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业专利观察
聚焦和分享全球各领域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理念、经验与策略,既有战略规划,又有战术应对。有原创,有转载,有海外经验,有中国实践。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500强……,统统都到碗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运维老鸟私藏的 100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一文搞懂 DDR 内存原理(值得收藏)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抖音创始人张一鸣:10 年面试 2000 ...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详解 Java 操作 ... ·  3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续Win10三年需付超3000元!微软彻底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企业专利观察

自拍杆专利的接班人,有了

企业专利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9-24 23:59

正文

作者:吴征



2024年9月20日,人民法院的一份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说的是一家名为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全方位电子”)起诉被告 东莞市镁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侵犯其一件名为“ 一种电连接器 ”的发明专利ZL2016103891 14.9
最终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裁定侵权成立,责令被告停止侵权并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3万元
据观察,法院公开的专利案件中,以外观等次要专利类型居多,发明类的专利案件公开相对较少。因此本案作为一个发明专利, 最终获得3万的赔偿,到底是否是一个合理的数额,对于创新者而言能否激励?
对此我还翻看了以下涉案专利的记录,显示这件专利已经被提出 四次 无效宣告请求,并做出了三次无效决定,最后都还是维持住了这个专利的有效性。
那么如果仅就是这一个诉讼案件,显然赔偿的3万元连守护这四次无效挑战的代理费都不够。
果不其然,就在这个案例的前一天,9月19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公布了另外一个与本案除了 被告名字不同 ,判决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的案件, 同样赔偿3万元
瞬间,我有点明白了。
带着这个问题,顺藤摸瓜;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
不得不感叹,这个案例的背后简直就是“自拍杆”第二的存在。
想必大名鼎鼎的自拍杆专利,以及 地毯式的维权 ,对于很多专业人士都是耳熟能详了。
这件自拍杆专利ZL201420522729.0虽然只是一个实用新型专利,但是却获得了第二十届中国专利金奖,并且仅凭这一件专利,就为其主人源德盛公司获得了不菲的专利许可费。
由于 源德盛公司拿着这件专利展开地毯式维权,从制造商告到经销商,一度成为热议的焦点。例如, 202 0年,源德盛起诉制造商品创公司,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判决赔偿 100万 ,经最高院审理后维持了一审判决。但是在另外一起源德盛向经销商的索赔案中,只判赔 2000元
该案也入选了最高院的典型案例,其意义是对于 批量维权案件

“积极推动溯源维权和诉源治理。 对于作为侵权源头的生产商 ,加大侵权惩处力度,鼓励专利权人直接针对侵权产品制造环节溯源维权; 对于被诉侵权产品的零售商和使用者 ,实事求是依法确定其法律责任,有证据证明侵权损害高于法定赔偿上限或者低于法定赔偿下限的,可以在上限以上或者下限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显然,今天讲述的这个“连接器”的专利,也已经是一个批量维权的典型案例了。
仅从裁判文书网和工商信息查询中,就可以看到全方位电子已经至少起诉了几十家被告,裁判文书的判决 (38篇 显示从2021年就已经开始了。
这也就意味着,全方位电子目前缺的只是时间,如果给足它足够的时间,相信这个批量维权的案件数量还会迅速增加。目前只是之前起诉的已经陆续开始拿到判决的开始阶段了。
从全方位电子的被告名单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不知名的小公司。但是也不乏大公司,像 美团 ,共享充电宝的 小电科技 得力 集团,以及国外厂商 贝尔金 等。
那到底这是一项什么技术,让全方位电子这家并不熟知的企业可以展开如此规模的维权。
实际上,根据全方位电子的 官方介绍 ,涉案专利主要是该公司在 Type-C接口 上的技术。
而目前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支持了该格式。
据说这家公司成立的2014年,当时正好是Type-C规格的发布之年。因此全方位电子的初衷就是打造一家专业的 T y pe- C企业。
根据一些报道,该公司在 Type-C公母两端拥有200多件专利; Type-C公头与母座种类超过30+款,料号多达200+款; 合作伙伴有HP、Sony、LG、华为、绿联、Anker、紫米、比亚迪等30多家一线品牌客户。
因此按照 Type- C这个技术被各行业采用的广度来看,其渗透率要远远超过自拍杆。
所以说,可以推测目前的批量维权还只是全方位电子的一个起步期。未来由它 所引发的专利诉讼恐怕要远远超过源德盛,因为这个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实在是太广泛了。
但是,目前在中国面临的一个知识产权环境是,批量维权很容易与恶意诉讼关联起来,导致专利权人的权利被丧失。
例如,去年底,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就 出台了工作指引以应对商业维权诉讼 ,此举被视为引导正确维权,防止诉权滥用。

其中明确提到一些措辞,引发了行业的关注:

不提倡、不鼓励 知识产权权利人将 大规模提起诉讼并获取利益 作为普遍商业维权模式”
“建立识别和预警机制,对同一权利人、专业机构代理、同时对多主体取证以及 一次性提起10件或半年内累积提起20件以上规模化诉讼 ,由立案庭约谈沟通、引导诉前调解和规范立案材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