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先生说  ·  又一个老师被气到手发抖 ·  20 小时前  
文先生说  ·  又一个老师被气到手发抖 ·  20 小时前  
新华社  ·  夜读|与人交往的智慧:“零糖社交”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靠近优秀的人,你会变得更优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中国制造,靠什么科技领先?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0-15 21:01

正文

全文共6492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 以规模、体量闻名的中国制造业,试图转向以科技创新来驱动发展,结果会怎样?


  • 一家位于中国南方的民营企业,用十年时间交了答卷。


▲ 美的集团全球总部
2024年9月17日,美的集团(0300.HK)登陆港交所,募资超300亿港元,为三年来港股最大IPO,也是2024年全球第二大IPO。
这一募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2年销量和收入计算,美的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
这家成立于1968年的中国民营企业,以塑料和金属制品制造起家,1980年代从电风扇进入家电行业,现在以“一家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及其他创新业务等五大业务板块的全球化科技集团”作为发展目标。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家制造企业在生产人员之外的过半员工都是研发人员,共有2.3万多人,分布在中央研究院和各事业部的研发单元。
如果把2014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作为美的集团研发体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节点,过去十年,中央研究院支撑了美的集团的“产品领先”战略,海外研发中心支撑了其海外拓展,加上各事业部研发中心的人才和技术积淀,又继续支持其当时的“技术领先”战略,从To C往To B方向发展,通过内生和并购,不断开辟医疗、储能、汽车零部件等新产业版图。

1
 中央研究院&全球人才
在一家中国民营企业里建立中央研究院,从全球招揽研发人才,推动企业研发转型,支撑公司经营发展,并看着它持续良好运转十年,不断孵化和独立出新的研究团队。
作为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首任院长,胡自强确实有足够的理由自豪。
▲ 万东医疗董事长,曾任美的集团副总裁&CTO,首任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博士
今年67岁的胡自强,自嘲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不过,这位穿着白衬衣、深蓝色长裤的男士,身材笔挺,步伐矫健,思维敏捷且逻辑严谨,依然是一副中年的模样。
他是1978届大学生,后赴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声全息专业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通用电气(GE)、韩国三星,2012年加入美的集团至今,先后出任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现任万东医疗(600155.SH)董事长。
2014年,胡自强接受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的邀约,组建中央研究院,期间梳理并搭建起“四级研发体系”和“三个一代”研发模式(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这两个词在近年美的集团的财报中被反复提及。
接受这一邀约,胡自强说因为看到了美的集团试图实现“产品领先”的决心,加上他此前在小天鹅洗衣机的实践,中国企业虽然当时技术薄弱,但有潜力成为从大到强的领先企业。
