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梅斯皮肤新前沿
皮肤新前沿是梅斯医学的子频道,致力于为皮肤科医生提供前沿资讯、研究进展、会议内容、专家采访、临床指南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梅斯皮肤新前沿

特应性皮炎皮肤合并症系列:脂溢性皮炎

梅斯皮肤新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7-05 19:50

正文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SD)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所以将其命名为脂溢性皮炎,是因为该病主要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即皮脂腺丰富的皮肤区域,如头皮、面部(尤其是鼻翼两侧)、耳后、胸骨前区、背部等。SD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结痂。患者在自觉症状方面有一定差异,轻度瘙痒或者无明显瘙痒。



SD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四个方面原因有关。第一,皮脂分泌过多。SD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区域,提示皮脂分泌过多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过多的皮脂可能为嗜脂性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马拉色菌过度定殖,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共生酵母菌。SD患者皮肤上的马拉色菌数量显著增加。马拉色菌可能通过代谢皮脂产生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导致皮肤炎症反应。第三,免疫反应异常。SD患者本身也伴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微生物菌群失衡。马拉色菌增殖可进一步促使机体表现出过度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应答。这种反应包括T细胞激活和促炎因子释放,如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一步形成及加剧炎症。第四,遗传及环境因素:SD同样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特定环境因素(如寒冷和干燥天气、压力、疲劳和油腻饮食习惯等)的作用下,患者皮脂腺功能异常,从而诱发疾病产生。

特应性皮炎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


我们经常观察到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患者在皮脂溢出部位(如头面部)出现SD样皮疹,所以AD合并SD并不少见,我们也称之为SD样AD。产生这种现象可能与以下两大因素有关: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AD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在皮脂的作用下,这种受损的皮肤环境可能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免疫系统异常。AD和SD都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AD主要以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有关,而SD则与皮脂分泌增加和真菌(如马拉色菌)的感染相关。两者的免疫反应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使得AD患者更容易发生SD。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1. 局部治疗:

①抗真菌药物:针对SD,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咪康唑等,这有助于减少马拉色菌的定殖。部分发生在头皮的SD皮疹,还可以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洗发剂(如酮康唑洗发剂、二硫化硒等),可以有效帮助控制病情。

②外用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和瘙痒,但应注意长期使用的副作用。

③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均可用于SD的治疗。


2. 口服药物:在外用药物控制不佳情况下,如有明确的真菌阳性证据,可酌情考虑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另外,如炎症反应剧烈,可同时使用抗生素如米诺环素或者免疫调节剂予以有效抗炎,但以上药物的使用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防和管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