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这一期实证是在周四,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周四的更新可能会暂停一次,所以就把这期实证提前到今天了。
总的来说,7 月这一个月投资上并没有太多值得说的。科创板上线虽然很火,但是和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其实没啥关系,而且除了打新以外,大部分投资者的收益也是整体亏损的,不碰也罢。实在心痒痒科创板打新的,不妨去考虑考虑科创板配售基金,门槛比自己打新低多了。
不过对于我自己而言,7 月还是颇有亮点的,2018 年的所得税退税到账了(德国),居然退回来近 4000 欧。有点小得意,而且第一次报税,实际退税金额居然和软件给出的理论数额完全一致,也没被要求补交任何材料,我果然是个人才 😋。
当初痛苦无聊地做了两个小时的税表,回报可谓是相当的可观。假如计算时薪,合着
2000 欧/小时
,报税绝对算得上少有的一本万利又可以不断重复的增收活动了。
可正是这么一件事,实际上是有很多人嫌麻烦不报的。且不说别人,我自己也是一拖再拖,磨蹭到六月末都快截止了才开始弄。同样的金额,假如是买东西卖家没发货或者上当受骗了,我们都会拼了老命、蹦高往回讨钱,但是变成了报税、理财等问题,态度一下就变了,这里面心理的微妙区别很值得琢磨。
这里我就不展开了,说回实证部分。
实证目标
为了方便新朋友阅读,简单重复一下实证的目标和方法,老朋友可以跳过这一节。
这个系列实证是我个人财务计划的公开,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担心生计问题,更有底气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放心做那些自己喜欢,却不一定能够养活自己的事情。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
#0 | 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
、
和我一起财务自由
,对于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实证第 5 期
截至 7 月底,计划完成度 49.59%(当前资产 ÷ 目标资产),眼瞅着就要过半了。
这个月度,计划完成度增加
1.45 个百分点
,1.25 的增量来自储蓄,0.20 的增量来自投资收益。下图是我用且慢小账本记录的总资产变动。
本来上个月的实证还写道「7 月可以小期待一下」,结果,并没有发生什么,预测果然不可信。因为小账本记录的开始时间比较晚,错过了绝大部分盈利,所以小账本里显示的收益还是负数。
预算及储蓄
因为退税等原因,这个月的储蓄率比较高,在消费了不少大件的情况下,依然达到了
76%
(存下的钱 / 到手收入)。不过我日常的储蓄率通常在 60% 左右,我的储蓄率目标也是 60%。
本月(右)及上个月的预算情况
接上图,继续还债中(还给未来的自己),待摊销从 1600 降到了 1400 欧元。
家庭开支这个月超支比较多,一方面准备出游去转转,另一方面置办了几个改善生活的大件。因为数额不是很大,就不单独摊销了,后面几个月就补回来了。
关于预算的具体规划,可以参考
实证 #1
。
我认为积累财富就在于把宏大的目标拆成可执行的每个小目标,财务自由始于最初简单的预算制定和开始储蓄。
愿望清单
关于愿望清单的用法,可以公众号回复「gtb」,我有系统写过。自从开始使用愿望清单,我发现真正必需并且能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其实并不多,砍掉了没啥意义的浪费,在必需品上多投入,总消费越来越少,生活幸福感却越来越强,储蓄也跟着不断攀升。
愿望清单的变动
这个月被朋友种草了游戏主机和投影,然后正好赶上 Amazon Prime Day,200 欧带俩手柄,果断入了。投影仪则是入了一台二手的,选的是 2016 年的评测冠军 BenQ W1110。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给朋友种草了我的新咖啡机,结果他直呼「我们不能经常见面了,太费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