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许多艺术家的性格都有些古怪。小藏最近发现,越是了解画家们的生平就越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今画家们的一些有趣小怪癖吧!原来这些艺术家其实都没有那么“高冷”,反而很可爱呢!
明·陈洪绶 《米芾拜石》
米芾喜欢异石,甚至到了痴迷之态。米芾来到安徽无为地方做官时,乡绅告诉河边有一奇石,米芾心里暗喜,赶紧请人搬进府来。石头进府的那一天,安置在院内,米芾走上前去对石头下拜说:“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后来有位画家画了米芾拜石图……
米芾撰《珊瑚帖》介绍他的珊瑚笔架
米芾不仅爱奇石,还尤爱砚。米芾有一回得到一座砚山,就是一块既是盆景又是砚的奇石,他高兴极了。抱着砚山上床睡觉,三日后才准搬走。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王羲之爱鹅胜于一切,相传山阴有一道姑,欲得王羲之手抄的《黄庭经》,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后欣然为道姑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
所以《黄庭经》又称作《换鹅帖》。
倪瓒像
元代画家倪瓒,不仅画画得好,他的洁癖和偏执更是流芳千古……
据说倪瓒每天洗头时要换水十几次,穿戴衣服时也得调整无数次,他的书房里标配不光是书,还有书童,专门负责打扫,就连院里的桐树,也得从树叶洗到树皮,全部光洁如新。长此以往,蓬勃如同朝阳的桐树不堪受辱,竟死了几株。
如果给民国知名“铲屎官”们搞个排名,丰子恺肯定是能进前三甲的,他不仅爱画猫,也会以爱猫的名字为题,为它们专门“立传”,就连拍照片也要让小猫坐在自己头上,实在有种极大的“反差萌”。
在他的笔下,猫也是一个重要角色,他的画作和文章里均出现过许多猫咪,这其中包含丰子恺先生曾经养过的“小四”、“白象”、“猫伯伯”……这些猫跟丰子恺先生一起经历了乱世,就像他的画一样,简约却不简单。如此的陪伴也让丰子恺先生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都不曾放下猫。
也许是因为养猫的缘故,即便已经年过古稀,童心在丰子恺先生身上依旧体现得淋漓尽致。跟猫相处的时候,丰子恺就如同一位老顽童一般,这位大师任由一只猫骑在自己头上,不愠不怒,温和却有力量。
早年,齐白石家庭比较穷,可以说,70岁之前的齐白石一直是在为钱而奔波,所以,对钱的钟爱导致了齐白石非常吝啬。所有东西都要亲自保管,卖了画就换成金子,然后偷偷藏在犄角旮旯里……
齐白石不差钱,却非常节俭。家里的一坛油、一桶米,都会锁起来。汪曾祺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家里做饭媳妇就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老先生就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
百年巨匠傅抱石,被誉为“当代吴道子”。女儿说他“一睁开眼就要喝酒。”在他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幅对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他有一枚白底朱文闲章,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
傅抱石饮酒,还有一段趣话。1958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主席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在作画时买不到酒喝,口内苦淡,灵感枯竭,画兴索然。无奈之间他试着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倾诉无酒之苦。
周总理看罢信,立即派人给傅抱石送去茅台酒。美酒润笔,真情动心,傅抱石激情勃发,灵感顿生,很快与关山月构思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的好评,毛主席也表示赞许,认为较好地体现了诗句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