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英讲书
阅读改变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运维  ·  再见,CDN 巨头:Akamai 宣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英讲书

“野生”的刘晓庆和矫情的李小冉

精英讲书  · 公众号  ·  · 2025-01-16 11:08

正文



刘晓庆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你会发现,原来74岁的女性,也可以活得自自在在、妥妥贴贴;反观47岁的李小冉,则显得过于矫情和刻意,仿佛温室的花朵。我算是明白了“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真的有道理。



这段时间,刘晓庆又火了一把,原因不再是被曝光所谓“绯闻”。她参加了一个叫做《一路繁花》的旅游综艺节目,在众多的明星中,由于一系列“清流”般的正能量言行,让她又出圈了。


节目中,另一位女明星李小冉当面开怼,输出10分钟以上,刘晓庆表现出的那种超强的情绪稳定,理性从容,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的良好素质,令观众叹服。她的表现,正应了那句话“别看过了这么多年,你奶奶还是你奶奶”。


说起刘晓庆,想必你也不陌生,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还在改革开放初期,她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出演过轰动一时的电影《小花》和《芙蓉镇》;1983年的央视春晚上,她已经拿着话筒做主持人了。


这次参加节目,队伍里虽然还有向太、蔡明、倪萍这些名人明星,可不论从哪个角度衡量,刘晓庆依然有资格做核心。我在想,即便不被众星捧月,她说的话至少也会让别人足够重视吧。


《人生不怕从头再来》 作者:刘晓庆 版本: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11月

没想到,开始旅行后,却看到了一个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刘晓庆。她当起了领队,一路上也不要谁照顾,自己的行李自己搬,走路带风,能吃能睡,还特别能扛事。光看节目,你根本想不到她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这样的老人谁不爱呢?


反观同行的李小冉,有些够呛。体力不太行,活力不太足,抱怨还很多。吃完饭就说腰疼,到了酒店就躺倒,遇到困难,还没解决,焦虑就写在脸上。整个人显得没有精神,活力欠奉。



虽然我也喜欢李小冉,她是内地娱乐圈为数不多的有演技有颜值的女明星,当年就是因为看了她主演的电影《植物园》,被她塑造的有层次有深度又有个性的女主圈粉。但就事论事,从节目中看到的两个人在细节上表现出的那些迥然不同的风格后,我还是支持刘晓庆。


例如,节目里,由于经费有限,剧组规定了一个消费总数。可是由于部分嘉宾带的行李超重,下飞机就先被扣除了6000多的行李托运费。为了节省经费,可能也是出于对自身形象的管理,李小冉提出“不吃午饭”。因为有一个节省的“政治正确”,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刘晓庆反应过来后,立刻坚决地表明态度:“不行。”去酒店的路上,她还提醒大家放下行李后立刻去吃饭。吃饭时直接告诉服务员:“加米饭,多加点鱼,现在不够吃。”还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我一个人就能吃一条鱼”。


难怪网友们说,假如要选一个旅游搭子,绝对选庆奶。哦,不对,现在大家都叫她“庆帝”了。


你可以看到,刘晓庆身上那种旺盛的生命力,说得通俗一些,她就像“野生的”,不论顺境逆境都能活,还能活得好好的。这种特质在她的自传《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就已经充分呈现了。


这本书讲述了她从光鲜亮丽的女明星瞬间跌落,成为秦城监狱的囚犯;由忧惧傍身债务缠身的前科人员化身“横店第一漂”的完整心路历程。


由于坐过牢,没人敢再请她,她就跑龙套,从群众演员做起,只要有钱挣,哪怕一天只有50元戏,她也接。谁能想到,她曾经是一个无限风光的日进斗金的大明星呢?


