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推ta上头条 | 一个家族32位浙大人,跨越三代人的求是情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6-02 17: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还记得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上,

《浙大梦,我的梦》的表演吗?


(校庆文艺晚会《浙大梦,我的梦》,

左一为叶一凯)


什么,你只记得当时满满的感动了?

那么,这个表演背后隐藏的故事

恐怕只会再一次勾起你心中的浙大情哦——

作为节目四位朗诵者之一的 叶一凯

是家族里的 第三代、 第32位 浙大人!

这个大家族,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 “浙大之家” 了!


整个大家族群,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70年来,共培育了 代32位浙大学子 ,就读 20多种 专业。其中, 第一代12位,第二代19位,第三代目前1位(在读) 有3位美国学成的博士,3位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学成的硕士,2位浙大学成的硕士 。除了在国内生活工作的以外,美洲、澳洲、非洲都有家族学子的身影。


(后排左起)海欣 史训旦 郑玲西

(前排)骆光元 蔡毓生


(左起)海欣 郑玲西 海飞 史训旦



成长在这样一个“浙大之家”,叶一凯从小就听长辈念叨着浙大、讲述着浙大故事,接受着“求是”精神的熏陶浸染。现在,一凯也循着长辈们的脚步求学于浙大。当我们想更进一步了解家族的浙大故事的时候,一凯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舅公 海飞先生,家族里的第一代浙大人


(年轻时的海飞先生)


谈起浙大对于家族最大的影响,海飞先生说,莫过于 “求是” 二字了, 大的“求是”校风,也是家族群的家风 。求是精神对家族成员的影响渗透到了方方面面。三代人,每一位从浙大出来的人都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工作认真,二是不怕苦不怕累。 也正因如此,家族里走出的32个浙大人,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


(年轻时的海飞先生)


回忆起在浙大求学的点滴,海飞先生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也最开心的记忆。正是 浙大包容、自由的氛围 ,成就了现在的他。


海飞先生是化工专业的,据他回忆,那时课表里的化学课有十三门之多。但先生说,他从来没觉得厌烦,而是在与老师同学们的相互探讨中发现了无穷的乐趣。浓厚、平等的学术氛围是他在浙大学习期间最深的感受。



海飞先生还说,他在浙大求学时, 最喜欢 读书 。那个时候,浙大图书馆的书是凭学生证借的,一本学生证能借十本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先生的求知欲,他就把同学们的学生证借来拿去图书馆借书。先生睡的上铺,靠墙的一边,堆了整整一墙的书。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积累下的文学素养,让原本学化工的他,最终走上了新闻出版的道路。离开浙大之后,海飞先生对书的喜爱却一直没有改变,家里的藏书最多的时候数量达到了三万多册。“有段时间,我甚至每晚睡前都要到书架前走走才能安睡,”先生笑道,“ 真是喜欢书喜欢到骨子里 。”



不仅如此,海飞先生还曾是当时 浙江大学美术队 的一员。浙大自由的氛围也给予了每一个同学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可能。当年和同学们一起出黑板报的点滴现在回想起来依旧乐在其中。


(海飞先生与夫人也是在浙大结缘)



不仅仅海飞先生,家族里的每一位浙大人都有着自己的浙大记忆。限于时间和采访所限,我们不能讲述每一个人的浙大故事,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对于求是创新精神的体悟、以及对于包容自由氛围的感恩。


拥有32个浙大人的大家族,跨越三代人的浓浓浙大情。 百廿校庆之际,这个与浙大共同成长、也一直关心着浙大的发展的大家族也送来了他们的祝福。除了对母校的深深感恩,他们也祝愿,浙江大学能够走向世界一流,引领中国的大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缤纷浙大

浙江大学黑白剧社毕业大戏《桥头眺望》公演



采访/文案:费静怡

今日编辑:费静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