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职大学习了一年后,杨昔雨发现,身边人的不理解渐渐消除了。
开学第一周,所有本科新生便坐上大巴,去腾讯和雅昌参观,听企业介绍各个运转岗位以及所需技能。杨昔雨把这段经历分享到了朋友圈,不少高中同学在评论区打上感叹号,“大家都很难想象刚入学就可以去企业了解岗位”。与在普通本科院校的同学交流时,也会有人提到自己对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没学到什么东西,很羡慕她选择了另一条赛道。
和多名在职业本科就读的学生交流后,本刊发现他们大多对未来的就业情况感到乐观,也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87.07%,超越本科4.5个百分点。一名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拿到了十几个公司的offer,最终入职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起薪达1.2万元。
今年7月,高向彬顺利入职南京一家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负责空调主板的研发。他发现在职业本科学到的诸如原理图设计、PCB(印制电路板)绘制等技能,都能在工作中直接应用,只不过实际工作会更加深入,“比如PCB,我们上学的时候最多画到4层,现在要学习画到8层。”
职业本科的项目化教学给了高向彬很多信心。此外,学校也提供了很多去企业参观,或者请企业到学校培训的机会。
“我刚进学校的时候,一些学长会说进了企业特别高大上,完全都不会做。但现在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会让我们提前知道,企业正在运转的项目并不是我们没办法完成的高度,只要拆分开来学习,一切都有迹可循。”也因此,回想起毕业前求职的经历,高向彬坦言自己并不焦虑,他希望自己不只做一名技工,而是也能参与研发。
这正契合了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胡道春指出,“之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教的和企业实际用的是两张皮,但自从职业本科的课程跟着企业岗位技能发展优化重组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找我们合作,甚至有一些企业直接来学校提前预约抢人。”今年南工第一批4年制职业本科生毕业时,练飞也明显感觉到重点企业对这批学生的期待与青睐。
胡道春兴奋地介绍了南工机械学院这两年刚刚摸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技术联盟”,即学校与龙头企业及其服务的中下游小企业合作组建“校企人才共育联盟”,龙头企业将自己的先进技术教给学生,学生后期到中下游企业进行培训和售后服务,这样既减轻了龙头企业的售后成本,又使得中下游企业以较低成本得到了优质服务。“三方都获得了各自的利益需求,保证了合作的稳定性,也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对于继续升学,或者选择考公考编的学生,职业本科院校也抱着支持的态度。2024年从南工毕业后,刘捷考研到上海理工大学继续深造,在研究生班级里,他并未感觉到自己和普通本科升学的同学有差距,甚至对机器的熟悉、动手能力为他深入学习原理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也有人担心,虽然国家认定职业本科的学历证书在就业、考研、考公上有同样的效力,求职时仍会存在限制。
高向彬回忆,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些企业以为他是大专毕业的,但只要和对方讲清楚职业本科是什么,学什么,就没再感受到障碍。但作为职业本科生,他尚未感受到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普通本科生一样,大家是一样的起点,从助理开始做起,自己考证加薪。”杨昔雨也有同样的困惑,作为首批职业本科生,由于前路尚不明确,他们还是不得不加入绩点的竞争,“以免影响以后的升学求职。”
这也是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练飞曾走访多家企业,发现许多本科毕业的学生在中小微企业待不住,专科毕业生理论掌握和成长性偏弱。“职业本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刚好能够填补企业的人才缺口,可问题在于职业本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未形成规模,很多企业并不了解,部分行业企业和招聘人员对聘用职业本科学生持观望保留态度,也并未设置适合职业本科学生的岗位。”
而在胡道春看来,教育者们对于职业本科的发展有很多好的想法,但践行这些想法仍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职业本科的未来,仍需要政府、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踩出一条路径,仍需要等待“校企双向奔赴、产教深度融合”的时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昔雨、刘捷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