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叮读报  ·  2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和生活冷知识 ·  昨天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刘萍|“史料革命”:近十年来的史料学研究及反思 ·  6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杨念群:重提政治史的重要性与中国的“大一统” ·  4 天前  
朝文社  ·  美媒自曝打击DeepSeek内幕,与安全无关 ... ·  3 天前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年味到底是种什么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这个男人的一生,最伟大的小说家都写不出来!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2-01 18:05

正文


这世界上的狠人牛人简直不要太多。但是,最近了解到一个人,深深的把我震撼到了。

这个人的人生,就像是在渡劫。

前半段惨啊,惨到马里亚纳。

他早年是个学霸,少年天才,正当他憧憬将来的时候,却被命运一脚踹到了谷底。

手筋让人挑了,脚骨让人踩碎,还被原配媳妇出卖。蹲了好几年大狱,饿得就剩36公斤,还差点一枪崩了。

后半段牛逼,牛逼到珠穆朗玛。才华爆棚,扬名世界。

他的作品遍布五大洲,几十亿人为之赞叹不已。冯骥才给他写传记,严歌苓给他写情书。巴金把他的故事编成小说,启功老爷子给他连连鞠躬。

一个人活出了八辈子的人生。最伟大的小说家都不敢写这么离奇。

老有人喊他中国毕加索,他有点烦。

他说:我就是我,中国的韩美林!


01

1936年暮冬时节,韩美林出生在山东济南一户穷人家。

他刚两岁时,父亲就因肺结核撒手人寰。本来日子就难过的韩家,没了顶梁柱,曾一度沦落街头。韩美林就是在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即便这样,韩母在教育上也没有松懈,缩衣节食还是送他上了小学。

在学校里,韩美林显现出同龄人没有的绘画天赋。他能全凭记忆,把连环画上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一个不落地画下。用老话说,这就叫老天爷赏饭吃。

后来,韩美林入伍当了两年兵。转业时,部队领导见他浑身艺术细胞,就让他到小学里当美术老师。

这年,他只有十五岁。

那会儿很多人上不起学,到了解放后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韩美林的学生里,有的比他年纪还大。开始的时候这些人根本不拿他当回事儿,老想着捉弄他。

但最后,韩美林这小老师还是把这帮老学生给征服了。用的是他的一招绝活儿。不靠工具,不打辅助线,就能用粉笔一下子画出一个极其标准的圆。

自打这开始,班上的学生都恭恭敬敬地喊他:小韩老师。

韩美林(第一排左六)在济南南城根小学任教

小韩的同事认为他是个天才,觉得不能耽误。就介绍了一位老师给他补习,本来计划让他考央美附中。

老师把小韩的作品寄给了央美的教授,教授一看惊了。考什么央美附中!直接考央美!

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师资简直是梦幻阵容,大师云集。白石、徐悲鸿、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

这些人的名字,哪个不是如雷贯耳!能够拜在大佬门下学习,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不过,韩美林有点不自信。自己一个初中只上了三个月的人,能行吗?而且,距离考试已经没剩多少天了。

架不住对央美的向往,他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愣是在把一堆考试教材硬生生地啃了下来。

到考试的时候,他拿起笔就嗖嗖画,面试环节也对答如流。这让老师们大加赞赏,几个考官一致通过,让他入学。

不过,韩美林还没来得及高兴,命运就呼了他一巴掌。

一出考场,他两眼一抹黑,摔了个大跤,嗷的就昏过去了。他被送到医院抢救,三天后才醒了过来。

不过眼睛瞎了⋯⋯

韩美林心里那叫一个恨呐!考完就瞎,这叫什么事儿!

没想到过了两天,他又看得见了。因为长时间画画,备考那段时间又集中精力996,所以患上了假盲症。总算有惊无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996真的会进ICU。

韩美林(右一)在央美的时候

02

韩美林在学校成绩优异,名声远播,作品刊登在北京晚报上。

正当他憧憬毕业后美好生活的时候,命运又看他不爽了,准备换一只手抽他。

1963年文革前夕,工艺美院派韩美林到安徽美院去当老师,一开始,他还挺高兴,觉得自己总算有用武之地了。随便收拾一下就到了合肥。

韩美林哪里知道,厄运已经笼罩在他头上。

来安徽不到一年,他多年前的言行全被翻出了出来,当成了定罪的证据。

比如1960年,韩美林带着学生去参加广交会的布展工作,等到活干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看到学生们都还没吃饭,韩美林从食品展位拿了些糖果,分给大家吃。

