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宝安发布了西乡街道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单元“工业上楼”项目历史违建物业权利人核实情况,此前该情况已进行公示,目前正式对外公布。
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单元“工业上楼”项目位于宝安西乡街道,拟更新方向为普通工业用地(M1)、新型产业用地(M0)等功能,拟更新单元用地面积35187.1平方米,规划容积132725平方米(不含移交政府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容积)。
此项目定位为高端产业聚集区,片区着力重塑制造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成为深圳“西协”战略的新兴产业集群节点。将建设4栋建筑,1栋25F的宿舍,1栋5F+25F的厂房,1栋21F的产业研发用房,1栋39F的产业研发用房+宿舍。
2023年5月份,宝安区西乡街道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单元“工业上楼”项目已经市政府批准纳入“工业上楼”目录,现该单元规划(草案)已经宝安区“工业上楼”项目建设工作专班2023年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
本更新单元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西乡大道与前进二路交汇处。
拟更新单元用地面积35187.1平方米,拟拆除范围用地面积35187.1平方米,开发建设用地面积22506.5平方米(不含移交政府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容积132725平方米(不含移交政府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容积),其中厂房73000平方米,研发用房40000平方米,产业配套用房15025平方米[含商业服务设施8000平方米(含地下商业4100平方米、食堂800平方米),配套宿舍7025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含地下)4700平方米。
另配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1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物业服务用房按照《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予以核定,不纳入公共配套设施。
本更新单元内移交政府新型产业用地(M0)用地面积12095.5平方米,规划容积74990平方米(含研发用房、产业配套用房等,在该用地土地出让阶段,根据需要可对指标进行微调,最终以政府审批为准)。
从平面布局示意图显示,项目包含4栋建筑,1栋25F的宿舍,1栋5F+25F的厂房,1栋21F的产业研发用房,1栋39F的产业研发用房+宿舍。
设计方案已出炉?
满足高端智造企业研发生产一体化需求
(以下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
今年4月份,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设计方案出炉。
据了解,s+s及联合体在本次国际招投标中脱颖而出,以全票优势获各方领导及专家的认可与支持,成为本项目中标单位并获得该项目设计权!
作为新型产业用地项目,此设计抛去以往传统的设计思路,主要从技术方面入手,在开发强度极高的用地中,满足高端智能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一体化需求,并寻求各个功能效率和舒适性的最大化。
▲总平面图
项目原有的用地规划把厂房统一放置于东侧地块,s+s在对周围环境条件以及扩大地块使用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腾挪出东侧15000㎡厂房至西侧地块,降低厂房层数,变为大小两个厂房1(东侧)及厂房2(西侧),平衡建筑大体量与狭小用地,同时赋予厂房2新的功能空间。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东侧厂房高度可降低5层,扩大厂房平面,也能在减少对北侧原有宿舍日照遮挡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且与南侧移交地块形成更加友好的互动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遵循规范要求,将塔楼和宿舍统一放在南侧地块,塔楼和新腾挪的厂房2(丙类厂房)之间形成了一个20m的友好间距。这样不仅保证了厂房的双面采光,在功能模式上也可独立运营,灵活出租,同时塔楼的品质也不会受厂房影响。
▲塔楼与厂房关系示意
在规划出最佳用地形式的基础上,我们也同样注重其产业布局形态的清晰明了,能满足产业研发一体化需求。我们将产业布局分为3部分,包括其原有设计要求的“总部办公”、“生产厂房”两部分,还包括我们拆分出来的新厂房,它将作为布局研发实验室及中试平台,推动产业创新。其中:
总部办公:以软件与信息服务和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引入具有产业主导力的龙头企业,为其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办公总部,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生产厂房:打造满足工业互联网、新能源产业等轻型生产要求的通用性厂房。
研发中试:布局研发实验室、中试平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串联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推动产业创新。
▲方案效果图展示(以实际为准)
总部办公设计上,采用无柱高效大平层的方式,采用上下收分的造型方式,同时利用核心筒退筒,使高低区同时获得较高得房率。11-13m进深的无柱大平层的市场适配性更高,除了满足基本办公需求,还可适配研发、金融科技、大数据、普通实验室等产业的科研需求,使塔楼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厂房策略,标准柱网、方正布局、高效节能是s+s在厂房设计上的主要特点。厂房采用9M*10M标准柱网,核心筒靠边布置以获得完整的操作空间,小厂房进深3跨,大厂房4跨,均为标准进深。附属空间布置在短边或长边局部,保证使用空间方正好用及灵活划分,且厂房长边有大量界面有自然通风采光,保证厂房舒适性。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方正的平面可根据需要灵活划分,更方便适应不同类型企业需求。
厂房内步行体系由2F与7F的空中连廊以及7部竖向楼梯组合而成,摒弃传统厂房封闭的空间模式,将厂房交通空间外露与城市互动,赋予了新的工业感和严谨的秩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