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头条按:日前,
“虫”逢山海——山东大学昆虫标本展
开幕仪式在青岛校区博物馆举行,该展览由本校博物馆和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宋作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馆院副主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秘书长魏永平,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王英群,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纪磊,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代表贺同利出席仪式并致辞,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刘军主持仪式。
宋作标
表示,山东大学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和展览密切关注着社会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响应保护生态号召。本次昆虫展览是博物馆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团队首次合作,共同探索新型参与式学习型展览模式。展览呈现了我校生命学院师生采集制作的各类珍贵昆虫标本,也凝聚了生命学院王裕文教授带领学生采集标本的心血。他指出,展览的意义不仅是满足公众探秘昆虫世界的好奇心,更重要是的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魏永平
介绍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类博物馆现状和昆虫科普事业三方面情况。他指出,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从古至今昆虫与人类都有着密切关系,在经济发展和文明互鉴上发挥着促进作用。目前,全世界昆虫博物馆数量超600家,我国就建设有120多家,每年接待游客数2千万余。他结合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进一步强调了昆虫在科普领域的重大作用,希望此次山东大学昆虫标本展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昆虫,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做出贡献。
王英群
指出,昆虫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惊人的适应能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昆虫标本展不仅可以让观众近距离观察昆虫的形态之美、生活之趣,也承载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博物馆教育与科普使命。
贺同利
作为“齐鲁蝶王”王裕文教授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展出的蝴蝶标本的保存状况、种类及状态等。他希望借助此次展览,继续深化与相关学科和相关单位的合作研究,共同绘就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
王纪磊
表示,展览 “虫”逢山海主题,也寓意着山东大学标本馆自1930年起历经济青两地的多次迁址,最终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安家落户,开启全新发展篇章。他指出,此次展出的部分昆虫标本主要由生命学院的王裕文教授团队采集制作,王裕文教授对蝴蝶的热情、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淡泊名利的情怀,正是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