有人剥开就放嘴里放,差点没把牙给崩了。吐出来一看——这些糖纸里包的都是小木块。原来,当时正是困难时期,厂方舍不得拿真糖展示。

这事后来被当作韩美林的罪行,记录到了他的档案里。就因为他知道糖果是假的。

看到这些所谓的黑材料,韩美林顿时后脊梁骨冒冷气。直到这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学院要把他派到安徽来。

原来早在北京的时候,他的罪名就已经被罗织好了。派到安徽,只是为了要让他和工艺美院划清界限。这也说明,为什么他到安徽不久就成了重点批斗对象。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好像人家事先在这儿给我挖好一个坑,再把我推过来。

那段时间里,韩美林不是在挨批斗,就是被关在禁闭室里写认罪书。

最亲近的学生诬陷他,把他往死里整。这个学生平日里没少受韩美林照顾。韩美林知道他条件不好,经常关心他,总是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他枕头下。

他也知道韩美林是被冤枉的,他对韩美林说:你放心,我绝不会检举你。然而,隔天批斗会上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这个学生。

他劈头盖脸把韩美林臭骂一顿,唾沫星子横飞。然后把自己掌握的所谓黑料都抖搂出来。

那一刻,韩美林仿佛觉得自己在做梦,可一切又那么真实。

他不愿意相信自己最照顾的学生,此刻要置他于死地。韩美林最重的几项罪状,都是这个学生扣给他的。

素不相识的人诬陷他,说韩美林以前把他推下楼,事实上他跟韩美林根本不认识。

最让韩美林绝望的,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也跳出来落井下石。她把韩美林说的话编排成黑料,还配合诬陷韩美林的人作伪证。

韩美林面如死灰,彻底崩溃。

多年以后,韩美林说起这事仍然十分难过:她把枕边话全检举出来了。我对这个事太绝望了......

我感到万念俱灰!我的家完了,心里的抱负也完了。
20世纪70年代的淮南城区

之后,韩美林被发配到安徽淮南一家瓷器厂劳改,在烧碗的车间干活。

他要把碗坯搬运到窑里,还要守在窑前捅炉子、看火候。这种烧碗窑的温度平均在1200°C以上,把整个车间弄得跟烤炉一样,人都快给烤干了。而他经常在里边一待就是一天。

韩美林有时候甚至希望自己是个碗坯子,哪天烧死得了。

他在干活之余,还要时不时挨批斗。厂里人人都害怕跟他沾上关系,不敢接近他。惟一愿意搭理他的:是一只狗。

这只小狗是厂里某职工家养的,总是来找韩美林,摇尾巴围着他转,跟他玩。韩美林会把碗里的饭扒一点儿给它,有时候也跟它说几句话。

有了小狗陪伴,韩美林总算在绝境中找到了一丝温暖。

多年以后,韩美林回忆起这只小狗,感慨万千:在当时,这世界上惟一不会揭发我的只有这条狗了。

没想到吧,到头来把你当朋友,你敢对它说心里话的,竟然是一条狗。

韩美林和他的画《患难小友》

03

每天干活即使累得要扑街,还是压不住韩美林爱画画的天性。

没有纸,他就捡纸皮。没有笔,就从狗身上薅,捆成一支狗毛笔。他把这些纸皮订成本子,在封面写了两个字——纳步。意思是留下艺术的脚步。

他彻底放飞自我,想什么画什么,有可爱的动物,也有人的丑恶嘴脸。

他以为自己已经在谷底,再惨也就这样了。但命运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不懂,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下限。

文革开始后,韩美林自然成了厂里头号批斗的对象。

1967年4月7日,韩美林大难临头。一群红卫兵先是用铁丝把他捆起来,连踢带打弄到厂里。

有个整人积极分子一见韩美林,抬手就是一巴掌。把他扇得眼冒金星,从楼梯上滚下来。

为了逼韩美林承认强加给他的罪名。他们直接把钢管放在他的小腿上又踩又碾,然后抄起棍子狠狠戳向他的脚面。

韩美林疼得死去活来:过去只知道日本鬼子对抓来的八路军和游击队员踩杠子,这一踩我才知道踩杠子是什么滋味。

浑身从下往上冒凉气,那种凉真是没法形容,而且疼得钻心,汗噼里啪啦下来了。

后来韩美林被好心人送到了医院才知道:六根骨头碎成了四十多块,再晚点就得截肢。

有个红卫兵见拷问不成,突然抽出小刀,猛地扎在了韩美林的手腕上。一边扎一边往外挑,咬牙切齿地说:我叫你画!叫你画!硬生生把他的手筋挑了,血喷得到处都是。

韩美林看着自己的手,想到自己再也不能画画,挣扎着大骂:我X你妈!

