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团委
传递浙江大学青年新讯息、新思想、新观点、新态度~~~我们在这,你们在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加措上师语录  ·  觉悟的勇气:宝贤 快乐的主妇 ·  18 小时前  
加措上师语录  ·  河流入海,不会一直是笔直的 ·  昨天  
加措上师语录  ·  现在所做的,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  2 天前  
知识星球精选  ·  2025年,最适合去哪里搞钱? ·  3 天前  
元芳周期交易午评  ·  12.18午评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团委

80年后,我们为什么重走西迁路?

浙江大学团委  · 公众号  ·  · 2017-08-05 21:09

正文

8月3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带领浙大师生代表、校友代表一行20余人,从杭州出发,沿着江西泰和、广西宜州、贵州湄潭的路线,重走文军长征路,重温浙大西迁历史。目前他们一行人刚刚从此行的第一站泰和出发,赶往第二站宜州。80载白驹过隙,求是师生在校长吴朝晖的带领下,重走西迁路,重返第二故乡,一路奔波辛劳,只为80年的时光在浙大人心中所酝酿成的一股相思情、一颗感恩心。本文由重走西迁路的随行学生代表撰写。

 

我问自己,80年后,我们为什么重走西迁路?


这个答案有点朦胧,这个答案有点混沌。


我不知道,昔日求是师生在西迁路上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传奇?

我不知道,昔日求是师生在西迁路上汲取了怎样的精神涵养?

我不知道,昔日一所大学与一些小城发生了怎样的美丽邂逅?

我不知道,时光飞逝给这些第二故乡刻上了怎样的深刻印记?


我问自己,80年后,我们为什么重走西迁路?


直到,我跟随校长来到了这些鲜活的西迁办学点;直到,我见到了这里纯朴的人民;直到,我触摸到了这里的古迹;直到,我触摸到了那段鲜活的历史。


是的,重走西迁路,让我遇见了那些为求真理无所畏惧的求是师生们,让我仿佛身在其中看着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看着他们拼搏、专研、奋斗,看着他们流血、流汗、流泪。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这是求是魂生根的地方,这是东方剑桥声名远播的地方,这是求是师生“朝圣”的地方。


先辈的足迹,温情的故土,不缀的弦歌在我的脑海不断吟唱。重返西迁路,是一场寻根之旅,是一场追寻之旅,是一场圆梦之旅。西迁路是一条通往求是精神之路,是最靠近求是内核的地方。


我问自己,80年后,我们为什么重走西迁路?


这个答案不仅清晰,这个答案更加明朗。

这个行动不仅坚定,这个行动更加有力。


80年后,让我们响应吴朝晖校长的号召,重走一次西迁路,重回浙大的第二故乡。


浙大西迁历史回顾

“浙大西迁”是浙大人共同的文化烙印。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时局动乱,浙大校长竺可桢先生毅然决定带领着全校辗转西迁。西迁之行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浙大西迁路线与红军长征前半段路线基本吻合,落脚点又是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因此又被称为伟大的“文军长征”史。



从天目山到建德


1937年,淞沪战役后,竺校长和西天目禅源寺方丈妙定商定,租借禅源寺寺院余屋,作为那一年新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虽然条件因陋就简,又地处深山,但师生朝夕相处,授课答疑都极为方便,计划多时的导师制首先在这里推行起末,这在当时来说是国内教育界首创。11月,敌寇在浙江、江苏二省间的金山卫全公亭登陆,离杭州不远,浙大决定迁校建德县。11月下旬,浙西形势危急,天目山师生全部到达建德。全校稍事休整,立即复课。



从江西吉安到省会泰和


12月24日,即杭州沦陷之日,浙大开始撤离建德,师生们走上了极其困难的赴赣历程。由于战局发展迅速,浙大提前迁离建德,当时江西省会泰和准备不及,所以就借吉安为浙大临时落脚之地。浙大这次从建德向江西吉安搬迁,不像离杭时那样匆促、忙乱,而是更有组织、更有秩序,虽饱受了惊吓和风霜之苦,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幸而人员、物资都无损失。


浙大师生迁至泰和后,稍事安顿继续教学。为了要补足搬迁期间所受到的影响,各学院的课程和实验,都比以前有所增多。大局势如此纷乱急迫,这里的小环境却如此有条不紊,这在抗战时期国内各大学中是不多见的。当时教育部派人到全国各地巡视,认为浙大是所有西迁大学中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坚持得最好的一所。



从广西宜山到贵州湄潭


时局多变,6月下旬、7月初,江西北部的马当、彭泽相继失守,泰和已不是安全之地。8个月后,浙大再度西迁,经过40多天艰难跋涉,于1938年10月底到达广西宜山。在宜山驻足一年零四个月后,浙大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了迁徙之旅。


1939年2月,竺可桢校长来到贵阳,恰遇陈世贤、宋麟生两人,他们力劝竺校长迁往湄潭。在细致的考察之后,竺校长决定将浙大迁到湄潭——至此,浙江大学结束了两年多颠沛流离的西迁之路。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光辉的七年。在湄工作和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45位,其中有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代精英,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卢鹤绂、陈建功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主要论文在湄潭成稿,他们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潜心研究,孜孜以求,成就赫然。他们不仅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还为贵州黔北以及湄潭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精英学术誉天下,

正气中天岂可掩!

天降大任劳筋骨,

熊熊火中得涅盘。


浙大西迁是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是“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深刻诠释,是浙大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家谱。“西迁”虽往事,“求是”已永恒,重走西迁路,共铸求是魂!



推荐文章
加措上师语录  ·  觉悟的勇气:宝贤 快乐的主妇
18 小时前
加措上师语录  ·  河流入海,不会一直是笔直的
昨天
加措上师语录  ·  现在所做的,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2 天前
知识星球精选  ·  2025年,最适合去哪里搞钱?
3 天前
元芳周期交易午评  ·  12.18午评 | 半导体出利好,止跌反弹开始领涨!
4 天前
正安001  ·  正安,又被点名表扬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