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发布
权威发布、最新资讯、便民服务、形象展示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  22 小时前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  22 小时前  
重庆日报  ·  创意视频|新春第一会 绘出新重庆新篇章 ·  昨天  
重庆日报  ·  创意视频|新春第一会 绘出新重庆新篇章 ·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3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3 天前  
重庆之声  ·  重庆之声丨‍‍四天热销近9000万元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发布

重庆无腿村医,17年走坏26个木板凳

重庆发布  · 公众号  · 重庆  · 2019-03-27 16:44

正文


重庆合川区瓦店村的卫生室,和别处没什么不同。不起眼的农家小楼,两间门面,略微隔断后,成了卫生室。后屋和楼上,是医生一家人的住处。村民头疼脑热了,就来拿几盒药。看的是普通小病,也没啥高档器械。有时候门庭若市,有些时候,几天也没一个人上门。


有人上门,玻璃药柜后面的女医生就“走”了出来。白大褂下的两条裤腿打了个结,她一手执一个枣木小板凳,两个板凳交替,支撑着她前行。她却一脸烂漫的笑,跟人打招呼,“你好,我是李菊洪。”


《人民日报》2019年3月22日 第7版


父母的后背
是家与学校之间的“渡轮”


腿,李菊洪有过,在4岁以前。


一辆呼啸而过的大车,把她的人生也碾成了两截。命保住了,腿却没了。从此,小板凳成了她的“腿”。


“从医院回到家,就要第二次学走路。”李菊洪想了想说,“挺难的。”


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也不知道摔了几百次,她重新学会了“站”——两手撑在小板凳上,支起幼小的身躯。也不记得是哪一天,小女孩抓起板凳,颤颤巍巍地迈出了一小步,她又学会了“走”。


这一小步,花了4年。即使能手执板凳,她也只能在家里短距离走走,稍微远点,体力就难以支撑。该上小学了,别的孩子蹦蹦跳跳的上学路,对她却是“天堑”。


父母没有过多言语,把自己并不宽阔的后背,当成她在家与学校之间的“渡轮”。


“那时候,村里还挺重男轻女的。”李菊洪回忆说,“看着爸妈天天背我上下学,挺多人说闲话,有人背后说,也有人当面说。”


“女娃儿始终是别家的,你们这么用心做啥子?”“都这个样子了,读书还有啥用?”“别折腾了,养大了嫁出去,你们就算仁至义尽。”……


李菊洪的父母是普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善言辞,反驳不了人家。他们只是反复跟李菊洪说,“女子啊,没来头,你读得了,就一直读下去,我们背得动。”


从小学背到中学,从合川背到江津。2001年,李菊洪从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结束了求学生涯。考虑到自己的身体,仔细思量之后,她选择回到家乡。


那年起,重庆合川清平镇瓦店村的卫生室里,多了一名总是乐呵呵的女村医。


图为在卫生室里工作的李菊洪。蒋云龙 摄


走遍了村里的山间小道
“走”坏了26个木板凳


当村医,入户体检和走访村民,是主要任务之一。瓦店村是个小山村,老年村民多,许多人家住在山坡上。但住得再远再偏,都是她的服务对象。


她试过坐轮椅走山路。上坡上到一半,没了力气,攥轮椅钢圈的手都攥红了,轮椅还是一点点倒退回去。下坡更危险,在寂静无人的山路上,轮椅不断加速,她止不住,也无处呼救。


“还是板凳好,慢点就慢点吧。”李菊洪说。


一个板凳4斤多,两个板凳9斤重。许多乘车到不了的地方,李菊洪就背着药箱,撑着板凳,爬坡上坎,越过沟渠。“走”上四五百米,就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这些年,不管落雨还是天晴,她都得“走”,走遍了山间的小道,“走”坏了26个木板凳。


出诊不容易,李菊洪坐诊,也有难处。


两个低矮的玻璃柜,放西药和中成药。一个铁皮柜,一个木柜,存放中药药材和备用药品,都挺高。四个柜子围成的方寸之地,就是李菊洪的主要工作场所。


柜子里的药,一般人随手能拿,至多踮踮脚能拿到的位置,于她,却难以触及。


怎么办?四个药柜的中间,还有一个2米多长的长板凳,一个1米多高的高板凳。李菊洪撑着小板凳走近长板凳,手一撑,跳上去。再把高板凳套在长板凳上,移动到放药柜子的下方,再跳上去。板凳套板凳,是她向上的三级“台阶”。


“试过其他的办法,还是板凳最方便。”李菊洪说,但稍有疏忽,还是可能出事,前几天,她撑板凳时手一滑,整个人就从高处摔了下来,身上青了好几块。“摔到手和身子也就算了,正好摔到腿这个地方,疼得钻心。”李菊洪有些懊恼地说。


但有付出就有回报,李菊洪靠自己的敬业和用心,赢得了村里人的信任和尊敬。“李妹仔自己都照顾不来自己,还能看病?”这样的质疑,很快烟消云散。17年间,她成了村里人最信任的医生。


但凡村里人聚到一起说笑,大家老爱夸她,“李妹仔医术高哟,药到病除,我头立刻就不疼了。”李菊洪说,听到这样的话,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李菊洪(左一)在为村民看病。资料照片


丈夫和儿子
是她行医路上的的后盾


李菊洪乐观,一说话就笑,但她也常常难过。“别的孩子2岁,在妈妈怀里撒娇。我的孩子2岁多就会说,爸爸背妈妈,我来抱板凳。别的孩子有妈妈照顾,我的孩子早早学会做饭,要照顾我。”李菊洪说,自己对儿子亏欠太多。


丈夫和儿子,都是李菊洪行医路上的坚强后盾。在家里,李菊洪身体不便,所有家务都由丈夫包揽,他后来甚至辞掉了工作,当起了妻子的专职助理。只要时间允许,他都背着李菊洪出诊。儿子长大以后,也分担了很多家务。靠着家里两个男子汉,李菊洪才能一心扑在工作上,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丈夫刘兴堰(右)用轮椅推着李菊洪出诊。周云 摄


两年前,李菊洪被评选为“中国好人”,还专门被请到北京,领回了国内医师行业的最高荣誉——“中国好医师”奖。


照理说,换个更好的医院,换个更好的岗位,不是不可能。但李菊洪还是留在自己的小卫生室,就像这些荣誉从未存在一样,一门心思给乡亲们看病。


“我就能干村医,当然要尽力干好啊。”李菊洪笑了。


去年,李菊洪通过了职业药师的考试,今年,她又在准备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了。英汉大词典一样厚的教材已经被她翻得脱了页、卷了边。几十个小时的视频授课,她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学。


这一天,和平常也没什么不一样。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梢,洒落在卫生室的地上。李菊洪坐在桌子后面,翻看着厚重的医师资格考试教材,等待着自己的下一个患者。


大家都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