于是又吃了红卫兵一顿拳打脚踢,然后把他拖出去游街。拖了一路,血流了一路。他的鞋里浸满了血。

他看到地上血淌出来的形状特别像鸡头。艺术的本能促使他用鞋尖蘸着血,画了一只鸡。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

这时,那只被他放到邻居家养着的小狗蹿了出来。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还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用爪子拽他,像是要他快一点离开这里。

红卫兵嫌狗碍事,一棍子就打断了它的腿。巴金听说了这只狗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写下了散文《小狗包弟》。

之后九天里,韩美林都是在被批斗中度过的。他先是被打得一脸血,然后被罚跪在工厂门口,路过的人都朝他吐痰。有时候天气冷,跪了一天下来,身上的血和痰都结冰了,怎么都擦不掉。

身处特殊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丧失了良知。

有个女同事就不愿意向韩美林吐口水,还朝他点了一下头。这一点头让韩美林记了一辈子。

在磨难中,韩美林遇到不少平凡人对他的帮助。

批斗的时候,造反派用石膏做了一块几十斤重的罪名牌,用铁丝挂在他脖子上。铁丝嵌进肉里,牌子坠得他抬不起头,韩美林痛得浑身发抖。

在旁的一位工人看着韩美林受难,实在忍不住了。

他从人群中挤出来,指着韩美林鼻子大骂:韩美林!老子特么砸烂你!说罢抡起棍子,照着石膏板一顿乱砸,打了个稀碎。然后找了块纸板写上罪名,重新给韩美林戴上,才骂骂咧咧地走开。

一次,韩美林被拉到淮南市文工团批斗。文工团的人都敬重他的才华,全程只是口头批斗,没有人动手。有个漂亮的女演员还偷偷端来一碗面,里边放了不少肉,让他赶紧吃。

等到韩美林被押回拘留所,他才发现口袋里有东西,掏出来一看。是十块钱和二十斤粮票。原来是那位女演员趁他不注意塞到他口袋里的,这让他刻骨铭心。

残酷乱世中的人性温热,总是显得那么珍贵。

04

同年,韩美林的罪名升级为反革命分子。

他被押送到淮南一所看守所。门牌号是100号,所以叫洞山100号。那时,这是一个当地人都害怕说起的地方。洞山100号的犯人很杂,从小偷小摸到死刑犯都有。

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就关在这,他做过安徽省省委书记。

人性的黑暗面在这里被无限放大

韩美林睡在粪桶边上,每天吃的是发臭的烂菜汤,里边还掺了半碗沙子。

长期的饥饿让韩美林产生幻觉,一听到米字,他整个人都陷入呆滞,条件反射地流口水;听到碗响,他就浑身鸡皮疙瘩。

甚至听到厨房吹火的电动机发出的嗡嗡声,他都会觉得舒服。电动机一停,他浑身就跟针扎一样难受。

某天,韩美林见到看守所管理员在墙角扔了半碗剩饭,都长白毛了。他左顾右盼,趁着没人注意,冲过去几下就把这碗饭给扒拉进肚。

放风的时候,韩美林看到地上有只死麻雀,兴奋得两眼放光,生怕有人跟他抢,还没来得及拔干净毛就一口吞了。

饥饿让他失去理智,能吃的不能吃的,都抓起就往嘴里塞。

最饿的时候,他还生吃过蛤蟆、蚂蚱、蜻蜓、豆虫,甚至蛆。

看守所所长想整韩美林,故意把他和流氓关在一起,让他天天挨打。

有个流氓一脚踢在他的尾椎骨上,肿起的包跟面包一样大。所长知道后,又让人把他扯到外面的水泥地罚跪了一天一夜。直到韩美林昏死过去,才把他扔回牢房。

他醒过来后尾椎骨剧痛难忍,坐也坐不了,站又站不起来。只能趴在冰凉的地上,像个活死人一样睁着眼一动不动。

回想自己从没做过半点儿坏事,却被人挑手筋、打断腿,进了牢房。韩美林越想越气,越想越亏。这特么还有没有天理了?!