她说,经历了牢狱之灾后,“我咸鱼翻身,浴火重生,蜕变成一个伟大的女人。”


读这本书,你会在心里留下一个深刻的烙印,那就是这个女人真牛。


一般的作家写自传,很容易流于自恋式的炫耀,或者被迫害的妄想症里,以至坊间有一个说法,轻易不要去读自传,因为传主出于各种各样的私心,往往会在书中美化自己,没什么真话。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归因理论,人在失败时,往往倾向于“向外归因”。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会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和他人,以使自己获得某种自洽。


刘晓庆就不同了,她没有纠结和内耗,也没有自艾自怜和怨天尤人,而是转而向内,真的去反省自己的错误,找准症结并加以改进。


她在书中总结说,当年之所以翻车,有社会的大势,有年轻的轻狂,还有对他人的不够宽容的原因。这样的反思,放在今天都非常难得,你就可以理解,节目中看到的那个刘晓庆,并不奇怪。


我想,身处逆境仍保持理性客观静的人生观,愿意把自己的辉煌过往清空归零从头来过的空杯心态,人生任何阶段都不纠缠于细节陷入负面情绪的豁然开朗,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执行力,都是她能够涅槃重生,东山再起的重要原因吧。


书中还有一段话:“我曾无数次被打倒,可是我绝对不会被打败……我坚韧不拔,生命力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昆仑山上一棵草。”深以为然。


这段话 形象地诠释了一个女性不论面临多大麻烦,不管是牢狱之灾,还是无人问津,乃至被各种攻击,都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坚韧。我更愿意称之为“野生”精神——正如刘晓庆分享自己的生活哲学时所说:“今天的大事,在明天看就是小事”,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一种知世而不世故,久经历练的大格局。


这些年来,国内互联网有关女权的言论非常多,个别理论家们不妨直接学学刘晓庆。自强自立,自信自爱,挨得了打,也上得了台;放得下身段,也扛得下大事。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女权该有的样子。


哪怕过了七十岁,我依然一路繁花、一路开挂,绽放光华,啥也不怕,这,同时也是刘晓庆给到我们所有人的启示。



延伸阅读:刘晓庆说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我跟很多代的导演都合作过,应该是从第三代导演到现在的……第十代?我都合作过。《瞧这一家子》以后,拍《原野》,再后来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都引起了轰动性反响。慈禧的角色我演了四次,武则天我也演了四次。我的表演就进入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时期。


当时电影非常繁荣,光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就有四大帅、四中帅、四小帅。摄影师也是四大帅,演员也是这样,几朵小花,一茬一茬的。当年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是亚洲的第一大制片厂。《大河奔流》都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今天没有人能够想象,那时候我们所有的导演、演员、电影各个工种的人都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院里,所有人都随便走在路上,天天碰见的大腕都是熟悉的邻居。


北京电影制片厂每个礼拜都会放观摩片,有的是外国电影,有的是中国电影,放的时候全体员工都会来看。如果你的电影好,大家夸奖你是不论辈分的,你在这个院子里走路,都会看到有人跟你点头,说特别喜欢你的那部电影。也有好多不认识的,都是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泰斗们。


那时候,人们的关系简单,没有太多的架子。我最早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去试戏,因为是个新兵嘛,又从四川来,普通话本身就不会说就坐在那等,在一个房间里。一会儿门开了进来一个中年女干部,她坐在那,我们都没说话,不知道说什么,我也不敢说。


一会电话铃响了,她就接起来说,“喂,我是王晓棠”。我一下就站起来了,她就是王晓棠!一会儿,王心刚啊、张勇手都进来了。每个电影院都贴满了他们的照片,每个人都是我的偶像,突然全部出现在面前。后来很快我就跟他们一起合作了。还有赵丹啊、孙道临啊。北京、上海,一北一南,我都与许多大导演、大演员合作过。


我们来了,都是一些小鲜花、小鲜肉,很青春,可塑性很强,完全是一张一张的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他们看到我们也很开心,所以我们成了忘年交。我经常跟陈佩斯、葛优还有管虎他们说,你们应该叫我小姑,因为我跟你们的爸爸是同事。出道早啊,管宗祥啊,陈强老师,都跟我是同事,都是我的男闺蜜。



【资料来源】尹鸿《一个人的电影史:对话刘晓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