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台工厂
中广联合会广播文艺工作委员会官方指定唯一信息发布平台,一站式广播活动运营及节目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5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天津大学宋东坡教授课题组 Angew: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清华大学杨忠强课题组 Matter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天工大高辉/余云健、吉林大学杨英威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中文大学魏涛、许建坤、秦岭《AM》:组织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台工厂

智能传播时代的大视听产业——机遇与挑战

电台工厂  · 公众号  ·  · 2024-08-19 00:01

正文

在智能传播时代中的大视听产业,无疑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特别分享到的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对此的探讨。
我想从两个层面与大家进行分享和探讨。


一、人工智能给传播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当人工智能自2022年被广泛应用之后,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谈大模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广电行业。我们发现,我们根本不用派记者去到一线,稿子就可以在ChatGPT上生成;Sora可以生成画面,代替我们的亲自拍摄。因此,自2022年11月ChatGPT首次正式发布,到2023年推出ChatGPT4.0,现在国内已经进入“百模大战”的时代,大家都在发展大模型技术。


大模型技术在我国的广电系统内,已经成立了多家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创新基地,目前它们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当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出来后,AI agent会变成基本的应用入口,成为每个人未来跟互联网的主要链接,这样,就可以帮人们省去在众多APP中选择和搜索的复杂环节,使人们与互联网之间的链接更加便利。


这次变革给传播业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凸显,但机遇也是同时并存的。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机遇就是在2023年4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谈到人工智能,会议指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其中,后面这句话中提到的三点分别对应着三层含义:第一,要重视它的发展,不能对其视而不见;第二,要营造创新的生态,也就是要打造这个生态,因为AI、AGI所带来的一定是长线的生态,一定是能够把所有的价值链接起来,形成联动效应的生态;第三,要重视和防范风险,在抓住这个生态建构的机会大力发展的同时要做好风险的防范。


此外,在今年7月刚刚召开的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到了15个方面的决策,其中,第10个方面是专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中,第38-41点内容与广电系统和主流媒体息息相关。


第38点中指出,“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自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媒体融合”一直到现在11年过去了,但全媒体的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并没有形成,现在还是广播归广播,电视归电视,新媒体归新媒体。客观来说,我们现在媒体融合做的并不算理想。广电改革不能再是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进行系统性变革。


第39点中指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此处提到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我们要思考如何借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新质生产力加快文化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从而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第40点中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里明确提到深化网络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1、整合网络内容建设管理职能;2、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


第41点中指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这里谈到了国际传播,同时重申了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机制、改革和创新。


三中全会的核心词和关键概念提取出来基本上就是“系统性变革”“机制”“体制”,全是围绕这个谈的。人工智能是挑战更是机遇,这些机遇抓住了,未来我们在整个事业发展时能掌握基本的方向。


二、智能大视听产业的新生态


接下来讲第二个问题,既然机会来了、挑战来了,我们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全媒体建设,广电人应该如何面对智能大视听时代的到来?借用三中全会的话来说,就是要 抓住系统性变革的机会 。抓住系统性变革的机会,就是要打造新型的文化业态,不能沿着传统广电往下走。而打造新型的文化业态,其实还是基于我们过去的视听行业。


以下几个政策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可以抓住的机会和新业态。


2022年10月28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这其中提到了产业生态,并做出了估值,“预计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将超过3500 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所有虚拟现实的行业都是基于传统视听的,浙江省今年7月份刚刚发了《浙江省着力发展大视听产业》的文件,很多省已经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在产业布局上把视听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


未来发展的机会在哪?这份文件中也明确给出了几个需要着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这些都是未来发展视听产业,特别是基于虚拟或者叫虚实结合、数实结合视听产业的重要垂直领域。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力发展的时候,2023年8月,中央网信办联合几大部委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其中谈到了8个发展的机会点:


第一,发展智慧生活视听系统。

第二,发展智慧商用显示系统。

第三,发展沉浸车载视听系统。

第四,发展高品质音视频制播系统。

第五,发展教育与会议视听系统。

第六,发展智能音视频采集系统。

第七,发展数字舞台和智慧文博视听系统。

第八,发展近眼显示和激光显示系统。



这里面既包括硬件但更包括软件,因为光有硬件的进步没有应用软件服务,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意义。我们广电人的内容优势是在视听,对我们做视听这样一个内容优质的行业来说,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AIGC。


AI给我们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是从最上游的创意创作到中游的生产、到下游的流通、再到末端的消费,它是一个全链条的影响。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AIGC的话,就很难发现AI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基于软件的服务(AIGS),以及基于我们智能技术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AIGX)。所以AGI给我们做内容行业或者内容产业链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延展度还远远不够,我们目前大量的认知还停留在AIGC阶段。



AI出来后大家谈“入口”谈的比较多,视听新入口将会带来新的生态。人类社会消费屏幕的电视机单屏时代早已过去,随后进入到了多屏时代,现在由于一些技术上的难点,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跨屏。未来,我们一定会迈向无屏时代,也就是所有的底座数据打通,实现一人一码,到那时,进入小屏就能链接到中屏和大屏。



现在,这个浪潮已经开始袭来。今年3月,MWC世界移动大会上德国的电信已经发布了一个概念机“AI phone”,手机还是手机,但打开后不用进入APP,直接就是个人的AI Assistant,也可以说是AI Agent。今年联想也开始做AI PC,苹果曾经投资了一家专门做AI pin的公司,也是希望实现一个可以链接所有终端的简洁化操作入口。不管是AI PC、AI Phone还是AI pin,都已经开始大量展开。


那么,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作为中国做视听最具有优势的广电系统,有没有为系统性变革及智能大视听产业新生态做好准备?入口有没有准备好?链接有没有准备好?生态的建设有没有准备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