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此处主要有电影评论、文娱时评、影视人物评传等,由国内各位一流影评人轮流执笔。创办者为《电影世界》《看电影》《大众电影》的几位前主编,经常自己就吵起来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做PPT,你得会认死理。 ·  2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杭州能待一整天的15个室内场馆 ·  17 小时前  
跟我学个P  ·  超多图片塞进一页PPT,怎么排版才高级? ·  3 天前  
余杭发布  ·  冷冷冷!余杭发布低温报告! ·  3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2025杭州有哪些马拉松比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给年度最佳国片挑挑毛病|大宝剑专栏

枪稿  · 公众号  ·  · 2020-11-24 20:29

正文


万玛才旦的新作《气球》豆瓣评分7.9,目前是今年华语院线最高分,评论界和观众们都很认可。


但本文作者大宝剑却对被津津乐道讨论的主题持不同意见。



反宗教,最好光明正大一些


文|大宝剑


作者简介:难道我会如来神掌也要告诉你?



01



《气球》当然不是一部女性电影。


它是一部反宗教电影。


02



它的确很像是一部女性电影。


电影里的妈妈,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了,不想再生了。为了不再生,她做了很多努力,她充分利用了医院免费发放的计生用品,她还考虑去医院做个结扎。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她还是怀孕了。她实在不想把这个孩子生下来,然而,除了她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她生。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冲突。


从海报中不难看出气球的隐喻意味


这还不是女性电影吗?女人的生育权在谁手里,女人的子宫到底谁说了算,在夫权压迫下女性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似乎就是在说这些呀。


然而, 《气球》里还有一个更为尖锐的冲突,那就是宗教上的冲突。除了女人,其他人都觉得女人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她刚刚死去的公公的转世 ,为了让公公转世回到这个家庭,说什么也该生吧。而女人则有一点点怀疑:上师说的就一定对吗?真的是公公的转世吗?我不想生,可以吗?


宗教冲突凌驾在女性话题之上。所以说,《气球》是一部谈论宗教的电影,而且,还是一部反宗教电影。


03



如前面说的,《气球》的题材很讨巧,将女性话题和宗教话题揉在一起,又是藏族题材,又有神秘色彩,不客气的说,它一脸得奖相。


万玛才旦拍电影是越来越娴熟,《气球》里的运镜,调度,长镜头,演员的表演,无一不上乘。


电影里可玩味的东西实在太多。气球只是其中之一。像摩托车啦,试管婴儿啦,医院门口优生优育的招牌啦,种羊以及性能力和种羊差不多的男人啦,书与火啦,生与死啦,信仰与情爱啦,夫权,父权,神权啦,十分密集。每一样都能精准得够着评委的痒处,影评人的痒处。


在女性议题之外,《气球》更关注宗教信仰冲突


05



《气球》不够好的地方,恰恰就是它这一脸得奖相。它太精明,太知道评委和观众的痒痒在哪里,它挠得也太准了。


正是因为精准挠痒,所以《气球》一览无余。它想要去哪里,它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很明确,也很准确。


虽然它铺陈了很多象征啊,隐喻啊,然而这些东西太好解读了。种羊在干,男人也在干,国家要优生优育,牧羊人对羊群也在搞优生优育,这甚至还能让你想到,上帝是不是也想搞优生优育啊,上帝是不是和他的牧羊人也聊过这事啊。你看,连我这样没文化的人都能解读出一大堆来。


过于清澈,这是《气球》不足的地方。而更不足的,则是《气球》因为这些并没有什么大意思的象征和隐喻,伤害了人物,伤害了人物的情感,伤害了故事。


孩子拿吹起的避孕套当气球玩的桥段并不新鲜


04



这样的批评可能有点老套,但问题可能还是这些老问题。《气球》看上去是首先铺陈了主题,再将主题套到这个故事上去,正是因为老套了的“主题先行”,所以,才使得它的故事不是那么的有冲击力。


妈妈不想生,电影里人物嘴里说出的台词是“家里经济条件差”,然而,你从电影中所看到的这个家庭,是很难感受到“经济条件差”这一点的。有点像是,“家里经济条件差”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设定,既然设定了,观众就得信。


妈妈质疑,她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就是爷爷转世。事实上,这种质疑是站得住脚的。然而,倘若不是爷爷转世,就可以把这个孩子打掉吗?在信仰上,流产一点问题都没有吗?佛教里面,堕胎可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哦,有恶报的哦。


