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6月9日在网站上披露了2017年1-4月IPO申请撤回和被否决的企业情况和相关问题。我们在此文对这些信息作一点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首发企业申报质量,加强市场引导,证监会集中公布2017年1-4月终止审查(申请撤回)和未通过发审会(被否决)IPO企业情况。其中,终止审查IPO企业35家,未通过发审会IPO企业18家,具体情况如下:
一、35家终止审查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22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62.86%;二是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存疑,5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14.28%;三是业绩下滑,4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11.43%;四是股权或战略调整,4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11.43%。
二、18家未通过发审会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6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33.33%;二是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5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27.78%;三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3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16.67%;四是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3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16.67%;五是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存疑,1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5.55%。
研究终止审查和未通过发审会的企业IPO情况,对我们进行股权投资,防止调入各种“坑”和陷阱里面,有十分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我十分建议大家把这份资料好好研读一遍。
比如第一点,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很多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对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进行粉饰,以满足上市的要求,但是财务操作也是会露出马脚的。财务上通常的操作包括:
虚构业务收入,虚增应收账款,体外支付各种费用,通过各种票据来粉饰报表,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成本和费用、研发费用资本化、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等等。
这些操作总是会或多或少对财务上某些指标产生影响,或者财务指标奇怪,或者对比同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这些发审委肯定要询问。
第二就是财务的规范性问题。
很多企业,包括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会计师在财务处理上没有按照IPO的严格标准来。一旦报会,严格按照IPO来审计,就会发现有很多对不上,或者说出现有的确认不了收入,有的少确认了费用等等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
。因此,投资这些企业一定要看会计师事务所是不是以IPO的标准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不是勤勉尽责。
第三就是业绩下滑。
业绩下滑撤回申请IPO材料的企业不少。周期性行业很可能在排队待审的过程中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对于一些严重依赖于大客户,每年都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营销争取新客户才能保障利润增长的企业,要密切注意其业绩下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