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一直以来就身体力行一种犹豫却又固执的是非观,而如何用“犹豫”的选择看似坚定地盖过沉默运转的规律,就成为了茶余饭后能否以胜利者姿态剔牙的关键。
来源 | 金色财经
就像酸奶是否能养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成为了我们最淳朴的是非分辨器。直到现在,穆斯利安还在街头小巷的广告中借着长寿村的秘密启蒙大众“长寿都是养出来的”,国人纷纷点头,养生之道,何其深奥,太贴切了!
乃至在100多年前酸奶的发明者梅契尼科夫,声称保加利亚人是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喝这个的人都能活到100岁的时候,大家都轻松地信了1个世纪。
然而有趣的是,保加利亚人根本不长寿,保加利亚也没有长寿村。里面养生、美白、健康、免疫力等功能有吗?有的,一点点——对了,多喝水也能有一点点。纵然如此,新鲜的词汇和新鲜的长寿村,还是会受到人们足够的热情。
更何况,长寿村,是真的存在,酸的人,不觉得你能而已。
人很容易陷入一个悖论,一个人去衡量一件事的时候,谁又来衡量那个人自身?这个悖论指向衡量与替人做决定本就是荒谬的事,就是这样不好拿捏的从众心,给了大量键盘侠以“辟谣英雄”的机会。从“微博热点反转”、“QQ抄袭要不行了”、“淘宝必将倒闭”再到“O2O是泡沫”、“共享白痴经济”,只要有一个漏洞或者哪怕只是个疏忽甚至打错了字,他们就能煽动起一个地球来。
何况眼下大火的“区块链”。
媒体的诸多宣传,宣传到现在跑偏了。就像我前几天没敢发微信头条的文章一样,堂堂央视经济频道,白纸黑字的写着“禁止比特币交易平台”。
上节目的二位所谓专家,也一直把大众的认知带到了虚拟货币等于区块链这方向,或者说二者密不可分。
不管变革或者泡沫,区块链这个搅拌在“去中心”时代的旋涡,确是代表性的剪影。这个概念太复杂了,它的价值怎么定位,引来诸多争议是难免的。
在众多的煽动技巧中,通过社会上本就存在的焦虑与安全感缺失的情况下,趁着多数人尚未反应便打下“第一印象”烙印的手法是极其有效的。辽阔黄土上的我们,很难目睹一件事情的始末,乃至就算亲眼所见,不知其因果也会产生判断地偏颇。
恰好,出于对身边的善意的关心又极易被他们所利用,因而对身边朋友拼了命地劝阻,一传十十传百——亲近的人的言语自然是比网上的争执来得可靠,虽然最初的人也是通过网络渠道获得了信息。
时代在进步,键盘侠的水平也在提高。一个朋友起手,可以从朋友的角度愤怒,也可以从叙述的角度冷静,最后声情并茂,告诉你他只是不想让更多的人被骗——所谓虚拟货币是旁氏骗局尔尔……指向的未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解释不清区块链,然后从上一个键盘侠的手中接过一知半解、残缺不全的键盘,接着敲下去。
当然了,文末一般会加一句同意的请点赞,并转发告知你身边的朋友们——想问问你KPI还差几个赞?
虚拟货币的回报很高,但是收益越高风险越高,在高中政治的第一课就白纸黑字地写了,譬如银行相对稳定但回报低,以此类推基金、证券逐步变高,那股票风险也高啊,这就好比本来一帮芸芸学子们励志要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然后跑出来人告诉你——你这简直是在投机啊,好学校的名额总共就那么几个,考不上书不是白读了!
关键他们还能一本正经地承认他们不懂这个,并告诉你你也不需要懂,然后要你看看他写的分析,是不是有道理。继上面的例子,相当于就是这部分人自己压根没有进过好一些的诸如北大清华浙大交大等等,却能义正言辞地和你讲里面其实也没什么花头。
“那些打字很热乎的,劳烦你们先考进来,那我再听你抱怨。”
北大的学子对这类人的回复此前也火过一段时间,有些人本就没有那个高度,换个简单的方式说,你从未吃过猪肉,就真可以凭猪跑评判它的味道?
区块链早已不是小圈子里自嗨的话题了,人们兴奋地谈论着它,睁大了眼睛期待见证下一场颠覆一切的互联网革命——尽管大多数人甚至不知区块链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