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ir电影
曾经,爱电影的人都关注了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首都师范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公告 ·  昨天  
豆瓣电影  ·  原来这就是富婆的快乐 ·  2 天前  
话沈阳  ·  免票!半价!《哪吒2》最新消息! ·  3 天前  
话沈阳  ·  免票!半价!《哪吒2》最新消息! ·  3 天前  
虹膜  ·  苦等三年!年度最佳剧集来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ir电影

我越来越迷上这个灵人

Sir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06-15 23:26

正文

Sir盘点过不少女演员。


从香港黄金时期的四大绝色,到内地的八零后实力花旦。


但评论里总有人说: 我们90后里明明也有很灵气的!


就像她的艺名


懵懂、文艺气、疏离感。


但,她又是这样回答的: “我是一个特别秋冬的人,名字,只是一种期待。”


猜到是谁了吗——


春夏



92年出生,云南昆明人。


家庭环境不好,她早年退学,出来摸爬滚打。做过平面模特,也当过淘宝网红,21岁进入演艺圈,出演过几部电视剧。


在《踏血寻梅》之前,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和大部分90后流量小花境遇比起来,春夏一路走来足够坎坷。


而她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


(太多人夸她美了,Sir倒想说点不中听的。)


坦率地讲,春夏不是一位“第一眼女神”。


跟很多女孩一样,会放下长发,留下巴掌大的小脸。


两只嘴角微微向下,所以她很少在镜头前笑起来。


即便笑了,也总是抿着嘴。



这让她的灵气,与我们熟悉的那些不同。


朱茵,张柏芝,郝蕾


她手里没有握有凌厉锋芒的武器。


有点让人心疼


一点点厌世,一点点焦虑,好像随时会钻进牛角尖。


也就是这些,让她遇上了王佳梅。


“如果我说我15岁就在向王佳梅靠了,好像有点虚伪,但真的是这样。”


她俩一样,都不是一个聪明人



十五岁的佳梅,独自栖身东莞。


同样从小城市而来,用不熟练的粤语,学唱着郑秀文的《娃娃看天下》。


墙上刻着她不大不小的理想: kdjfjdfj,“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春夏不爱笑,佳梅也一样。


两只向下的嘴角,硬是笑起来,看不到多大的自信。



她期待着,香港是更美丽的风景。


但看到的,是廉价屋村冷漠的水泥森林。


在香港这个七百万人的城市中,她初来乍到的敏感和彷徨,成为了在他人眼中的偏执、孤僻。


手足无措的她,画地为牢,走向极端:退学、援交,最后“自杀”。


最初的愿望简单:“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她就用了一个最笨的方法完成了。



年幼的佳梅, 用本能代替理性。


一个情节,Sir记忆深刻。


在香港的教室里,同桌女孩抢过佳梅手中的刀,疯狂地划着自己的手臂。


佳梅一声不吭,看着她割手。


老师赶来,先指责一言不发的佳梅:“你为什么不出声啊?你不知道这样会死人啊?”


她却仍是一脸木讷。


你先帮她止血,你也说会死人啊



因为酷吗?


事后,学校为“异常冷静”的佳梅安排了心理辅导。


社工耐心地寻问她的心理情况,发现并无大碍,只能直白地问她:“为何你明明看到同学割腕,也不跟老师说?”


这个时候,佳梅才愿意吐露:


“因为我好怕。”



她不酷,她很怕。


顾虑太多,担心太多。


所以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依靠惯性解决问题。


之所以Sir记忆深刻,因为它与现实中的春夏遥相呼应。


2016年4月3日,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


刘青云在“最佳女主角”五个字之后,念出了春夏的名字。


在其他入围者已经熟练地瞬间切换状态,为她庆祝的时候。


她瞪大双眼,不太相信。


向左看去,似乎是在确认现场大荧幕上是不是自己的脸。



留给她懵逼的时间不多,周围祝贺的掌声已经催促她上台领奖。


她走上台,接过奖杯,还没说话掌声又响了起来。


杜可风老爷子起身,亲自为她玩命打call。



与台下热烈的情形对比,领奖台上的她波澜不惊。


在熟练背诵感谢名单之后匆匆下台。


即使最后附上了两句不熟练的粤语,这段获奖感言也滴水不漏。



酷吗?