企业中央研究院,最早源自20世纪初的美国,GE中央研究院、AT&T的贝尔实验室、杜邦中央研究院、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集聚了一大群天才科学家,其中也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打通了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发明尼龙材料、开创电脑技术……也筑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
胡自强对此并不陌生。他在1994年加入GE中央研究院,曾主持GE航天项目的研发,获得美国NASA的AST项目奖,还曾两次获得GE中央研究院惠特尼科技奖,后转入GE家电事业部,代表GE主持与中国家电企业小天鹅合作大容量滚筒洗衣机研发项目。
美的中央研究院,很大程度上也参考了GE中央研究院模式。胡自强非常理解企业对于研发投入和产出的期望。在他看来,美的建中央研究院,是为了提升企业效率,无论是研发组织、流程体系、研发方法,都是让产品升级更快,有更多的技术储备。
胡自强任职GE期间,正好是有着“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带领这家工业巨头走向巅峰的时期,对企业经营效率有着极致追求。
按照规划,中央研究院主要布局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各事业部则发力个性技术、产品技术。中央研究院怎么在最快的时间里,让投入带来产出,推动下一步更大的变革?
胡自强坦言,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的落地过程,挑战挺大。这其中包括面对质疑,打破原有研发体系重建组织架构,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更大的认同。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两年,除了搭组织框架,胡自强主要时间和精力在招募团队,然后把他们分到各事业部去熟悉产品和人,合作项目,2016年开始陆续有成果产出。
家电的主要工作原理和基础,是热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中央研究院最初建立了这三大力学所,以提升集团核心技术能力。比如,固体力学所发力解决家电运行中的噪音问题,推动了全产品线的品质提升,也带来市场价值。
更重要的是,相比事业部,中央研究院更适合招募全球顶级人才,而人才集聚效应,互动和碰撞,可能带来更大创新突破。
▲ 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技术总监,金成镇博士
中央研究院现任技术总监金成镇,就因为老朋友引荐而决定加入,他从1980年代起先后任职韩国LG、美国GE和韩国三星,在家电行业引领了诸多创新性技术开发。
在LG工作期间,金成镇会去各国走访学习,也在揣摩欧美家电同行的研发投入。对方有100人做研发,LG如果能投入1000人,是不是很快就能成为第一?通过这种方式,韩国家电产业逐渐实现超越。
加入美的、到了顺德之后,这里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让金成镇颇为意外。周围都是些年轻和聪明的研发人员,让他恍然有30年前在LG的感觉。
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奚伟,也是因为有熟人入职在先,得以了解美的研发体系和研发规模后,才决定加入美的。他先是在美国硅谷办公,2022年搬到顺德。
更有意思的是,在过去四年里,他所在的研究所经历了三次更名。2020年奚伟刚加入时的名字是人工智能研究所,主要围绕家电做智能语音相关研发,2017年美的集团完成德国库卡机器人收购后,又增加了机器人相关的传感、视觉、导航算法研究。
2021年,人工智能研究所分拆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保留机器人相关研究业务,并更名为感知技术研究所。2024年,感知技术研究所再次更名为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新增将通用AI技术应用到医疗影像方向,这主要跟2021年美的收购的万东医疗相关。
这些变化的核心,是围绕美的多元化To B科技转型,利用研究院共性技术优势对新产业进行技术赋能。
在奚伟看来,中央研究院类似黄埔军校,是培养人才、培育技术的基地。除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业设计中心,也都从这里孵化出来的。
目前,中央研究院约500人团队,每年大约聚焦30-50个项目,除了超前的、颠覆性的技术研究,还有一部分是关于事业部没有规划或团队优势没有形成的新方向、新产业。
2

