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参考消息
纵览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中方宣布:取得重大突破!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突发!一架波音客机在莫斯科紧急降落 ·  4 天前  
天津日报  ·  失联男演员找到了?泰国警方:在缅甸境内 ·  4 天前  
天津日报  ·  失联男演员找到了?泰国警方:在缅甸境内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朝鲜试射新型导弹,金正恩表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参考消息

头条 | 美媒:在这个产业里,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的老师——

参考消息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5-21 15:15

正文


美媒称,对于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初创企业而言,这几个月实在是太棒了,或许好得过了头。共享单车行业是出现的第一只“独角兽”,让手机用户共享电池的企业近几周也至少融资1.5亿美元(约合10亿人民币)。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19日报道,与此同时,一家初创企业最近宣布,预计今年要在广州共享至少50万把雨伞,而嘉兴一家篮球共享企业则在官方媒体获得正面报道。考虑到宣传力度之大,这些企业无疑会顺利获得融资。


报道称,人们很容易去嘲笑这样的企业。但是在资金被浪费、企业合并又破产的大环境下,共享模式在中国比在几乎其他任何地方看起来都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资料图片:一位市民准备利用共享单车出行。


中国本土的汽车共享和房屋共享企业是在这个十年之初出现的,即在优步公司和爱彼迎(Airbnb)公司在美国创立不久后。这个行业此后繁荣发展:根据中国政府的数字,2016年,有6亿中国人参与了这一行业,交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约合3.45万亿人民币),比2015年上升103%。


报道称,这样的数字吸引了投资者:中国共享企业去年的融资额接近250亿美元(约合1720亿人民币)。这个行业的发展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汽车和房屋:近几个月来,共享单车在中国已成为风险资本最关注——也是最充满泡沫——的目标。在中国许多经济领域正在减速甚至陷入停滞之际,政府预计,中国的共享经济到2020年时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10%的份额。


▲浙江一所高校内出现的“共享篮球”自动租赁机。(拼接图片,美国Mashable网站)


报道分析,三方面因素证明这种乐观看法是有道理的。


首先是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国的千禧一代是拉动这个国家举世瞩目的电子商务行业,以及从这一行业发展而来的共享经济的力量。许多中国年轻人不愿意把钱花在买车甚至是买手机电池上,而是更喜欢把钱节省下来,用在像旅游这样的生活方式上,或者去培养自己的初创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年人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网,因此要靠子女和孙辈在经济上给予支援。而且他们自己对之前条件更为艰苦的时期记忆犹新。意料之中的是,他们生来就更为节俭,这就让共享资产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深圳的一名男子准备使用手机充电宝租赁服务。(《南华早报》)


第二个因素是迅速改变的中国消费特征。对产品安全的怀疑、不断上涨的房价、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带来的压力,这一切使中国的中产阶级对应该如何消费变得更有判断力。这大大推动了从大众市场产品向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转变,而这具有双重作用。


首先,比方说原本要拿来买汽车的钱因为拼车而省了下来,这些钱就可以用来买优质产品。其次,分享能获得优质的体验,例如通过度假时使用他人分享的高品质住宅而获得优质体验。有趣的是,伴随这一趋势的是,基于电商的二手商品交易(这实际上是长期分享业务)大幅增长,此类商品包括古驰手提包等奢侈品。


▲中国许多大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共享单车。(《南华早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消费者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及苹果公司的ApplePay等移动支付系统大力支持。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金额是美国的50倍以上。如今,看到中国消费者在支付终端前摇晃手机或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交易是极寻常的事。在许多情况下交易金额极小,比如中国的共享单车每30分钟只需0.07至0.14美分(5角至1元人民币)。难怪一些投资者认为共享雨伞服务或许可行。


▲一辆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彭博社)


报道称,这种很好的氛围意味着全球共享行业中的很多创新都将在中国诞生,而不是美国的硅谷。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将孕育出它自己的、以手机APP为基础的共享经济。中国将成为教会全世界该如何分享的老师。


延伸阅读


法媒看中国共享单车之战:烧钱争取用户 盈利还得等一年


法国《回声报》5月2日报道,橙色、黄色和蓝色单车涌上北京的自行车道——共享单车强势现身首都和其他大都市的大街小巷。这些单车机动灵活,不同于巴黎的Velib单车,它们并非锁在固定的桩上,用户可以停在任何看起来合适的地方。这种共享单车一年前还没有出现,如今在中国已有数百万辆之多。


在面临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以及地铁站之间距离遥远的城市里,这些自行车虽然能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有一个很大的未知数:这些初创企业打算如何赚钱?希望到年末能国内200个城市投放小黄车的ofo表示现在在两个城市能赚到钱。马修·布伦南指出:“目前价格被人为调低,因为最重要的目标是争取用户。要盈利起码还要一年,等到市场固定下来的时候。”就像在滴滴收购优步之后的打车市场一样,行程价格大概会有所上调。点击查看更多>>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表面的“疯狂”背后是理性和现实。欢迎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