其实还是怕


在所有人被她波澜不惊所惊艳的当晚,春夏发出了一条一千多字的长微博,掏出了心窝。


...... 但我内心也很清楚脱离开这个角色,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并无光彩和特别,我需要学习适应的还有太多 ,所以之后的每一次努力不分大小,都是尤为重要,这决定着我到底 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真正的演员


一千多字不卑不亢,却明显能在字里行间体察出她的担忧和焦虑。


遇上王佳梅,春夏是幸运的。


但挥别王佳梅之后,从零开始的她,面对的是大众对影后的期待。


还能演几次“王佳梅”?除了“王佳梅”还能演什么?怎么去演?


这本是她人生最值得庆祝的一个夜晚。


这尊金像奖却成为了对她的考验


你当时是怎么面对这个奖项的

你之后做了哪些事情

这其实就是你人生一个非常大的路口了



自知,谨慎,多虑。


她的敏感,又钻进牛角尖里。


最矛盾的,就是演员所需要的“信念感”。


成熟的信念感,既是演员对掌握角色的信任;但也是转瞬之间成为另一个人的快速转变。


在最快的时间找准状态,这来自于表演知识、技巧和经验的累积。


为了这样的信念感,春夏只有一个笨办法——


跟自己打架


为了“认识”一个角色之前,春夏会把自己憋在屋中对着镜子。


尝试与角色沟通,尝试和它说话,对着镜子自问自答。


把自己的心拆开,装进另一个人。



“我很容易跟自己打架,在我没打赢自己之前,我没办法出去面对别人。”


如果说春夏在表演上有天赋, 那她最大的天赋,就是折磨自己


“把心碎变成艺术”,被她认真地落实了下来。


因为我们做演员的

其实就是 把自己的心碎变成艺术

但是 你知道 我没法感激这个心碎

因为我的工作无法真正的心碎了

我的每一次心碎都是我的工作



遵循这一笨办法,春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步调。


金像奖后的两年内,剧本选择慎之又慎,出演的作品才慢慢向各个类型涉猎。



但即使不是她挑大梁,她也能找到自己的高光——


《脱单告急》: 我选春夏。 @相约天涯路踏遍



记得有一次春夏作为嘉宾参加《奇葩说》。


在一群“老狐狸”的盘问下,她一度有点接不住招。


被问到她和周冬雨、马思纯三个90后影后中,哪一个的颜值第二高……


春夏只有尴尬、憋笑、为难。



大家都以为这个笨笨点的小女生,好像掺和不进话局。


但到了下一期,她已经熟络了辩手,记得他们说过的言论。并且最后一个发言,说起自己打工经历中的一次人生暴击。


没有犀利的论调,没有漂亮的口才,但她的掏心掏肺镇住了全场。


在大家动情的时候,不知如何收尾的她羞涩一笑,挠了挠头。



这就是灵。


但春夏的灵,是“ 慢一拍的灵 ”。


她不懂得如何第一时间熟练地说场面话。


但等她反应过来,一定会打开自己。


春夏不是那种我们常说的机灵、有仙气, 她的灵来自于她真诚的沟通感。


面对公众,她也是一样。


她既拿不起一副精致人设,八面玲珑隐蔽自己。也没有拒绝接触公众,只拿作品说事。


春夏不掩藏自己的沟通欲,选择“ 裸奔 ”。


她的微博始终没变过,个人简介上只有一个字符表情,和一个“嘻”。


至今没加V,不认证,没介绍。



在这里,她毫无顾忌地倾诉她的情绪,软肋成了光芒。


有的甜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