全球研发,互为支撑

加入美的集团后,金成镇把“第一主义”精神,带到了中央研究院。它也可以简化为三个词:第一,唯一,从0到1。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第一主义精神、想要争第一的这股气是要有的。”金成镇说。但要做到第一,并不容易。中央研究院曾定下目标,要把美的集团全线产品的能效都做到了A级,当中最具挑战的是冰箱和洗碗机。
这里不得不提到美的的海外研发。截至2024年6月底,美的集团四成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同期它在全球共有33个研发中心,其中17个在海外。中央研究院在海外也有三个研发中心,美国路易斯维尔的美国研发中心,德国斯图加特的德国研发中心,日本大阪的日本研发中心。
2019年成立的德国研发中心,现在大约70人。厨房和热水应用研究团队负责人Paul Richter博士是最早加入的3人之一。他此前在瑞典工作,加入美的后他很快发现,创新和新想法在这里非常受欢迎,“开发过程、上市时间非常非常快,工程师们可以自由地提出想法,开发对市场和消费者有意义,对环境友好的产品,这真的很有趣。”
另一位工程师Caroline Heiligenmann坦言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大家专业交叉,随时可以交流,看看彼此在做什么,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性,可以帮助自己打开思路,带着新的想法到自己的业务中来。
洗碗机的能效提升,离不开德国研发中心与中国团队的合作。他们在2024年拿到了VD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检测认证研究所)A-15%的测试报告和认证,创造性地通过微通道的快速废热回收,把主洗结束排出去的废水中的热量回收到进来的冷水中,达到节能目的。这是目前第一、也是唯一一个采用非热泵技术达到A-15%能效。
德国研发中心通过前期研究,找出可用的关键技术,中国团队以此开发出原型机,然后送往德国研发中心的实验室测试,并完成在德国的认证工作,以投放欧洲市场。美的产品要在欧洲市场参与竞争,能耗是入场券。
美的德国研发中心的工作重点是欧洲,欧洲40多个国家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在中心主任Elmar Stumpf博士看来,他们更像是一支有着德国印记的欧洲球队,研究欧洲市场和欧洲消费者洞察,结合研发人员们的经验和创新,共同定义开发新功能、新产品,关注产品开发和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完整价值链。
源自欧洲市场的洞察和研发,也能应用于全球市场。Paul Richter认为,无论是德国厨房还是印度厨房、巴西厨房、中国厨房,洗碗机的核心功能都是提供干净、干燥、健康的餐具。欧洲正在推动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节能。
“我们总是开玩笑说,美的是全世界最大的家电企业,但在美国很多人还从未听说过。”美国研发中心主任 Adam Schultz,正带领115名研发人员团队,试图让美的更知名。
2015年2月成立的美的美国研发中心,位于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这里也是原GE大型家电园区所在地。美国研发中心的首任主任Mark Wilson,是胡自强的在GE家电事业部的老同事,他在2024年初退休,由Adam Schultz接任。
2024年7月,美国研发中心启动了场地扩建,未来还会有团队扩张。除了研发,美国研发中心同时还支持集团各业务板块在北美市场的落地,与美国各大科研机构展开合作。
▲ 美的空调HVAC纽约展厅里的热泵产品,受到纽约州能源研究与发展局的高度认可
2022年7月,纽约州能源研究与发展局(NYSERDA)为纽约市公共住房购买了3万台新型窗式空调,美的美国分公司拿到了其中2万台的订单,一时备受瞩目。
Adam Schultz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由技术和创新驱动的案例。这款专为纽约州研发的空调,以热泵、变频技术和极高的能效,取代老式锅炉和化石燃料供暖和制冷,打破了人们对美的的认知。
品牌知名度是美的在美国的弱项,但正在靠创新技术和产品扭转局势。Adam Schultz说,“七八年前,我们试图招募人才或推动创新时,竞争对手和客户都不会认真对待,但现在两者对我们都非常重视。通过团队的努力和产品技术在市场端的表现,我们逐步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如何引领市场,我们讨论的是如何差异化,如何成为引领市场,如何差异化,如何逐步突破,单品类、多品类、跨事业部、大电、暖通、小电等,我们始终关注用户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追求低价,效率也是一种创新。”尽管目前还在追赶阶段,美国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君并不讳言他们的野心和信心,而其依仗在于研究中心有足够的灵活性,背后有美的集团的支持,以及全球供应链优势。
3

