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技美学  ·  全球最薄折叠旗舰!OPPO Find ... ·  2 天前  
科技美学  ·  全球最薄折叠旗舰!OPPO Find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暖城行动2020 | “白塔寺论谈”2020主题活动之“老城·新街” | 交流会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20-10-16 17:41

正文

内容来源 | 世界建筑


“白塔寺论谈”由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和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共同主办,由“白塔寺再生计划”实施方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寓意“坐而论道、谈笑风生”,致力于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西城区落地实施提供一个权威解读、经验分享、思想碰撞的平台。


“白塔寺论谈”2020主题活动之“老城·新街”于9月26-27日在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举办。论谈活动共计4场,共邀请十余位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和交流对谈,分别从控规实施、老城保护、街区更新、民生改善4个方向展开讨论,综合探讨老城未来的可能性。 “白塔寺论谈”交流会上半场以“老城保护·永恒的遗产、变化的生活”为主题,论谈由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拓主持。交流会下半场以“街区更新·存量空间的品质提升”为主题,由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茹主持。受邀演讲嘉宾包括: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胡新宇、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文与创意研究所副所长齐晓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设计师宋维卿、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北京道朴文华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77文创创始人王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项目经理,东城区东花市街道责任规划师张喆、新街口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海龙。

主持人: 岳   拓

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新宇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

题目:从一个国外案例,看北京老城保护——永恒的遗产和变化较小的生活


本次分享胡新宇老师从传统人居环境的共性原则开始,和大家分享了彭布里小镇——这个查尔斯王储非常在意的项目,以及其所观察到的一些或许对北京老城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


首先,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网红”文旅景点的成功可能有几点要素:第一,是不忘初心,要记得我们文化的根在哪里,即“原真性”。第二,是城市发展的整体性策略、整体性考虑。第三,是从细节的角度考虑,“尽精微:小而美”。


英国彭布里小镇的营造,充分体现了几点很重要的原则:(1)混合建筑功能;(2)人性化的建筑尺度;(3)创造社区当地就业机会;(4)通过设计,增强社区凝聚力;(5)社区营造需要耐心。值得借鉴的具体设计细节有:对既有建筑予以保留、注重住宅建筑的不同样式与风格搭配、注重交通分级,合理规划路网、尝试有趣的交通管控方式、为道路尽头打造一道风景、完备的公共设施、打造更多半露天的活动空间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建筑形态到文化气息都与北京老城迥然不同的案例,但是其精神内涵和北京老城又十分相通。


齐晓瑾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文与创意研究所副所长

题目:老城生活的居民视角


2019夏秋,齐晓瑾老师团队和法国社会专家Veronique Flanet、北师大民俗学家鞠熙老师团队一起,使用古城居民生活调查问卷对位于山西的祁县古城进行了抽样访谈。这个源自法国古城调查的问卷非常细致,站在居民视角,从5个方面勾勒城与人的整体性格。


在古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这份以居民为主体出发的12页问卷含65个问题,包含家户、居住情况、邻里、对古城的感知和愿景等5个方面。在法国开发署的这个低息贷款项目设计中,社会经济调研将导向后续的政策制定,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等提供扎实的现状分析基础。


这个问卷更多考虑的是人——它理解只有居民留下来,才能够保证文化品质及其延续性。其中最突出的是想了解人居住的困境和对地方的情感联系,问卷设计里包含了对古城的深入理解。


宋维卿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设计师

题目:对话:南锣鼓巷的“后腾退时代”


本次分享围绕南锣鼓巷四条胡同在“申请式腾退” 后的难题与挑战,面向未腾退的直管公房留住居民展开了全覆盖、地毯式的访谈调查,针对未腾退原因、自建房现状、院落修缮整治、平移置换等展开“对话”并分析现状,旨在推进南锣鼓巷文化精华区建设的进程中,同时全面关注老城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复杂的现实民生,在探索“共生院”模式下的胡同新生活中,以期切实为有效制定政策与下一步实施方案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与有力支撑,从而将南锣鼓巷推向一个实质性的“后腾退时代”。

主持人 李   茹

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晓蕾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

题目:基于社区营造的老旧社区景观微更新途径探索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城市微更新关注空间重构和社区激活、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尤其对于老城区而言,复杂而丰富的社会现状和历史文脉要求多元化的微更新途径。


侯晓蕾老师结合近年来在老旧社区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实践,介绍并分享了自己和团队对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景观微更新途径的研究探索。景观微更新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平民的景观、百姓的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对老旧社区的小微空间进行设计和艺术提升。希望通过艺术和设计的提升,微介入的方式使这些“平民的花园”得到提升和再生,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味道,并结合其可持续创新机制,综合探索老旧社区的景观复兴之路。


王雷

北京道朴文华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77文创创始人

题目:77文创的城市更新实践分享


王雷老师分享了近年来在核心城区所做的文创园区项目实践,以及文化运营层面的经验。77文创,作为文创场景的打造者以及文创生活的营造者,持续地关注有机更新,关注激发城市活力,旨在重塑文创生态,打造文创地标,这几年也围绕上述方向打造了一些主题园区。77文创近年来最重要的不光是聚焦存量空间的开发和运营主题,更多是在文化内容和产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从发现存量的文创资产到将其变成主题文创园区,再聚集核心的文创资源,最后深入到文创产业的研发和运营,在这个闭环中,园区本身的生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77文创国子监是以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为核心的一个园区。美术馆的屋顶花园利用废弃材料做了屋顶菜园以及屋顶立体绿化。2015年我们把雍和宫园区这个废弃的童装厂改造成为了科技创新孵化器。后疫情时期,77文创生活节给北京的文艺青年以及文化爱好者带来了很多欢乐。利用排练中心、屋顶平台、前院和后院、空中连廊等各种空间,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以表演艺术为核心,融合了表演艺术里很多的门类。每年的生活节都是非常欢乐的海洋。文化经营方面的工作有77精酿和缘庆书苑等,也有很多的活动在这里举办。


希望园区不光只是一个产业聚集地,而是能更多地为北京增加更多的文化内容,增加更多的文化活动,让大家在这样的空间里享受更美好的文创生活。


张喆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项目经理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责任规划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