该怎么做”就是做事的技法。
周岭2017年开始兼职写作,他并非专业出身,也非天赋异禀,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因为他获得“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简单来说,就是这三点:
1、敢于假设
敢于假设,就是在困难之际,直视模糊,敢于面对不确定性,做出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假设”。
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而现实,是一切成果的评判师。
周岭在给女儿辅导作文时,不会直接帮她,而是让她先说出一个自己认为的答案,或是口述一下作文的大致想法。
他鼓励女儿:“没关系,哪怕能说出一个词也行,不管怎么样,你得先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渐渐地,这种办法帮助女儿找到思路,凭借极少的外力完成了任务。
这就是“先假设”的魅力,无论怎么样,先假设一个答案,不在于对错。
学习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先有一个“想法”,去尝试,然后等待现实评判。

02. 降低期待
过多期待只会带来焦虑,降低期待则是让自己丢掉精神包袱,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许自己在开始时的进步是缓慢的。
周岭在学习三阶魔方时,学到魔方达人的“高级公式”:在30秒内还原魔方,很酷。但太难了,共有119条公式。
学习到第三四天时,他已经沮丧想要放弃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