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本简书
每日发布一本简书,最高效方式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哪吒2》破100亿!中国文化早该火了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太好了,是哪吒3.0,我们有救了! ·  2 天前  
壹读  ·  票房破百亿,《哪吒2》让谁赚翻了? ·  2 天前  
书单来了  ·  我给生活提供了这么多笑料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本简书

精简版《饥饿的盛世》(上)

一本简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22 19:20

正文

简写通常在1万字左右,精简版是对已发过简写的再精简在2000字内


再精简下《饥饿的盛世》(上) 的主要内容:

一、帝国遗产继承人



1

康熙与弘历



在康熙众多子孙中,弘历本极不起眼,但弘历八字却被批为:此命富贵天然,寿元高厚。也许正因此让康熙将弘历养育宫中,祖孙俩建立起深厚感情

2

登基


为了避免九子夺嫡的悲剧,雍正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在雍正元年就亲书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雍正突然驾崩后,乾隆即位

历史人物往往会因其个性上的缺陷,便承受后世恶评,雍正就是典型代表。雍正为大清王朝拼命工作十三年,结果换来所有社会阶层的反感,因他性格刻薄、为政严猛

3

从严至宽


雍正留给乾隆的任务就是继父祖余烈,把盛世推向最高点

乾隆恢复因储位争斗而被摒出宗籍人的身份,扫除了皇室对其怨恨。对受罚过重的官员予以开释,赢得了官僚阶层的欢心

大清王朝迅速由严转宽,乾隆这样做有多重理由:

一是新君即位要赢得人心;二是乾隆作为一位儒家信徒,以“宽仁”为基本施政纲领;三是经过父亲十三年严政,社会政治严明,没有高压统治的必要。此时化严为宽,既可享受父亲严治的成果,又可享受百姓对自己的感恩戴德

二、盛世的保障



皇权是排他的,为了做到大权独揽,除了限制母亲和外戚干政外,皇族也是皇帝要防范的,尤其崛起过程中倚重家族力量的清王朝

乾隆兄弟只剩下弘昼和弘曕,乾隆对两个弟弟十分和蔼,但丝毫不让他们染指政治,身为御弟实际上只是“政治贱民”。清王朝从此形成了亲王宗室不入军机处的制度,直到慈禧时期因恭亲王才打破

为了有效管理太监,乾隆下令编纂宫廷法典,详细规定太监的等级、职掌、待遇和处分

对于官僚集团,这些人既是皇帝的政治工具,又是他的政治天敌,官僚体系一旦运转起来,就成了难以控制的庞然大物。没有利益驱动时,官员们总是倾向被动应付,而当他们发现政策的空子时,通常会把个人利益伪装于国家利益之中。毕竟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官员们只是挣份工资

官员们热衷编织关系网,相互通风报信,国家政治很快会陷入腐败。国家的治理成本大幅上升,最终出现官逼民反这个命定的结局

然而乾隆皇帝的智商和情商都是寻常帝王所难及,几次交锋之后,皇帝的精明就给官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皇帝的失望



乾隆十三年,乾隆孝贤皇后去世。皇帝因各种小事大发雷霆,受处分官员不下百名。这也是皇帝对官僚集团压抑多年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乾隆逐渐发现他高估了官员的品格。经过蒙古人的高压,明代太祖皇帝的挫辱,清代开国过程中的屠杀,官僚集团已大大不同于唐宋士人,官僚整体上放弃了人格尊严,成了唯利是图的“奴才”

乾隆发现管理他们只要悬起官爵和财富,同时举起皮鞭。从这一年开始,乾隆的严猛程度甚至超过了雍正

简写者注:士人阶层成为“奴才”也与皇权过于集中有关,严刑峻法让他们不再具有和皇帝“平起平坐”商讨政事资格和胆量。这也有可能与满族入关前的奴隶制有关,虽入关之后逐步汉化,但有可能这种统治思想还存在于清廷皇族。文字狱的控制也让官员变得谨小慎微

严政应该不是皇帝想看到的局面,乾隆逐步放弃了理想型的儒家治理,成为半儒半法甚至表儒里法。乾隆认为一朝出名臣或诤臣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起码说明当政皇帝不够英明,乾隆需要的只是能臣

四、盛世之巅


1

盛世政策



虽然对官员严苛,但从小接受帝王教育,乾隆牢牢记住重农、悯农。乾隆免除拖欠多年的农业税,救灾、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鼓励人口流动等,每项工作成果都超越其他帝王

2

盛世武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