这反而激发了他活下去的决心,他的直脾气又上来了:不死,我就是不死。愈是想叫我死,我愈不死。

韩美林决心一定要活着走出洞山100号。

抱着这个信念,他开始重拾绘画。哪怕手都废了,还要坚持用筷子当笔,在裤子上画画。裤子画破了,他缝缝补补继续画,最后裤子都画烂了。

要不是有个狱友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帮他补上,他就得穿开裆裤了。

后来,韩美林说那条裤子被他画破的地方:少说有几百个。

洞山100号内部(这已经是后来的景象)

05

一天夜里,安静的牢房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脚步走到韩美林的号子前停下,门轰地一声打开。看守指着他:韩美林!出来!

不等韩美林反应,一个麻袋套在了他头上。他像牲口一样,被连拉带拽弄上了车。一路颠簸,韩美林什么也看不到,不知道自己要被押到哪去。

车一停,他立刻就被拖了下来。看守一脚把他踢跪下,揭去了他头上的麻袋,韩美林这回看清楚了,他旁边还跪着两个犯人。看守手里端着枪。

这里是刑场,这一刻,韩美林反而感到释然,既然活不了,死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突然一声枪响,旁边的犯人应声倒地,热乎的血和脑浆喷了韩美林一身。第二声枪响的时候,韩美林昏了过去。等他醒来,发现自己仰着躺在黏糊的血里,两个犯人的尸体就倒在他身边。

他当时脑袋里只有一个问题:怎么阴间也有月亮呢?

过了一会儿,韩美林听到看守在说话。他咬咬舌头,才知道到自己还活着。

这是用来摧残犯人精神的一种刑罚,叫作:死刑陪绑。

洞山100号的高墙(这已经是后来的景象)

在洞山100号蹲了四年零七个月后,韩美林重见天日。

被释放那天,韩美林是坐公交车回的淮南。路上,他眼睛看到的是行人商贩,耳朵听到的是孩子的哭声和自行车铃响。

韩美林已经太久没有接触过人气了,街上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激动。

体重不到36公斤,枯槁得不成人样的他猛然意识到:我感觉我是人了!我回到人间了!

下车后,他买了包饼干吃,这差点儿要了他的命。长期在号子里喝烂菜汤,他已经嚼不动饼干了,吐出来全是血。

有个医生后来对他说,幸亏他吃不下吐了出来。因为刚出来的人在里头饿得胃萎缩了,一包饼干吃进去没法消化,就会胀死。

韩美林又躲过一劫。

之后的每周末,韩美林都会一个人去爬山。到了山顶后他什么也不做,就是站着嗷嗷大哭,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文革结束。

韩美林作为渺小的个体,被那个时代的巨浪席卷,历经九死一生,然后被甩回岸上,奄奄一息。

不过,他好歹活下来了,要知道,还有很多人没能幸免。

对了,韩美林出狱后做的第一件事,你猜是什么?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邻居家看望那只小狗。

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06

韩美林出狱后的几年里,还是在淮南瓷器厂里干活。新来的厂长欣赏他的才华,就让他负责厂里的设计工作,这让他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一来二去,韩美林的名声逐渐传开。

广东有关方面慕名而来,请他画了几百幅花卉,印成了画册出版,这就是韩美林出版的第一本画集《山花烂漫》,这本画集传到香港,不少出版商把画印在日历和挂历上,结果卖到脱销。

文革结束后,韩美林得到全面平反,解开了枷锁的韩美林,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施展他无处安放的才华了。

1979年,韩美林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画展,他的刷水画法轰动中国画坛。黄永玉、华君武等书画家大咖都来观摩。

1979年,韩美林人生的第一场画展

次年,他受邀到美国纽约办画展。也是在这次展览上,有老外在看了他的作品后,喊了一句中国毕加索。

这个名头就这么传开了。

1985年,政策落实,韩美林得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

这一年,他50岁。从他被派往安徽美院任教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22年,他在这些年里受尽磨难,全凭一口气硬扛了过来。不知道他再一次站在学院门口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韩美林不止一次地说,他是个时间的穷人,的确,他的青春都是在劳改和冤狱中度过的。

所以,即使在蹲号子的时候,他也一样画个不停。

恢复自由后更不用说,压抑多年的创作灵感就像火山喷发一样。炙热、汹涌,止不住地往外冒。

有一次,他去朋友家串门,看到桌上摞着不少纸。他二话不说一屁股坐下,几乎是无意识地扯起纸就画。等到要走的时候,才发现一沓纸都被他画完了。

说起这事,韩美林的解释有一丝凡尔赛意味:我有时控制不住寄己!

