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一手调研纪要和研报数据,点击上面图片小程序
美银:中国资产还有20%上涨空间?
摘要
•中国最近的政策转变,尤其是政治局会议的令人鼓舞的信息,引发了市场反弹,推动因素包括低预期、低估值以及政策公告带来的积极惊喜。然而,反弹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实施速度。
•中国人民银行(
PBOC
)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其在股票市场的敞口和杠杆率,表明短期内与央行的目标保持一致。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有益,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反弹长期可持续性和市场泡沫可能性的担忧。
•虽然最近的政策措施侧重于股市,但需要采取额外的财政措施来维持经济复苏。目前,经济缺乏风险偏好、就业机会和对收入增长的乐观情绪。鼓励股市和实体经济承担风险的扩张性政策对于长期增长至关重要。
•最近的反弹吸引了对冲基金,但它们的情绪可能会根据新闻流和市场走势迅速变化。由于市场波动迅速,且投资者对直接购买股票缺乏信心,长期投资者仍保持谨慎。反弹能否持续取决于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解决潜在经济问题的能力。
•从估值角度来看,
MSCI
中国指数的估值仍略低于
10
倍市盈率,表明存在潜在的上行空间。然而,地缘政治风险和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等外部因素带来了不确定性。近期货币政策的全面影响需要时间才能实现。
•近期的政策措施与前几轮(如
5
月
17
日的政策方案)在重点和预期影响时间表上有所不同。新政策更集中在股市,与基本面经济复苏相比,可以在金融市场产生更快的效果。
问答
中国最近的政策转变是否是市场的重要转折点?
从金融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重要时刻。最近的政治局会议发出了令人鼓舞的信息,但影响将取决于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实施速度。本周市场反应受到低预期、低估值和政策公告的积极惊喜的推动。对冲基金反应迅速,但随着市场反弹建立预期,看看实际政策是否符合这些预期将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
PBOC
)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其在股票市场的敞口和杠杆率。这是一个异常举动,表明短期内不会与央行对抗。
财政方面需要采取哪些额外措施来维持经济复苏?
目前,经济缺乏风险偏好、创造就业机会、对收入增长的乐观情绪以及整体经济前景。近年来,以去杠杆、去风险和反腐败为重点的政策具有紧缩性。鉴于当前经济疲软,需要采取更多扩张性政策,鼓励不仅在股市而且在实体经济中承担风险。仅靠降息是不够的;日本经历了
20
年的零利率资产负债表衰退,证明了这一点。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如果没有收入或就业前景的改善,家庭不可能增加太多杠杆。同样,由于回购和价值提升任务等现有关键绩效指标,私营企业在经济低迷时期的投资通常会落后。
投资者对中国新发现的信心有多大的可持续性?
对冲基金正在积极追逐这波反弹;然而,他们的情绪可能会根据新闻流和市场走势迅速变化。对于这波反弹的长期可持续性,许多投资者仍心存疑虑,因为市场在三天内波动如此之快——这使得多头投资者很难坚定地追逐。一些买入行为是通过期权和指数期货而不是直接购买股票观察到的。
从估值角度来看,昨日反弹后,
MSCI
中国指数的估值仍略低于
10
倍市盈率,而
2023
年
2
月重新开盘后高点为
12
倍——表明仅从估值指标来看,潜在上涨空间约为
20%
。如果实质性政策措施有效实施(“政策火箭筒”),估值可能会超过之前的上限,因为历史上
MSCI
中国指数的市盈率约为
16
倍。
然而,地缘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仍然重要,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需要在未来几周进行监测,同时评估中国市场的走势,而不仅仅是当前货币政策在全面发挥效果之前固有的滞后性所产生的短期乐观情绪。
最近的政策措施与前几轮政策(例如
5
月
17
日的政策方案)相比,在重点和预期影响方面有何不同?
最近的政策措施与前几轮政策(例如
5
月
17
日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重点和预期影响时间表。
5
月
17
日推出的一揽子计划主要针对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市场本身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好转,可能需要几个季度。相比之下,新政策则更侧重于股市,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互换工具和再贷款计划等机制。与基本面经济复苏或企业盈利改善相比,这些措施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产生相对较快的效果。例如,日本购买
ETF
的策略对其整体经济影响有限,但确实影响了金融市场。
您如何看待利用股市干预作为解决更广泛经济问题的手段?
虽然股市干预并不是解决更广泛经济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但它们可以作为一个起点,在散户投资者中产生积极的财富效应,并培养一定程度的风险偏好和乐观情绪。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见效,比等待房地产市场好转或其他长期结构性改革更快实现。然而,至关重要的是,这些金融市场干预措施必须跟进实质性的实体结构改革,以全面解决潜在的经济问题。
彭博:All in! Buy China?
摘要
•受对稳健政策措施和国庆节前后短期反弹的预期推动,市场对中国市场的情绪已从“除了中国什么都不要”急剧转变为“全靠中国”。这种转变反映在重大的市场波动中,沪深
300
指数有望创下
16
年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尽管市场情绪乐观,但与潜在的经济基本面仍存在脱节。由于经济结构性转变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盈利下调可能还需要几个季度才能触底。
•政策制定者已将他们的言论付诸实际行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
(PBOC)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RRR)
和
7
天逆回购利率。这一果断行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股市的购买狂潮。
•尽管货币政策行动迅速,但财政刺激措施的明确性仍然有限。政治局强调要遏制房地产行业下滑,但具体如何实现这一点仍有待出台。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这些政策的实施情况。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旨在促进消费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及任何针对中国私营经济中消费者信心和收入分配结构性转变的新举措。
•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对于维持长期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政策对经济基本面和盈利预测的影响,以及进一步调整政策的可能性。
问答
目前对中国市场的情绪如何?最近有哪些发展影响了这种情绪?
最近对中国市场的情绪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有一种流行的态度,缩写为
ABC
——“除了中国什么都不要”。然而,现在已经变成了“全押中国”,亿万富翁投资者
David Tepper
最近发表言论,主张购买与中国有关的一切,就证明了这一点。这种转变反映在重大的市场波动中;例如,沪深
300
指数将创下
16
年来的最大周涨幅。美国银行的
Willie Wu
表示,仅从估值来看,一些股票在中短期内仍有约
20%
的上涨潜力。
您如何将积极的市场情绪与潜在的经济基本面和盈利预测相协调?
虽然市场情绪高涨,受到对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农历新年和黄金周等国庆节期间短期反弹的预期推动,但与潜在的经济基本面仍然存在脱节。由于经济结构性转变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盈利下调可能还需要几个季度才能触底。尽管假期乐观情绪和预期的政策干预推动了周期性反弹,但由于假期后政策影响的后续行动不足,持续势头一直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