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立刚本人
雷立刚,“70后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互联网早期最著名写手之一,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大奖。著作《万物枯荣》广受股民好评。 雷立刚从事职业投资多年,结识大量股市顶级高手。愿把对市场的的理解、复盘与技巧、及众多高手朋友们投资经验,尽力分享于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雷立刚本人

碧桂园:说好了要做房企里的沃尔玛,不小心却成了地产界的拼多多

雷立刚本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8-01 13: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第二个蓝字 雷立刚 关注本公众号

陪伴你做与众不同的思考

作者既如草芥,又似微尘,却未敢自轻自弃,以笔写心。此文未必高妙,但出自肺腑。诸君阅后,若有共鸣,先关注,再转发给更多的人,为开启民智,尽绵薄力量。你我虽是平民之身,却自有我们不平凡之心。


世事总是无常,初心总是难觅,

以前的小甜甜,如今却叫做了牛夫人。



主笔 /  雷立刚    版面 / 炘垛海    编辑 / 玛柯卓果

订阅号 / 雷立刚 (ID:leiligang2022)



建筑只是一门科学,永远成不了快速消费行业。

任何违背科学规则的冒进,难免迟早付出代价。


看一个人是否真的强大,不是看他顺风顺水时如何,而是看到面对挫折时,表现出怎样的态度——是谦卑反思,还是傲慢前行。


碧桂园的老板做了很多善事,然而,做善事并不就意味着一生平安。眼下的危机,对他真的是一个坎,或者说,是他生命中的一次挫折。


希望他能安然度过。



1


众所周知,2015年,碧桂园已经超越万科,成为宇宙第一房企。

而最近3年,在许多地产公司收缩之际,它却证明:天空才是尽头。

这一切,靠的什么?

靠的,就是它那如同永动机般不知疲倦的高速发展能力。

纵观碧桂园近十余年的历程,也就是最近的这一波舆论冲击,让它第一次慢了下来。


先回顾一下,碧桂园如何一路走来,
其成功秘诀何在……


碧桂园的成功秘诀,一是注重体量,以规模取胜;二是注重成本,以精打细算为至上核心。


其实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规模越大,成本自然越低,但是,要上规模,需要很大面积的地块。


规模效益


在一线城市,无论是地价的昂贵,还是客观上稀缺大规模的连片地块,显然都使得“上规模”很有难度。

而到3-5线城市,尤其是那些小城市的偏僻处,拿地一是便宜,二是可以延绵成片,从而实现“造城”目标。


为了尽量选择偏僻低价土地,从而极力降低地价,碧桂园成了各个小地方的“拓荒者”,和恒大共享“三四线之王”威名。

只不过,碧桂园甚至伸向了比4线更小的城市,做得比恒大更为彻底。


拿下偏僻土地之后,碧桂园的套路,是通过“一条龙式造城”的形式,使得偏僻的土地因其所造“新城”体量巨大而内生出商业价值,进而提升土地价值,使得低价所拿的偏僻土地,获得巨大的增值。


在战术层面,碧桂园采取全包全揽,吃光整个环节所有利润的办法:

从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到销售、装饰、物业服务……任何一个产生利润的环节,都由作为碧桂园自己包揽,肥水不流外人田。

它甚至还有一个全国排名前三的管桩厂,更精打细算的是,员工食用的家禽和青菜,也都是碧桂园的农场自己产出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见,碧桂园走的是:即便刻意去偏僻地域,获得低廉地价,却依然仍极致控制成本的路线。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带有乡土气息的勤俭与狡黠。


至于如何去控制成本,碧桂园双管齐下:

一是把钱花普通买家最看得见、最重视的地方,而非专家、业内精英所关注的细节。

二是快速建造、快速销售、快速回款,也就碧桂园杨老板反复强调的“高周转”。


此外,碧桂园还得益于和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其实这并不难,因为碧桂园广泛撒网于3-5线城市,在小地方,碧桂园纳税绝对是当地最大户之一。在很多县,碧桂园纳税排在前5名。因此,碧桂园和小城市的政府关系往往很好,获得当地政府不少扶持。

在讲究人情与关系的中国社会,碧桂园的模式很适合中国的国情。


以上,或许就是碧桂园得以持续高速发展的秘诀。



2


然而,在我看来,以上对碧桂园成功的总结,其实依然流于浅层。

或者说,以上无非是战术层面的胜利。

真正使碧桂园远超同侪的,其实在于它在2015年起,执行了一个大胆而正确的战略。


在2015年,碧桂园与拼多多,
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
从此,二者如此相似……


事实上,碧桂园真正和其他房企拉开距离,是从2015年下半年起。

2015年下半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出现了一个奇迹:房价在百尺竿头,更翻一倍,