1980年韩美林赴美巡展

07

韩美林这辈子,女性缘分不少。

第一次婚姻给韩美林带来的打击很大,以至于他都有了点儿PTSD的感觉,每天只顾画他的画,他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谈恋爱,啥事没有。

不过,缘分这事儿就是这么奇妙。

一次,38岁的韩美林到合肥出差,认识了一个16岁的女孩。初次见面的时候,他给女孩画了两幅画,一对猴儿和一只狐狸。

不久之后,韩美林开始收到女孩雪片般的来信。她在信中自称为疙瘩妮子,明确表示自己已经爱上韩美林。

其中有几句是这么写的:说老实话,我每天除了工作的时候不敢想你,其余任何时候都在思念你。你的来信,我每天要看三遍,真像吃补药那么及时,你说我痴不痴?

怪不得《拜伦传》上有这么一句话,“痛苦是伟大事业的母亲。”我想,痛苦也应该是爱情的母亲。你瞧,不是吗?一高兴就发晕,连信都写不了好了,怨不得傻瓜都是幸福的。

我想啊,想啊......我和你以后的生活情景就像神话一样在我心里萦绕着......是梦?是醒?我常常分辨不出来。

直男韩美林哪里顶得住这种攻势,很快束手就擒,两人谈起了恋爱,还在上海相处过一段时间。但俩人的年龄差距摆在那儿,俩人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女孩后来定居国外,写了十几本著作,成了非常有名的华人作家。这个女孩叫严歌苓。

韩美林夫妇和严歌苓(左二)

恢复自由几十年,韩美林又结了两次婚,又都离了。除去第一任的特殊情况,两次婚姻都能没持续太久。

这可能要从韩美林的性格上找原因,有时候太不靠谱了。也就现任妻子周建萍不跟他计较。

有一次,韩美林工作室搞团建吃饭。周建萍看见有个女员工戴的手表很眼熟,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和韩美林结婚的时候他送的定情物吗?!怎么到了女员工手里?搞不好自己被雨滴落在青青草地了都不知道。

当她问起这事的时候,韩美林漫不经心地说:手表放那儿你又不戴,送人不是很正常吗?

第二天,女员工给周建萍写了一封道歉信,附上手表送了回来。

她当即回了一封信,说:韩老师和我都是愿意分享的人。这块表送给你,希望你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这些年,韩美林的前妻、孩子,以及严歌苓,都时常来做客。尤其是严歌苓,每当万里迢迢飞回国内,见韩美林就要飞过来一个拥抱。

周建萍就在旁边。但人家周建萍老师也是奇女子一枚,大大方方地在自己的书里写道:如果当初美林与歌苓没有擦肩而过,相信他们是精神上最契合的一对夫妻!

看到这,我有点儿明白为什么很多女孩这么讨厌钢铁直男了。

韩美林周建萍夫妇

08

单是画画还不够。韩美林开始捡起多年前的老本行,雕塑。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科班出身。

1988年,大连开发区一位领导在北京看韩美林艺术展时,被一匹瓷马给吸引住了:马儿尥蹶子蹦跶,仰天嘶鸣的造型非常精神。

他想如果这马能做成雕塑,立在大连开发区里,肯定牛逼!他找到韩美林,把设想说了一遍,两人一拍即合。

韩美林那会儿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手下还带着几个学生,一伙人都指着他吃饭,能不能走出商业化的道路,就看这次了。

他领着学生加班加点忙活了一年,把这马儿在大连开发区里立了起来。甲方表示满意得不行。

大连市政府一看不错,想到老虎滩上还空着,就问他能不能整个老虎,要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那种。

韩美林想啊,这老虎要想效果够炸裂,必须这么整:要排面,上来就6只老虎要够大,就用4千800多吨的花岗岩!要气概,照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来!

