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青衣
【文学】专题主编 1/2文化策划人,1/2职业写手 此生无长,唯写字谋生 写文章是要打磨的手艺活 所有文章,谢绝转载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水青衣

我跟你走,只因你一无所有

水青衣  · 简书  ·  · 2018-01-31 18:30

正文

Wuli王先森:

2018年1月的最后一天,你在异乡出差。我倚在窗前,想你是否带了足够的衣。

今天终于不下雨。日光和暖,光线细细碎碎,透过棂格,温柔覆于额、指尖及屋内绿植。

你知,在做了职业写手之后,我极少写不能折现的文字。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第一反应是:多好的细节,要收到文章里,为下一篇争取多赚点银子。似乎唯有这样粗暴赤裸的市侩,方能对得住每个喉头腥甜血腥苦熬的深夜。

只是,也会有例外。

比方说,在简书的写作。

1

我在简书,写得最多的,是访谈。当时目的很纯粹:主编与签约作者是简书打造的两个品牌,我想知道,身处其中的这些人,会有哪些故事。

若一定要说私心,也还是有。在线下报刊做了三年人物访谈专栏作家,我想试试,若不面谈,只依赖线上交流,我是否能写出人物特色。

写人,一向是小说写手的基本功。专项刻意练习,才能日益精进。

庆幸,后来访谈带给我的,并不仅仅是写作技法上的日趋成熟,更多的,是虚幻ID后的真。

2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历的实在是不少。死别、危机、破碎、欺骗……很多事,一桩桩、一件件,亟待解决又无力回天。

茶哥和阿姨说,彼此是简书带来的最大收获。这话,同样适用于你我。

回望过去的时光,我们在简书共同合作与完成了不少的事情。

一起在大学堂上架课程,有一个小小的学员团队;一起开了一节写作公益课;一起举办杭州和云南的线下活动……

不管成功与否,影响力如何,都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3

简书是一个创作社交平台。

无论哪一个属性,创作也好,社交也罢,我都受益且得到太多。

作为一个不合群、慢半拍、讷于言的人,如今闭上眼,就会有很多的ID在面前,他们巧笑倩兮,他们一团喜气,他们鼓励影响与带动了我的“述说”,而非“书写”……

作为一个只知写字、身处文字堆里的人,简书的藏龙卧虎,让我吃惊且羞愧于自己的狭隘。

在简书,接触的人越多,越发觉自己的弱小。

4

很久没有在简书发文了。

签约了某故事平台后,所有的小说,都原创首发在那儿。再写新故事发简书,已是殚精竭虑强弩之末。而其他类型的文章,心有千言,不敢落笔。

或许说,落了笔,也不敢发。

是的,1月份还是写了一些东西,木讷死心眼如我,橡皮筋儿绷得紧了,也还是会偷偷懒、放放假。的确是信笔游走,写了两篇,但都只有半截,然后又抹了。

一篇是《我这样的“大神”,粉丝三万阅读量不足三百》,一篇是《今夜日记,当亲妈与后妈相继离去》。

没接着往下写,一来是觉得自己要写随笔,也应当拿出专栏水准,而不是现在这样随性;二来是觉得没带给读者什么有用有益的信息;三来不想麻烦,林子大了,总有人喜欢对号入座,无端拉扯。

5

写到这里,心下突然一阵惶恐。

现下这篇,其实也是一份信笔游走,也没带给读者什么有用有益的信息。似乎近段时间以来,字斟句酌,都用到了编小说卖脑髓上。

只是惶恐这种情绪,在上个月的月末,也有过一次。

2017年的尾巴,我发现粉丝数刚刚过了三万。想想三万个数字,手拉手排排坐在面前,依我这种一辈子数学最高分停在26分的脑袋,估计要数到天荒地老。毕竟过了30的加减乘除,我就得依靠计算器。

不是没有欣喜的,但这团欣喜并不夸张,只是一个小坨坨,蜷在心底某个小角落。完全比不上粉丝破万时候的兴奋。

犹记得,到达一万那晚上,我端详了一夜那个“1”和后面的四个“0”,心底满满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幸福。

平静面对三万粉丝的第二天,我发现,掉了一个粉,变成29999了。接着的几天,我就像被逼死强迫症一样,惶恐地看着那数字,一会儿3字打头,一会儿2字领队。

6

简书,真是给人太多欢喜与起起伏伏的心绪;只是,它也真的只是一程经历。

或许到最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如潮水涨汐,逐渐后退。

或许,时光应该记得吧,那些访谈人物的真诚美好,那些线下活动的面庞,那些说着不散的学员团队,那些温暖接触过的ID。

这样看来,简书于我的意义,社交的属性似乎更胜于创作。

简书,让“创作”这件事有了灵魂,有了温度,链起了同频共振。

7

前两日,你问,八年后我在哪里,你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

我想了想,今天认真回答一下你。

我当然在写字。文字,一直是我的狂热,是我的稻梁谋。

至于在哪里,不知道。简书若一直在,我是愿意一直在。毕竟,社交属性于我的意义更大。

人群来来往往,总是会遇到同频的灵魂,会有温暖留下。

这或许,也是今天突然信笔而写的初衷——多看向明亮那方,少理会阴暗晦疑。一个平台,择取所需,让自己安适,便足够。我们不能要求,每一条鱼,都在同一片海。那些不能接受,不看不听便是。

至于创作,可能会尝试着,写写别的文体,玩玩别的写作项的刻意练习。至少,让粉丝的去留,有迹可寻——不是因为我的任性不更而弃我离去。

你呢?

8

这篇文到这里,已经寡淡且无趣得紧。

我极力地开了两个小口子,一是创作一是社交,然后在收网的时候,希翼着把我在简书遭遇的喜怒哀乐苦兜进去。

事实证明,并不成功。

——所有缺了主旨、妄想依靠文字支撑起来的文章,都空余皮相。

呈现一篇失败的随笔,对读者,总算是有一丢丢的有益了吧。此刻,除了自我安慰,我还能怎么想?

或许,我还能跟你说——

若暂无目的,不如跟我走吧。反正,除了写字,我一无所有。

你来,便是我的所有。

           小作 

2018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