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斗鱼向大学生索赔600万结果出炉#】#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体系研究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11-02 09:14

正文

本文转载自高科技与产业化(ID:hitechcas),作者: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杨培宇




战略高技术成果是战略高技术研究活动产出的科技成果,战略高技术成果的转化关系到战略高技术是否能够对国家社会经济产生现实积极影响。组织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战斗力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经济行为,涉及到研究、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并要在总体上构成一个独立的运转系统。其组织过程的科学合理性决定了战略高技术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高效率地实现转化应用。

成果转化体系的构成要素

作为一个系统,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输入端是研究部门的研究成果,其输出端则是提供生产力或者战斗力的战略高技术产品。系统的整体功能来源于内部各要素的整合,不同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确保了战略高技术应用活动的组织展开。从系统组成看,整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4种要素:

战略高技术成果自身

战略高技术成果是整个成果转化过程的起始点,也是整个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系统得以运转的基础。战略高技术成果自身的属性对系统的运行有重要影响,决定了成果转化过程的具体运行方式。

行政管理主体

行政管理主体由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组成,在战略高技术应用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和保障的功能,是整个成果转化应用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指导调控系统、中介服务系统、政策保障系统。行政管理主体是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中重要的外部因素。

战略高技术事关国家战略布局,因此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全过程都有必要在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指导支持下运行。行政管理主体要对转化应用进行规划部署,通过搭建转化平台、提供预算支持等手段,及时根据国家战略调整规划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确立战略高技术应用线路图,引导战略高技术应用向预定方向发展。

成果产出主体

成果产出要素由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从事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的主体组成。在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他们主要扮演研究成果输入源的角色,是战略高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根基和源泉。在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组织过程中,成果产出要素会根据行政管理系统的技术选择,提供与国家战略相适应的战略高技术成果,是整个成果转化应用系统的基础性部分。

转化生产主体

生产要素主要由参与社会生产的企业构成,是具体的生产部门。在具体组织上,一些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也会参与其中,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生产子系统通过新的工艺、流程和组织模式创新具体实现了战略高技术的实体物化,是整个成果转化应用系统的核心组成,保障转化应用系统的输出环节。

在转化应用中,生产子系统是系统核心功能载体和具体技术的受让方,它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系统规模直接决定了战略高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效率和质量。

成果转化的组织流程

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过程可以在时序上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高技术成果推广阶段、产品开发阶段和生产应用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整个成果转化应用系统下渐进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保证了战略高技术向战斗力和生产力的整体转移。

成果推广阶段

战略高技术的成果推广阶段是形成研究成果后的一个阶段。具体包括两方面工作:首先是对战略高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初步确定应用前景和应用方向;其次则是在中介结构的组织下将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以技术商品的形式转让给生产机构。理论上讲,战略高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一种技术商品,在转让过程中会根据市场供需确定一定的转让价格。但在现实过程中,技术定价会受到国家战略、政府政策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而且转让过程可能会涉及多个技术,导致具体转让价格的计算十分困难。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战略高技术成果应用推广阶段中,市场机制和计划手段会协同发挥作用,使其具体转让模式也呈现不同形态。一般而言,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的战略高技术,如卫星导航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市场机制能够起到更大促进作用,需要结合市场供求组织有偿转让;而对于应用较为集中的战略高技术,如原子能技术、航天运载技术,则统筹计划手段推动效果更为明显,一般表现为政府资助的无偿转让。

产品开发阶段

战略高技术的产品开发阶段是指将战略高技术正式应用于实践前,通过研究开发新的工艺、流程和手段,生产出新的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将战略高技术由观念形式物化为具体工具和产品的阶段,也是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包括技术风险评估、生产能力建设、中试等多个环节。

其中中试环节是在战略高技术产品正式生产前的中期试验,被视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可应用产品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结果是战略高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战斗力的前提条件。对于整个应用过程而言,中试的目的在于评估战略高技术产品的新工艺、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管理是否达到量产要求,分析战略高技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否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由于中试已涉及具体生产,是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转移到实践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具有试验周期长、试验风险高、试验难度强的特点。

生产应用阶段

战略高技术的生产应用阶段是战略高技术完成从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实际战斗力,取得战略、军事、经济效益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生产部门实现了战略高技术产品的正式生产,战略高技术产品被应用于国家实践的不同领域。

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

将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促进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行,是一个动态的工程。我国曾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技术的成果转化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国家需求、成果属性、生产条件和外部环境四个因素。

国家需求

战略高技术本身是服从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因此其研究到生产的全过程都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在此基础上,国家作为战略高技术研究活动的主要资助者,也会为战略高技术从研究到生产阶段的纵向技术转移提供资金和政策的保障和支持。所以,影响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的首要因素是国家需求,国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略高技术应用的领域和具体发展方向,会具体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战略高技术应用的时间表。一些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则有可能因为超前于国家战略需求,被暂时转化为战略高技术技术储备。

成果属性

战略高技术的成果属性就是研究成果的自身条件,体现为研究成果本身是否具备转化应用的功能,这也是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战略高技术的成果属性包括成熟度、效益性和适用性。成熟度反映了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所需间存在的差距,成熟度随着研究阶段延续而递增。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成果成熟度最低,开发研究成果成熟度最高,所以一般的战略高技术应用也是采用开发研究成果作为转化对象。效益性则反映了战略高技术应用的投入产出比,这里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而适用性则是战略高技术的技术能力是否满足应用需求的评估,同时受到现有技术基础、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在实际转化应用中,成熟度越高、效益性越强、实用性越广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更容易实现转化应用。

生产条件

生产条件是生产部门接受并转化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的能力条件。战略高技术的转化应用中,生产部门作为技术成果的受体,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设备仪器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化应用的情况。当研究成果转移入生产部门后,需要经过生产部门对战略高技术的消化吸收,才能够将成果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产品。如果当下生产条件满足不了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需求,那么实际生产力和战斗力的生成也就无法实现。

外部环境

作为一个系统,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过程不仅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约束和限制。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能确保国家战略实施的一贯性,为战略高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保障和政治支撑;发达的经济基础则能够在社会经济领域提供更多的应用需求,以利润带动生产企业从事相关战略高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活动,也为生产部门整体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崇尚科学的文化环境能够提高社会各部门参与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