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功夫财经
中国财经新媒体第一平台,集结了时寒冰、李大霄、马光远、王福重、胡润、琢磨先生、肖锋等各路大侠,每早呈上最精辟的财经事件解读。更多精彩前往优酷搜索“功夫财经”,新浪微博关注@功夫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陶博士2006  ·  241019 牛市还在吗? ·  4 天前  
神嘛事儿  ·  天下大势越来越复杂了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功夫财经

苏小和:高利贷,舆论风暴中的无奈与温情

功夫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9 06:30

正文



 文 | 苏小和


阅后即焚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总是很稀缺。物以稀为贵,当有人做民间借贷的生意,货币的价格,也就是利息,就只能高走了。

一说起高利贷,大家都义愤填膺,想杀人的心思都有呢,这都是我们打小的时候被我们亲爱的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教出来的。

一说起高利贷,我们就想起剥削这个动词,好像有钱人都是坏人,穷人都可怜。一说起高利贷,好像我们只接受靠劳动挣钱,靠吃苦流血流汗来挣钱,所有靠货币本身挣钱的路子,都是不正当的。


山东辱母事件,影响力甚大。读了几篇评论,有些失望。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显然可以细分为两个事件。其一是辱母引起的杀人刑事案件。其二则是以高利贷为关键词的民间借贷事件。我对第一层面的刑事案件没有发言权,不属于我的专业,常识告诉我,即使这位母亲十恶不赦,已经判了死罪,似乎也没有理由被人侮辱。如此,我就着我的专业视角,讲讲高利贷这件事。

我的观点很简单,高利贷,作为一种民间的借贷形式,古已有之,本来没有任何问题。但为什么高利贷会闹出这么大的命案来呢,资料显示,每年在高利贷问题上闹出的人命官司,不知几许。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事情需要辨析。

高利贷这个事情,细分起来,显然有三件事。第一是高,第二是利息,第三是货币借贷。学过一点经济学的人想必都知道,任何东西理论上都是可交换的商品,理所当然,货币本身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货币就存在价格,所以货币的价格就是利息。如此,既然说到价格,市场的行情肯定是有高有低,有涨有跌。这些都是常识,一般人一说就明白了。

我的意思是说,既然我们总是说高利贷,显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现象,即低利贷。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听不到这个词语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货币作为一种商品,总是很稀缺。物以稀为贵,当有人做民间借贷的生意,货币的价格,也就是利息,就只能高走了。

我的这套简单的分析,意味着我在说一个简单的现象,高利贷的现象之所以存在,纯粹是一个市场反映。我们都知道,这些年政府一直在呼唤金融改革,银行业改革,其中有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利率市场化。如果哪天中国的银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利率根据市场的需求自由浮动,我想,高利贷这个具有贬义的词语,或许就不见了。

各位,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说起高利贷,大家都义愤填膺,想杀人的心思都有呢,这都是我们打小的时候被我们亲爱的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教出来的。可不是么,一说起高利贷,我们就想起葛朗台,这个放高利贷的坏人,又吝啬,又狠毒。一说起高利贷,我们就想起剥削这个动词,好像有钱人都是坏人,穷人都可怜。一说起高利贷,好像我们只接受靠劳动挣钱,靠吃苦流血流汗来挣钱,所有靠货币本身挣钱的路子,都是不正当的。

我把话说到这里了,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山东辱母事件的影响力 ,能够在人们义愤填膺的时候,有人认真思考一下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大量的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忽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想这件事儿,就没有白白发生。否则,以现在大家愤怒的样子,估计也就是个梁山好汉的思路,大家急躁,愤怒几天,该变的没有变,愤怒变得毫无意义,所有人团结起来不长进。呵呵,这似乎一直是我们的套路,玩了一百遍,大家还不嫌陈旧。

说两个高利贷的优美案例吧。

大家都去过山西平遥,看过乔家大院,可能大家都羡慕当时的人三妻四妾,大红灯笼高高挂,老婆多得睡不过来,但别忘记了,当时山西的各路钱庄,做的就是高利贷的生意,而且大家都发财了。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朝廷没有金融管制啊,民间的金融借贷因此拥有了市场的自由度和必要的均衡性。

话说得太专业了,没人爱听。我再给大家讲个有钱人的故事。说的是胡雪岩,他也是开钱庄的人,也就是说,高利贷也是他发财的主要手段之一。当其时,很多人都信任他,不仅各路官员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让胡雪岩打理,实现利滚利,好玩的是,当时的朝廷一度没钱花,想找外国的洋行借点钱花花,但这些在中国上海滩开银行的外国人,居然不买朝廷的面子,理由是朝廷缺少信用。所以有人就给朝廷出了个主意,请胡雪岩出山,去找外国洋行借钱。朝廷一听,觉得靠谱,于是乎,胡雪岩出面,去找外国人用比较低的利息借钱,然后从中加了利息,再借给朝廷。看到没有,胡雪岩做的就是比较高级的高利贷生意。朝廷认,外国人也认。为什么,一是因为朝廷不搞金融管制,二是胡雪岩这个人有信贷资质,大家都认可这个人的信用,第三则是外国人认为高利贷是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的正常反应。

三条看上去,各个都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常识。可惜的是,今天难得出现这样的优美局面了。


七嘴八舌



在大多数人眼中,放高利贷者既凶狠又可恶

今天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另外视角下的放贷者

对于他们,你是理解还是厌恨?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把你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  本周热文推荐  -

关注功夫财经,回复「热文」,马上查看:

1.《时寒冰:疯狂时代话疯狂》

2.《琢磨先生:不同资产的人,该分别如何进行理财》

3.《狮刀:别看不起直播,它带来的远不止乳沟和大腿》




文章版权归“功夫财经”所有

欢迎转载分享

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

▼点个赞,希望优美局面能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