世人永远后知后觉;

世人永远因结果而继续盲从于趋势;


当北京、深圳的房价又涨一倍,而3线之下的小地方房价原地踏步的2015-2016年初,一种声音广为流传,并为大众所接受:


一线城市因为外地人多,需求大,房价虽高,却还会一直攀高;

而三线及更小的地方,因人员流出,房价虽低,却还会继续降低。


正是这种声音,使得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有房族,并不舍得在最高位卖出手中房产。等他们蓦然惊醒之后,却发现房产已经失去了流动性,根本卖不出去了。

这也难怪,因为全世界任何商品最癫狂的高点,真正兑现到利润的人,不超过1%。这是客观规律,无论是曾经的荷兰郁金香,还是2016年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产,击鼓传花中,必然绝大多数人被这样那样的麻醉剂所麻醉。

清醒的人,永远是极少数。


碧桂园,或许就是彼时的极少数。

在无数人继续疯狂追捧一线城市的天价房产时,它却出人意料地转向3线及更小的城市。

提前洞察到3、4、5线城市的商机,全面布局3至5线城市。

在所有人叫嚣着“消费升级”的声浪里,碧桂园却冷静地逆风而行,选择了去全身心拥抱“消费降级”,不得不说,体现出了罕见的战略判断能力。


在一片欢歌声中,消费降级却突然来袭

越早洞察到的企业,越占有先机


2016年下半年后,一线城市房价完全凝滞,有人说这是国家控制使然,我却认为,这是民众的消费能力,已经被彻底消耗使然。

不仅民众的消耗能量已经被彻底消耗,甚至民众上杠杆的能力,也已经被彻底消耗,已经背负沉重的房贷,每个月薪水收入的大部分,都在归还按揭款,不敢轻易旅游,甚至不敢得病,试问,即使不限购,又还有多少人,有能力再上杠杆去继续买房?

这种情况下,与一线城市相比,大幅低廉的价格,使得3-5线城市的房产,成为刚需的首选。

因此,2016-2017年,3-5线城市房产量价齐升。

由于准确踏准了节奏,碧桂园赚得盆满钵满。

大幅与排名第二的房企,拉开了差距。


当然,这也恰好与国家在3-5线城市力推棚户区货币化拆迁有关。

但应该说,这个政策,只是火上浇油。

最本质的原因,还是3至5线城市民众多年累积的财富,在各种心理层面和认知层面的撞击下,在2016、2017迸发出巨大的购买力。


所以,归根结底, 战略上领先于地产界其他房企,发现3-5线城市的巨大机会,主动进行“消费降级”,是碧桂园在过去3年,获得如此巨大成绩的最核心原因。

碧桂园过去3年的惊人销售额,属于战略眼光上所应得的嘉奖


关键时刻,最重要的其实只是眼光


其实,同样在2015年下半年,另一家和碧桂园完全不同领域的企业,悄然面世,它叫拼多多。

拼多多 那时很小,而碧桂园很大。

拼多多 是电商,而碧桂园是地产。

看起来,似乎相隔千山万水,

然而,它们却最终殊途同归,这源于它们执行了同一个战略——


当所有人在2015年下半年及2016年,高歌着消费升级时,

他们却选择了消费降级。

当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一线城市,投向精英群体时,

他们却投向3-5线城市,投向5环之外,投向中国最广袤的小地方。

因为,那里才是最真实的中国需求。


正是因为这一战略眼光的胜出,于是,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过去3年,取得了奇迹般的成长。

这,是上帝对眼光的嘉奖。

但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不谋而合的过程中,碧桂园离初心中的沃尔玛越来越远,却与坐拥大量山寨产品的拼多多,在产品质量上,越来越被人们质疑。



3


2018年以来,网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碧桂园业主,对碧桂园商品房进行投诉的现象。多次发生碧桂园业主要求退房的情况。

这些,在网络上随便一搜,就可以发现大量信息:



实际上,不仅碧桂园,全国许多房产公司所开发的项目,质量存在瑕疵的为数不少。但是以往房价不断上涨的时期里,业主多数选择默默承受。


一方面因为,大的房地产商普遍有很强大的法律团队和公关团队,别说楼房质量这么常见的投诉,更大的新闻, 都能捂下去。所以,势单力薄的购房者往往难以应对。

另一方面,在房价上涨阶段,走法律程序更亏——就算胜诉了,法院一般判定开发商按原价退购房款给业主,顶多再加个利息,但是这几年房价都翻了多少了,告赢了等于把房子贱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巴不得你走法律程序,他们不亏钱还能倒赚一笔。所以,业主即使遇到豆腐渣,也只有忍气吞声。