定好了基调,韩美林铆足劲儿就开工了。他在老虎滩上搭了个工地,天天都泡在那儿。

要说韩美林还真够玩命的。老虎滩春天刮大风,吹得十几米高的手脚架晃个不停,韩美林和学生们也照爬不误。

冬天更够呛了,海风夹着雨就这么甩在脸上,有时候下起雪来冻得都不行。韩美林还是哆哆嗦嗦地在工地上干活。

就这么吭哧干了两年零九个月,愣是把这6只大老虎给凿了出来。完工后取名为《迎风长啸》。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钱绍武看了这组雕塑后难掩激动,他说:韩美林的雕塑是美术界的壮举!为雕塑界争了一口气!

有多成功呢?当时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南五羊,北六虎。意思是在南方有广州五羊雕塑,北方就有并驾齐驱的大连六虎雕塑。

《迎风长啸》

就这样,韩美林的名声大噪,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韩美林热。

他设计的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在香港拍卖了1150万港币。广州、杭州、济南、深圳等十几个城市都拥上门来,抢着请韩美林设计城雕。

这还没完,好多国家也来邀请他设计东西和办展。

美国邀请他在全美办巡回画展,纽约宣布将每年的10月1日设为韩美林日。新加坡邀请他为樟宜机场设计雕塑,李光耀亲自为雕塑揭幕。日本真冈市邀请他设计了两座雕塑,并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如今,韩美林设计的大型城雕少说都有几十个,分布在海内外。

为人大会堂创作《苍鹰》时的情景

李光耀为雕塑《回家》揭幕

日本真冈市雕塑《青春》

《钱王射潮》

《荆州关公圣像》

09

1994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筹备期间。筹备组想要在亚特兰大公园建造雕塑,来纪念这届奥运会。

便公开向全球征集作品,并开出参赛条件:首先,你的国家得办过奥运。其次,你得是公认的艺术大拿。

第一个条件就把韩美林pass掉了。但主办方觉得,中国虽然没办过奥运,但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

韩美林又是牛逼的艺术大家,有他参加,这次活动才够分量。于是破例向韩美林发出参赛邀请函。

然而,主办方收到寄回来的图纸,却不是韩美林的。最后,筹备组打电话给中国驻瑞士大使馆说明了情况。大使馆又把整个流程捋了一遍,才把事情调查清楚,追回了函件。

原来,是一个三流艺术家,用手段把邀请函搞到了自己手里,想借机扬名立万。

等邀请函物归原主,交到韩美林手里的时候,已经临近截稿。但韩美林想,不能这么算了,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就在一年前,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如果能够在评选中能拔得头筹,一定能大大提振民族自信心。

他转身一头扎进房间里,吃喝拉撒全在里边,开始闭关创作。他选了最能代表中国的龙作为主体,糅合奥运元素,设计出了一个形似华表的钟塔。

韩美林这回可是拿出了当年考央美的效率。从设计到交稿,只用了——28天。

然而,主办方只给每个参赛者提供了6万瑞士法郎,折合30万人民币。这点钱用在雕塑浇筑上都不够工本钱。

这时又韩美林从海外朋友那得知,其他参赛国都加大了投入。他急了。为了能把雕塑做出来,他自掏腰包100万投了进去。

媒体报道了这事后,昆明一位人士被韩美林的执着打动,硬是捐了50万。江中制药厂得知情况,也从不多的资金中拿出10万块支援韩美林。对,就是生产江中健胃消食片那个厂,他们现在也做饼干。

雕塑完工后,韩美林松了一口气,把它命名为《五龙钟塔》。

施工中的《五龙钟塔》

因为《五龙钟塔》太大,需要分批运抵美国后再组装。第一批部件出海的时候,某个海关就管韩美林要了两万块税金才放行。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不不,操蛋的事还在后头。

等第二批部件运输的时候又出幺蛾子了。他们告诉韩美林,你缺一封介绍信,上某部门开去吧。到了某部门,负责人听完来意后,摆摆手说不了解情况就打发了韩美林。

事情没办成,还被人溜了一圈。时间又耽误不得,把韩美林急得直跺脚。

实在没办法,他都找到海关总署去了。总署负责人听说后表示:我们支持你!你这是为国争光!

顺便给他指了条道:他们不给你开介绍信这有啥?你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开的信,我们照样放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