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2 天前  
FT中文网  ·  为什么香港不能放弃联系汇率制? ·  10 小时前  
哈佛商业评论  ·  DeepSeek的崛起,其实并不意外 ·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225亿六安富豪,电动车难卖了 ·  3 天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  3 天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年薪30万行长辞职当农民:你的人脉圈暴露了你的高度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8-21 17:24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商业洞察

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01

一个人赚的钱87.5%来自人脉关系


周末躺被窝刷朋友圈,被微博热搜榜上的一条新闻吸引了: 一名5年前就年薪30万的银行行长辞职当了农民,回家承包了1000余亩山搞种植。



坦白说,这个新闻本身并没有那么触动我,毕竟海归、高管之类的优秀人才下乡务农的新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几个,不是新鲜事。


但新闻中有两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个细节是: 这个银行行长的父亲原来就是兴安县园艺场的厂长,注意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厂长。



第二个细节是: 这个行长曾创造了在朋友圈一天卖2000斤猕猴桃的记录,就算1斤5块钱,那一天的销量也是10000元啊。



这2000斤猕猴桃背后可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啊,虽说猕猴桃不是什么金贵物品,但至少说明,人家行长朋友圈里的人都是有消费力的,反正换成我,我的朋友圈是没有这个购买力的。


巧的是,不单单是我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广大网友们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微博里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就直接说了:“主要还是要有强大购买力的朋友圈啊!”



也有网友酸溜溜的说:“其实做什么不重要,有什么样的朋友圈最重要。”



更有网友直接指出来:“大家只看到行长的30万,却没有看到行业的朋友圈,也就是人脉圈。”



的确,这个行长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必然和他的努力付出分不开,但他的人脉圈也一定起了不小的作用。


他的父亲以前是园艺场的厂长,家里的人脉圈想来要比普通农民的层次高一些,所以他回家不是当普通的农民,而是承包了1000余亩山。


而他离职前在银行当到了行长,人脉圈的层次也不会太低,这从他一天能卖出1000斤猕猴桃就能看出来。


当然了,新闻事件本身或许不能说明什么,但显而易见的是,一个人的人脉圈对于其事业的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事业高度。


在好莱坞就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 “一个人能够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 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who you know)。”


可见人脉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曾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


而美国商业哲学家Jim Rohn直接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你的财富和智慧等于最亲密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


有人说:“人脉投资是世界上威力最猛的投资,人脉所产生的效果是所有投资的总和。”


当你的人脉圈层次够高,你就可以从中获取足够多的信息、资源甚至资金。


而且,层次高的人脉圈也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无论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世界观,都会不同程度地被洗礼和调整,自身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格局。


所以,你拥有的人脉,影响着你事业的高度。



02

人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


既然人脉圈这么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人脉呢?


王利芬曾说过: “所谓人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没有价值的人脉是一种短暂的求助关系。”


而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霍曼斯也在他的社会交换理论中指出:“任何人际关系,其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


这样看起来,实力相当的人总是在一起就不难理解了。


你的“可交换价值”越大,你才能吸引同等“能量级”的人,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确实存在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你总得有值得我去和你交往的东西。


这也就决定了交往的层次也是由自身实力所决定的,你的层次越高,你周围的人的层次也越高,你所能利用的资源也就越多。


我认识一个前辈,他总是能在有了新的创意后迅速找到投资他的人,让我们都很羡慕。


有次一起吃饭,恰好有个他的投资人也在场,我们好奇为什么他们喜欢投资前辈呢?


那个投资人很直接地说:“因为他的创意往往都能帮我们赚到钱。”



原来这几年,前辈创立的几家公司运营的都很好,其中一家公司创立当年就盈利了,目前已经到了第三轮融资,市值已经过亿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不是说投资人喜欢投资前辈,而是他能回报给投资人更多的收益。


所以,当你抱怨你的人脉圈层次不高时,应该回看自己,你能给身边的人提供什么价值呢?


据说,携程网的两位创始人沈南鹏和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是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15岁的神童同时获奖。


或许当时他们不会想到两人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但至少他们要好,是因为都很优秀,都可以给彼此提供价值,而不是谁依附于谁。


就像欢乐颂里面的樊胜美, 总想着各大主流场所掐尖,但是屡屡不顺。



后来安迪带她去参加高级场合的活动,她也只是遇到了游手好闲的曲连杰,用肉体和对方交换。


所以,如果你无法提供和对方对等的价值,就注定了无法拥有高于你层次的人脉圈。



03

自身实力决定人脉高度


前几天无意中读到这个小故事,觉得很有趣。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髡(kūn),深得齐宣王的信任。


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结果,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


齐宣王很惊讶,表示不太相信,大意就是说:“人才是难得的,一年之内才能找到一个,而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7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的回答非常精彩,他说:


  • 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


  • 我淳于髡大概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这个典故也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出处,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各项条件相似的人,总是更容易成为朋友。


说直接点,就是你的实力决定了你的人脉高度。



记得毕业第一年,我在一家公司做文员,那会交的朋友也都是和我一样刚毕业出来打工的。


我印象很深的是,周末去书城参加一个读书活动,自我介绍完之后,发现愿意和我走近的,也都是我一样没有什么实力的。


那些高官、老板,自然地就坐在了一起。


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你就只能吸引同样层次的人,你有实力,你的人脉圈才会有高度。


有专家曾观察过,就连在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会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


就像网络作家羲和清零在《助理建筑师》中说的那样: “人脉固然重要,都比不上自身实力重要,因为实力才是交朋友的资本,否则即便有人脉也是白搭。”


的确,唯有让自己牛逼起来,人脉自然会来找你,如果你什么都不是,你就没有人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商业洞察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2 天前
FT中文网  ·  为什么香港不能放弃联系汇率制?
10 小时前
哈佛商业评论  ·  DeepSeek的崛起,其实并不意外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225亿六安富豪,电动车难卖了
3 天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3 天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3 天前
吐槽君  ·  你有没有想过,你会孤独终老?
7 年前
养儿育女  ·  孩子需要吃打虫药吗?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