进入新的竞争圈

德国研发中心的Caroline Heiligenmann,2023年来顺德呆了两周,她说这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工厂很大,研发中心也非常专业。”
在顺德,美的中央研究院和各事业群的研发单元,大都集中在美的全球创新中心。一块巨大的草坪几乎贯穿南北,草坪两侧,棕榈树和小叶榄仁树的绿荫里分布着十余栋四/五层的建筑,好几个露天的运动场,步履匆匆的年轻人,很像是大学校园。
▲ 美的全球创新中心
这里曾经是美的集团的总部和工厂,现在则是创新的策源地。自2014年起,美的集团开始在年报中披露研发投入情况。2014-2023年间,美的集团的研发人员从9千名增至2.3万名,研发投入规模从45亿元增至146亿元,十年增长了三倍。这一研发投入规模,在中国企业中排在前30位,在全球约排在130位。
美的集团的营收,从2000年的百亿元,到2010年千亿元,十年增长十倍;在全球经济跌宕起伏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最近五年里,更是从2019年的2700多亿元,到2023年的3700多亿元,五年里增长了近千亿元。
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不仅让美的在产品和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还成为其近年来通过收购整合、依托现有产业不断开拓新领域的重要驱动力。中央研究院在前沿技术展开探索,在共性技术上不断赋能,各事业群的研发单元则在产品开发、个性技术上快速捕捉和响应市场需求。
2023年6月,上海黄浦江畔的地标建筑花旗集团大厦,180度米高的外墙连续多个夜晚点亮“美的楼宇科技”的标识,以示对其智能建筑“合伙人”的敬意。他们在短短60天里,完成了软硬件一体改造,让制冷机房全年能效由1.0W/W提升至6.0W/W,能源支出节省300万元/年,成为上海市绿色建筑的典范。
除了磁悬浮变频离心机等硬件设备,美的楼宇科技先行研究中心智能技术部长程俊参与研发的美的iBUILDING楼宇数字化平台功不可没,它在原有的暖通、电梯、能源、楼宇控制基础上,打通建筑的交通、信息、体验和能源流,成为楼宇数字化、低碳化的底座。
暖通、电梯、楼控市场,过去一直以外资品牌为主,市场分散,且行业护城河很深。iBUILDING数字化平台整合了美的原有的硬件产品,挤进智能建筑这一赛道。
用程俊的话说,技术变革的时代,大家几乎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美的的后发优势在于决策链路更短,快速反应,一旦看准就坚定投入,并与客户一起摸爬滚打,以战代练。
2024年9月3日,中国深圳,美的集团旗下的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GMCC)集齐了来自全球主要空调制造企业的代表,见证GMCC第十亿台空调压缩机下线。
很多人知道美的的空调产品,却不知道美的的家用空调压缩机产量是世界第一,市场占比在2022年已经高达44%。空调压缩机,也是美的集团To B业务板块——工业技术事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GMCC的前身,是1992年美的和东芝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东芝品牌的压缩机。
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郑立宇加入时,公司一共招了30名大学生担任助理工程师,研发部门主要做设计图纸的转化和认证,如果涉及产品开发,需要写申请传真到日本总部,经盖章同意后才能动手。
2008年前后,空调压缩机供不应求,GMCC决定推自己的品牌,自此开始了自主研发。用郑立宇的话说,他们非常幸运地踩到了压缩机技术变革的转折点,这其中包括从空调定速产品到变频产品,空调制冷剂从氟利昂R22变成R410A、再到现在的环保冷媒,以及未来可能的全自然冷媒,率先把产品推出来,慢慢份额开始变大。
首家推出产品,这背后是提前5-10年的技术布局。为此,他们每年要有两次大型的研讨,遍邀集团内部研发团队和外部经销商,一次是年底的技术线路图、一次是年中的修订,以免错过任何可能的新技术。
郑立宇现在已经是工业技术事业群空压产品公司研发副总经理,像他这样在内部成长起来的研发人才,还有很多。2024年6月,美的集团首次拿到了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空气源热泵多品位热能高效供应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第二完成人的骆名文,也是其中之一。
▲ 美的楼宇科技水机产品公司总经理、研发总监,骆名文
2007年,骆名文硕士毕业后加入美的集团,现任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水机产品公司总经理、研发总监。入职仅半年,他就加入了美的集团与GE联合开发的热泵项目,一年后就参与起草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国家标准,这在其他公司是鲜有的机会。
此次获奖项目,是他们用十多年时间持续迭代,解决空气源热泵极限工况和高能效问题,把热泵的极限工况从零度拓展到零下35度,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可以长期可靠稳定运行,基本可覆盖全世界97%的有人类活动的区域;行业首创气液混合喷射的技术,自适应、自学习的除霜方法,远超国标能效。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实现了热泵输出的温度持续突破,从50多度的热水到180度的蒸汽,从初期作为生活热水,到采暖,再到高温热泵,从居民生活再到农业、工业场景。
这样漫长时间的迭代,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骆名文认为,如果都是做一年、半年这样短平快的项目,效果已经大不如以前,而一些真正的技术突破,确实需要时间。当然,这些突破也非常有意义,当你突破以后,才有门票进入新的竞争圈。
目前骆名文团队的另一个研发重点是磁悬浮压缩机,通过悬浮式磁轴承和永磁同步电机,以在无接触、无摩擦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能效,已经推出了第二代产品,产品迭代周期为3-4年。
“美的是鼓励大家创新,也是耐得住寂寞的。”骆名文说,从磁悬浮离心机的市场反馈看,“我们是可以做一些真正核心技术攻关的事情,去跟全球最好的品牌竞争。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但是作为项目开发者当然希望成功,所以我们也珍惜这样的机会,尽量去达成目标。”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全球制造业,经历了一轮从欧美、到日韩、再到中国的迁徙。如果说这是基于比较优势和全球分工的结果,那么眼下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又将再次重塑全球的产业格局。企业持续投入研发,看似开启了一场不确定的冒险,但持续创新、持续投入研发,却是目前唯一指向新世界的路标。以“科技领先”为核心战略的美的,正加速迈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世界。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