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别名「定心丸」。
文 | 佘宗明
那些嚷着「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的人,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一跃后,终究还是得回到「时代里不能没有马云」的现实地面。
「时代里不能没有马云」的最直观注解莫过于:无论马云在哪现身、说了什么,都能被「信号体」爱好者精准捕捉、百般渲染。
去年
3
月,马云回国,被视作重要信号;
2
个月后,马云提出「三个回归」,又被视作重要信号。
去年
11
月,是「马云在阿里内网罕见发声,释放了什么信号?」
今年
4
月,是「马云
5
年内首次在内网发长文,释放了什么信号?」
再往后,是「马云阿里
25
周年庆发帖,释放了什么信号?」
前几天,马云手持瑞幸咖啡现身阿里园区,又被很多人揣测有何深意。
12
月
8
日晚间,马云突然现身蚂蚁集团成立
20
周年活动现场,发表了
3
分多钟的演讲,自然也免不了被解读:马云时隔
4
年首次公开做演讲,释放了什么信号?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马云?
雪球上某用户的说法颇具代表性:
「判断经济什么时候回升向好,不能只看
GDP
、
PMI
、
CPI
等,还要盯住三个民间指标——马云、巴菲特和茅台。」
马云、蚂蚁、演讲,这三个词的叠合,难免勾起很多人的往日记忆。
约
4
年前,马云也做了场跟金融有关的演讲,将矛头对准「巴塞尔协议」。
之后的剧情走向,很多人就知道了:不久后,蚂蚁即将开启的当年全球史上最大规模
IPO
,骤然按下暂停键。
这成了阿里与蚂蚁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也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标志性节点。
而今,马云又在公共场合开了腔——在蚂蚁集团「
ANT 20
生日之夜」上做了
3
分钟演讲。
▲这是马云时隔4年首次在公共场合做演讲。
依旧是蚂蚁,依然是马云。
但很明显,形势大不一样了。
正因为「大不一样」,人们才会这么关注马云。
说白了,马云还是最具标志性的时代切片。他身上叠加的元素太多了,使得他个人的进与退、走与回极具风向标意义。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写道:
(可以)
在历史之树的粗壮躯干上,截取几圈年轮,窥探从前的风雨,预言未来的旱涝。
马云的境遇,就是人们可以随手截取的时代年轮。
人们能从中感受到时代水温的冷暖、水位的高低。
人们关注马云的动态,本质上是关心自己的命运。
问题来了:形势到底「不一样」在哪?
每个用喉咙感受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疫情上的微观投射的人,都不会对此毫无感知。
变局中的「变」,体现在各个层面。
体现在
舆论气候
上就是:
过去
4
年里,马云形象在经历从「马爸爸」到「资本家」的翻转后,又开始往正向的那面扭转。
去年有篇文章在网上风行,题目就叫——「人民怀念马云」。
在这次媒体报道马云公开演讲的评论区,许多人也将其视作好事。
人们怀念的,当然是有马云的时代,但马云本就是有马云的时代的共创者。
体现在
政策环境
上就是:
政策词典里的「强监管」表述正从
C
位撤下,让位于「鼓励平台经济发展」的基调。
这在阿里和蚂蚁的境遇上就有清晰彰显:
去年
7
月,随着「罚单」落下,蚂蚁「上岸」。
上个月,蚂蚁重启上市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虽然蚂蚁内部人士表示「无法评价该传闻」,但这两天韩歆毅携投行经验出任蚂蚁集团
CEO
,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今年
8
月底,官方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三年整改」。
在「合规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官方盖章下,阿里利空元素又少了些——这也被认为是马云此次再度现身的关键背景信息。
这其中的很多变化,又离不开沉重现实的倒逼。
如果你不知道这里的「沉重现实」指的是什么,或许可以看看过去几年身边人的创业就业情况、生活水平境况。
不被现实上一课,很多人都不知道某些东西的珍贵。
那些仇资的人,经常要等到自己锤掉自己的饭碗后,才知道「子弹正中眉心」还有「打倒资本家」版本。
正如那些骂吴柳芳「荡妇」的人,可能要等到自己得戴上头巾后,才懂得霍英东为什么会看重首都机场的那幅裸女壁画。
就目前看,越来越多的人都已意识到,这时代真的很需要马云。
斯蒂芬·茨威格就说:艺术史上一旦有一位天才出现了,他就能长存于世,并影响到百年的文化史;世界上一旦有一个重大的时刻出现了,便能决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进程,就像整个大气层的电流都聚到了避雷针的尖端,那些不可胜数的事情全都凑到最短的时间内发作。这些从容不迫按照先后顺序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事件,都被压缩为一个时刻,这个时刻决定了一切。
这无疑是对「没有马云,也有张云李云」论调的驳斥。
地球缺了谁都照转,但美国科技互联网行业发展不能少了乔布斯、马斯克、山姆·奥特曼们,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发展不能少了马云、马化腾、张一鸣们。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的开篇,就揭示了这个原理。
他将新古典经济学假想的没有技术进步、没有要素禀赋积累、没有人们偏好变化的完全竞争市场,称为「循环流转」的经济体,认为「循环流转」模型脱离了现代经济实践。
在他看来,现代经济的关键特征,就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发展的本质则是创新,也就是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而让「创造性破坏」成为现实的,则是雄心勃勃、敢闯敢干的企业家。是企业家用不确定性冲击打破了静态的循环流转,经济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增长动能。
马云们的创新,也不可避免伴随着「创造性破坏」。若因为「破坏」就否定了「创造性」的价值,那经济也会失去内生的增长动能。
看到马云的「破坏性」后对其轻易置否的人,能在失去马云后意识到其「创造性」的不可或缺,虽是后知后觉,但已是最不坏的局面。
一如秉持「私营经济该退场」理论的人,能在就业蓄水池不够用后意识到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也算是长了觉悟。
事实上,
在当前复杂背景下,马云们的含金量还会持续上升。
此处的复杂背景,既包括技术革命的新语境,也包括大国博弈的新形势。
都知道,
AI
时代大幕已启。
这次马云演讲,也照例提到了
AI
。
他说,「
20
年前,互联网刚刚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从今天来看,未来
20
年的
AI
时代能带来的改变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因为
AI
会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
▲马云现场演讲中,一再提到AI。
老实说,这话不算什么创见,平庸如我也会说。
但我知道,马云说跟我说区别大了去了——他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将自己的
AI
预判变为切实的
AI
探索。
我只能成为
AI
创新的口炮党,马云们却可以成为
AI
创新的超级行动派
。
更何况,当下中美科技战烈度正持续升级。
在
AI
已成中美科技角力前沿阵地的背景下,科技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必然得到重估。
这时候,也需要更多的「马云」能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