然而,今年房地产市场价跌量减,人们不再普遍预期房价还能上涨,于是,一旦遇到交房后发现质量欠佳,往往齐声呼吁退房。


如果说,对产品的投诉,已经让碧桂园十分麻烦,那么,近期接连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则将碧桂园架到了火上:


2018年4月7日,广西崇左碧桂园项目二期一工地发生塌陷, 致1死1伤;

6月24日下午16时40分许,上海市一个碧桂园小区在建工地发生事故,导致一死九伤。

7月2日,河南省安阳市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火灾;

7月12日,杭州萧山碧桂园前宸府项目发生基坑坍塌;

7月19日,河南省浙川碧桂园工地发生火灾。

7月26日晚间23时40分许,受特殊天气影响,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碧桂园·城市之光项目工地发生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经当地有关部门紧急救援后,共有16人被救出送至医院救治,有6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人伤情危急、2人伤势较重,其他人员生命体征平稳。


以上安全事故,使得社会对碧桂园的关注度,大幅聚焦。

而投资者,则从中嗅到危险,对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产生质疑与担忧。

资本市场是最敏感的,尽管碧桂园高管们在过去一个多月,频繁回购和增持,合计买入了10亿港币:


6月27日,碧桂园回购了800万股,回购均价为12.79港元,耗资1.02亿港元。

6月28日,碧桂园又回购了1500万股公司股份,回购均价约为12.41港元,耗资1.86亿港元;

6月29日,碧桂园按每股13.02港元-13.8港元回购3000万股,耗资4.08亿港元;

7月10、11日, 碧桂园集团副主席杨惠妍连续两日增持碧桂园2500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56.81%,累计买入约3.26亿港元。

……

但是,在2018年7月30日,碧桂园依然出现股债双杀。 碧桂园港股股价跌幅7.47%, 同日,碧桂园2025年到期的美元债,创三周来最大跌幅。

昨日碧桂园股票小幅反弹,但今日(8月1日)截至中午,再次下跌5%左右,已经跌至11.6港元上下。之前碧桂园高管买入的股票,已经悉数被套。


这带来一个沉重的问题:

消费降级,是否必然会导致 产品质量差?

理性的声音说:从理论上讲,存在既便宜,又质量良好的商品。

但是,人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人类是贪婪的动物,理论上能做到,在现实世界里,如果没有严刑峻法去规范,如果没有繁杂规则去约束,那么,对利润的贪婪,往往使消费降级与“山寨”、“次品”、“劣质”等如影随形。


鱼与熊掌,可否兼得?


碧桂园目前所陷入的困境,或许就是消费降级后的一个呈现。

而因商品数量繁多、单一商品不像房产这样沉重,所以顾客容忍度也就更高的拼多多,如果不改变一味消费降级的路子,未来最终又会怎样?


以上,都是这个时代里,呼啸而来的残酷现实,所发出的无法规避的拷问。



经济学上一般认为,“消费降级”发生在经济衰退期,例如1930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人们发明了午餐肉,去代替新鲜的肉类。雷立刚认为,企业的良知,是容忍用午餐肉去代替新鲜肉,但不可以用烂肉、腐肉,去代替新鲜肉。然而,不幸在于,由于缺乏监督和约束,逐利的本能何人性的贪欲,会驱使商人用腐肉、烂肉,去代替新鲜肉,如果这样,这种“消费降级”,就是一场灾难。


人生也罢,企业也罢,都有两面:一面是功名利禄,一面是世俗烟火 二者间的平衡,才是真正的消费降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致杨国强、黄峥们”




- END -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雷立刚 百万阅读 爆文(点击可直接跳进阅读):


拼多多成就了80后新首富及段永平们的富上加富,却不小心泄露了中国最底层的贫瘠

(微信公众号阅读数已高达167万,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为了根除造假疫苗,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孩子们的安全,即便我们没能力让禽兽们入狱,但至少我们有能力让禽兽疫苗公司破产!

(微信公众号阅读数94万)




雷立刚近期其他热文(点击可直接跳进阅读):


当权贵们向崔永元开炮反攻,此刻,支持崔永元就是支持我们自己


爷爷,爸爸,谢谢您们杀我之恩


中兴通讯的员工们,嗟来之食如此美味?瞧你们那满脸的陶醉!


普吉岛海难暗示,中国人若再没血性,更多灾难将会发生!



雷立刚更多文章,见

雷立刚主要作品链接

(点击上一行的蓝色字链接,可直接跳进阅读)



欢迎长按下图里的二维码关注本订阅号




如果您觉得此文观点有益,

请花1秒钟的时间,

把它转发你的朋友圈里!

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接力下去,拒绝冷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