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政事堂
顾子明的政事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谱写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  3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昨天文章的表述确实有问题,把有关问题 ... ·  3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闹剧迭起,直播带货何去何从?丨人民锐见 ·  6 天前  
新京报评论  ·  英国工党政府,把1000万人的采暖补贴取消了 ... ·  1 周前  
求是网  ·  习近平:要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政事堂

对比现行体制,解读汉朝的政治制度

新政事堂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4-21 20:10

正文

汉朝,是中国最伟大的朝代之一,我们汉民族也是因汉王朝而得名,政事堂今天用现行体制,来简单解读一下汉朝的政治制度。


汉朝初立,其官僚制度,在中央可以简称为三公九卿十三曹。


汉朝的皇帝,相当于现在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汉朝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三位政治局常委。


其中:

丞相,相当于现国务院总理,

太尉,相当于军委常务副主席(例如十一、十二大期间的叶剑英,十四届的李岚清),

御史大夫,相当于中纪委书记。


先说丞相,他是汉朝文官政府的最高首脑,手下有九卿和十三曹。


九卿相当于九位政治局委员,分别管理大汉中央的七个直属机构和两个国家的经济部门,原则上是皇帝的私臣,但由于丞相也是皇帝在行政方面的执行者,因此九卿接受皇帝和丞相的双重领导。(相当于一个班子两块牌子)


他们分别是太常(政究室主任)、光禄勋(中宣部部长)、卫尉(中央警卫团团长)、太仆(统战部部长)、廷尉(政法委书记)、大鸿胪(中联部部长)、宗正(中组部部长)、大司农(中财办主任)、少府(国资委主任),九个人各管一摊。


这里面,大司农掌管的国家的财政,少府掌控的是皇家的财政,后期汉武拓边,通过盐铁专卖等措施,增加少府收入,并靠着少府的源源不竭的财力作为支撑,击溃了匈奴。


而丞相下属的十三曹,相当于国务院下属的十三个正部级部委,他们与皇帝无关,由丞相提名,向丞相负责。


他们分别是一西曹(发改委),二东曹(人社部),三户曹(农业部),四奏曹(民政部),五词曹(最高法),六法曹(交通部),七尉曹(水利部),八贼曹(公安部),九决曹(最高检),十兵曹(国防部),十一金曹(央行),十二仓曹(财政部),十三黄阁(办公厅),也是每个“曹”各管一摊。


在汉代的政治制度中,皇帝和丞相,都有一个办公厅,相比于丞相的政府办公厅,汉朝皇帝的中央办公厅也有“六尚“,其中“五尚”(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负责皇室的起居出行、医疗保健、信息传递等后勤服务。只有一个“尚书”,负责中央文秘、会务工作。


因此,汉朝制度,相比于丞相规模庞大的班底,皇帝在政务上,原本仅是一个“虚君”,汉朝的政治职权主要在丞相府。


皇帝那边的尚书,其职权和地位本不高,只是后来,逐渐变成六尚之首。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通过整军拓边,九卿都直接接受皇帝的内廷命令。更甚至,皇帝的私人秘书尚书,可以直接越过丞相,给下属的中央直属机构和国务院各部委下命令,这样,尚书的权力就非常大了,而丞相的权力就被压缩的极小。


再说御史大夫,从制度上来说,御史大夫应该既是丞相行使行政权的副手,也应负责监督丞相及其下属官僚(相当于中纪委书记兼任国务院出常务副总理)在汉朝在集权过程中,御史大夫逐步变成了由皇帝的内廷直接管辖,这也逐步成为皇帝制衡丞相和政府的手段。

(如著名的御史大夫张汤,为官清廉,曾任京畿官员,后助汉武帝盐铁专卖、改革制度,打击除豪强,剪除异姓王,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


在汉朝,御史大夫权威之重,超乎我们的相信,甚至是丞相的主要接班人。


按照汉代习惯,用现代语说,这里有一种不成文法的规定,须做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为丞相。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再说汉朝在地方上,一把手是郡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比丞相府的十三曹(部长)级别要高。其中,重要的郡太守高配为政治局委员和九卿平级。


后来汉朝的中央,为了加强对地方(郡)的掌控,发明了州刺史作来监督(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每个组负责几个郡(省)。这些小官甚至可以将地方大员直接拉下马打老虎。到后期,为了加强中央的控制,进一步建立起州牧制度,将几个省变成组团,由刘氏亲族进行统一管理(如:渝督川云贵、直隶督京津冀、沪督江浙、粤督大湾区)。


乃至于汉武帝刘彻到点后,由掌握军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来辅政,作为内廷领袖,也成为了实质性的国家最高领导,以辅政名义来掌领尚书和秘书处,甚至可以代替群臣公议决定新皇帝的废立。


到了东汉,皇帝刘秀直接将丞相肢解,“老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变成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的“新三公”制度。丞相变成只管庶务、不管实际经济事务的司徒,新成立司空负责编制计划、负责经济事务。


皇帝逐渐通过的私人秘书尚书,将原丞相手中的权力逐步收回,至此,三公仅剩名望,实权则在那几个尚书的小组手里。而三公中相对权力最大的,则是掌控着军权的大司马。


就汉代的历史来看,既不可能有民选的皇帝,也不会有能真正代表民意的议会来监督政府。于是,皇帝和丞相之间,皇室和政府之间,内廷和外廷之间,难免会发生很多权力方面的冲突。汉武帝雄才大略,独揽乾坤,以一己之力压制丞相,向西拓边,这没问题。甚至,即使到点了,搞出一个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也没问题。


但是,等到这个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完蛋了,这个制度并不会完蛋,还会有新的大司马大将军出来辅政,这样下去,外戚迟早会作大,早晚也会出现王莽或者曹操,凭借这个制度来篡夺大汉皇权。


而从历史上看,王莽乱政与三国纷争引发的社会大动荡,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关联阅读:

政事堂 | 汉武帝是怎么征房产税的 (漫谈房价系列三)


本文是政事堂一篇老文章,其中主要思想汲取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部分政治敏感内容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