妈妈对她出家的妹妹说,如果不是他,你何以走到这个地步。显然,妈妈认为,出家不如出嫁。这种认识也和大部分的藏民不太一样。宗教信仰浓厚的藏民以有信仰为生活,以出家为荣,且心向往之的。


在我看来,妈妈太容易被没有信仰的人所共情,这个人物身上有那种“农奴翻身把歌唱”的飒爽劲, 她太像为喜欢“农奴翻身把歌唱”的观众而特意定制的。 对于这样的一些观众而言,妈妈的所作所为是容易理解的,独立女性么,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坚持要自己拿主见么,觉得老一辈信的那些都是迷信么,哪有什么转世啊,堕胎也不见得就能有恶报了,大概是这么思考的。放在内地,大概是行的。然而,把这个人物放在藏区,就有走错了片场的错兀感。


母亲的人设比较讨巧


“经济条件差”和“信仰怀疑”这两点做的不是足够结实,这就使得“妈妈不愿意生孩子”这件事有点突兀,有点愕然。


设想一下,如果妈妈不愿意生孩子的难处再真实一点,再有力一点,再私人一点,《气球》应该可以呈现出更感人,更动人,更让人难忘的力量来。


06



我常常和身边的朋友说我有多讨厌《大佛普拉斯》,朋友看我的眼神像是看一个傻叉。


我讨厌《大佛普拉斯》的原因是,它反宗教反到了一个撒泼打滚的地步。


《大佛普拉斯》用一个恶人的故事来控诉满天神佛不过是泥胎木塑,不但一点用都没用,还充满了欺骗性。


在我看来,这样的控诉,就和马可·贝洛基奥的《征服》里的墨索里尼一样,墨索里尼在会场上说:他在五分钟里向上帝发起挑战,如果上帝存在,就让他在五分钟里死掉,如果他没死,那就证明上帝不存在。


五分钟后,墨索里尼单方面宣布,他赢了,上帝输了。


《大佛普拉斯》也是如此,它切开佛头,然后单方面宣布,黄信尧赢了,释迦牟尼输了。


不是说不能反宗教,而是,这样反宗教,其实就是狡辩,没什么技术含量。


那,《气球》如何呢?


类似。


《大佛普拉斯》用极端的方式地控诉了宗教的虚伪


07



《气球》质疑的是转世这回事到底有多少欺骗性,以及这种欺骗性给人带来的痛苦。


然而,《气球》里所描述的那种转世和我印象中的转世可太不一样。


哥哥出生时背上有一颗黑痣,过世的奶奶背上也有这么一颗黑痣,因此,哥哥被认为是奶奶的转世。


爷爷去世了,爸爸问上师爷爷转世去哪儿了,上师说,回你家了。过了一段时间,妈妈怀孕了。大家惊叹:上师厉害啊,爷爷果然转世回来了。妈妈肚子里那个尚未出生的胎儿,就是爷爷的转世。


在我看来,这样的转世太草率,太儿戏了。


在藏传佛教方面,拿DLLM的转世来说,转世前,会留下一些暗示,好让弟子们有一个寻找的大方向,等弟子们找到后,这个被认定的转世儿童也要通过一些测试才能被认定转世成功。光凭一颗黑痣,可定不了他的转世。


而且,就我肤浅的见识,转世这种事,一般局限在高僧大德,很少听到藏区普通人家庭转世搞内循环的,至于尚未出生,就已经认定转世了,我更是闻所未闻。


而在汉传佛教方面,对于轮回转世,就更为保守了。一般都是作为一种世界观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方法论来操作。也就是说,一般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判定谁是谁的转世。而且,一般情况,都不太认可,亡灵会往生到它生前到家庭里去。理由是,那样会乱伦。


片中的矛盾点似乎也并不令人信服


电影的故事大概齐发生在青海,正是藏传佛教的地盘。然而,《气球》里的转世,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都不太搭。它更像是为了制造一场宗教上的冲突,凭空创造出来的。


因此, 在我看来《气球》和《大佛普拉斯》一样,都是用一个糟糕的例子,来恶心一个教义。这样的打法,并不高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跟我学个P  ·  做PPT,你得会认死理。
2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杭州能待一整天的15个室内场馆
17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冷冷冷!余杭发布低温报告!
3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2025杭州有哪些马拉松比赛?
3 天前
二更  ·  你最珍贵
7 年前
央视新闻  ·  这双眼睛,让我们看得更远!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