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曾说过:
“人们讨厌听到坏消息,或任何与他们现有的观点和结论不一致的内容。因此,如果某些事情可能令人痛苦,人类的大脑就会开始行动,设法否认现实。”
的确,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印证了这句话。
我们常常因为听到坏消息而陷入一种情绪化的误区——
波斯信使综合征
(
也称“狙杀信使”
)
传说在古波斯帝国,如果一个信使带来的是一个坏消息,国王的第一反应是杀掉信使,而不是处理消息本身。
久而久之,信使们便不敢再传递坏消息,而国王沉浸在谎言的壳子中,最终因无法得知真实情况而亡国。
尽管波斯信使综合征不再像原来那样动辄闹出人命,但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很常见。
比如:你是否曾在工作中一听到项目失败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面对,而是责怪那个告诉你消息的同事?
或者在家庭中,因为家人提到某个不愉快的事实,不是商量如何解决,而是对他们大发雷霆?
这种行为看似是情绪的失控,实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在面对负面信息时,选择将怒火倾泻在那些无辜的“信使”身上,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也被称为
“情绪转移”
或
“投射性愤怒”。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认为:
“(
人们甚至不想投入)最少的精力去设法切实搞清楚他们做错了什么,此事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他们就是不想知道。”
于是选择将责任推给传递消息的人,试图通过否认现实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1.杏仁核劫持:情绪反应的幕后推手
“杏仁核劫持”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1995年提出的概念。
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的关键部位,它会在接收到负面信息后迅速启动,比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快0.3秒。
这种情况下,情绪反应会先于理性思考发生,导致我们本能地对传递消息的人产生愤怒或敌意,而不是冷静分析消息本身。
2. 损失厌恶心理
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表明,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对同等大小收益的敏感度。
当我们面对坏消息时,往往会本能地放大其负面影响,因为我们对可能产生的损失感到极度不安。
例如,投资者在听到基金或股票下跌的消息时,可能会对提供消息的分析师发火,而不是冷静地分析市场趋势进行投资策略调整。
我们难以接受可能产生的损失,于是当坏消息来袭时,率先迁怒到无辜的信使身上。
3.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指人们在面对与自己现有认知不一致的信息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当坏消息与我们的期望或信念相悖时,我们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我们往往会寻找一个“替罪羊”,将愤怒发泄在传递消息的人身上。
例如,当得知一个项目的进度不如预期时,管理者可能会迁怒于下属,而不是反思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不适。
1.建立情绪缓冲带
第一步是要觉察到情绪的出现。
当感到胸口发闷、呼吸急促或手指发麻时,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情绪警报。
此时,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缓解情绪:
-
触觉缓冲
:
摸摸手头有的小物件,通过触觉来分散注意力。
-
-
认知缓冲
:
心里默念
“我现在有点不舒服,我需要暂停”
,提醒自己先冷静下来。
角色置换法是一种通过心理换位来调节情绪、增强同理心的方法。
它是基于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置换效应”,即通过将自己与他人角色互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心理和行为。
当我们想象自己是那个传递坏消息的“信使”时,我们会更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的勇气和压力。
这种换位思考能够帮助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从指责转向理解,从而在面对负面刺激时保持冷静。
问题导向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它强调面对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建设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纠结于情绪的发泄时,不仅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还能减少情绪的负面影响。
当我们把思维从“都怪你”转移到“我们怎么解决”时,与传递消息的“信使”共同面对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这种积极的认知会激发人们的动力和积极性,让“信使”更有信心面对问题,也更愿意及时传递消息,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使”,也可能成为“听众”。
心理学不是读心魔术,而是解码现实世界的“认知显微镜”。
就像波斯信使综合征让我们明白,情绪的冲动往往源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迁怒于信使并不能改变现实,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困境。
当我们学会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审视本能反应,改变的其实不仅是某个瞬间的选择,而是一生的命运。
它能教会我们理性面对问题,用冷静和智慧去应对挑战,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拥抱心理学,用它来武装自己。
它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不轻易放弃,在面对他人时不轻易误解,在面对自己时不轻易迷失。
它赋予我们洞察人心的能力,也赋予我们治愈心灵的力量。
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开拓靠谱的副业探索之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
-
-
想从事心理学相关职业,既能充实自己,又能帮助别人……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却是通往内心自由的终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