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魏涛非银资讯
专注非银金融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小镇青年们”为何选择拼多多?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魏涛非银资讯

【华西非银周报】投资业绩或为券商中报业绩胜负手;寿险预定利率或再度降档

魏涛非银资讯  · 公众号  ·  · 2024-07-29 08:00

正文

报告摘要:

本周(2024.7.21-2024.7.27)A股日均交易额6,325亿元,环比减少4.1%,同比减少18.7%。2024年三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6,492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18.5%。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8,310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减少5.0%。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14.2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97.98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两融:截至2024年7月25日,两市两融余额14,343亿元,环比减少0.80%,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10.68%。两市融券余额251.3亿元,占两融比例为1.75%。

本周(2024.7.21-2024.7.27)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下跌1.39%,跑赢沪深300指数2.28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8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下跌0.02%、保险板块下跌4.44%、多元金融上涨0.53%、互联网金融上涨2.06%、金融科技上涨0.68%。锦龙股份(+31.81%)、ST熊猫(+15.23%)、香溢融通(+8.14%)、仁东控股(+7.32%)、国盛金控(+6.83%)涨幅靠前。中国太保(-5.82%)、首创证券(-5.29%)、中国人寿(-4.50%)、四川双马(-3.80%)、海德股份(-2.94%)跌幅靠前。

券商:部分券商披露中报业绩,投资收益或为胜负手

27家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概况,投资收益或仍是决定券商业绩的分水岭 。据券商中国,截至7月27日,共有27家券商以预报、快报或未经审计财报的形式,披露2024年上半年业绩。其中,17家券商的净利润都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多在50%以上;有10家券商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2家实现扭亏为盈。分业务看,影响券商较多、且影响程度比较高的主要是自营业务。业绩增幅较高的券商,多数都表示,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实现较大增幅,带动业绩增长;业绩下跌的券商则提到,证券投资业务盈利下滑。其中,自营业务取得较好成绩的部分券商主要得益于加大了固定投资收益,东方证券、国元证券、首创证券都提到了该点;相反,自营业务拖累业绩的券商主要是权益投资业绩不佳,目前,谈及下滑原因,明确提到受权益投资收益影响的券商有光大证券、天风证券、国海证券。除自营外,主要影响券商业绩的还有经纪和投行业务,上半年市场交投活跃度回落,两市股票成交额下滑,同时,受到发行端政策影响,股权融资放缓,这使得证券行业经纪和投行业务承压,如光大证券和浙商证券均提到上半年公司投行和经纪业务收益有所下滑。除上述业务外,也有券商业绩或是受到减值损失影响。目前已公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券商有海通证券和国海证券,这两家券商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都在50%以上。

保险:寿险预定利率或再度降档,助力行业降低利差损风险

寿险预定利率或再度降档,助力行业降低利差损风险 。根据财联社和界面新闻,近日,传统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或将从3%下调至2.5%,调整期为1个月。投资型产品中,分红险的保证利率上限或调整为2%,万能险调整至1.75%,调整期为2个月。此前,已有险企率先下架了预定利率3%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应风险管控要求,泰康人寿在6月30日停售利率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1日推出“泰康尊享世家(增额版)2024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为2.75%。压降负债成本主要出于当下资本市场长债利率趋势性下行,险企为防范利差损风险的考虑。近日,央行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利率分别下调10个基点至3.35%和3.85%,国有六大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下调0.05个百分点,通知、协定和一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1个百分点,二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2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自然灾害风险。

1.非银金融周观点
1.1.市场及板块行情
非银及子板块的指数表现:本周(2024.7.21-2024.7.27)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下跌1.39%,跑赢沪深300指数2.28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8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下跌0.02%、保险板块下跌4.44%、多元金融上涨0.53%、互联网金融上涨2.06%、金融科技上涨0.68%。锦龙股份(+31.81%)、ST熊猫(+15.23%)、香溢融通(+8.14%)、仁东控股(+7.32%)、国盛金控(+6.83%)涨幅靠前。中国太保(-5.82%)、首创证券(-5.29%)、中国人寿(-4.50%)、四川双马(-3.80%)、海德股份(-2.94%)跌幅靠前。
1.2. 券商 部分券商披露中报业绩,投资收益或仍为胜负手

27家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概况,投资收益或仍是决定券商业绩的分水岭 。据券商中国,截至7月27日,共有27家券商以预报、快报或未经审计财报的形式,披露2024年上半年业绩。其中,17家券商的净利润都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多在50%以上;有10家券商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麦高证券和中山证券实现扭亏为盈。分业务看,影响券商较多、且影响程度比较高的主要是自营业务。业绩增幅较高的券商,多数都表示,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实现较大增幅,带动业绩增长;业绩下跌的券商则提到,证券投资业务盈利下滑。其中,自营业务取得较好成绩的部分券商主要得益于加大了固定投资收益,东方证券、国元证券、首创证券都提到了该点;相反,自营业务拖累业绩的券商主要是权益投资业绩不佳,目前,谈及下滑原因,明确提到受权益投资收益影响的券商有光大证券、天风证券、国海证券。除自营外,主要影响券商业绩的还有经纪和投行业务,上半年市场交投活跃度回落,两市股票成交额下滑,同时,受到发行端政策影响,股权融资放缓,这使得证券行业经纪和投行业务承压,如光大证券和浙商证券均提到上半年公司投行和经纪业务收益有所下滑。除上述业务外,也有券商业绩或是受到减值损失影响。目前已公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券商有海通证券和国海证券,这两家券商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都在50%以上。

1.3.保险: 寿险预定利率或再度降档,助力行业降低利差损风险

寿险预定利率或再度降档,助力行业降低利差损风险。 根据财联社和界面新闻,近日,传统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或将从3%下调至2.5%,调整期为1个月。投资型产品中,分红险的保证利率上限或调整为2%,万能险调整至1.75%,调整期为2个月。此前,已有险企率先下架了预定利率3%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应风险管控要求,泰康人寿在6月30日停售利率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1日推出“泰康尊享世家(增额版)2024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为2.75%。 压降负债成本主要出于当下资本市场长债利率趋势性下行,险企为防范利差损风险的考虑 。近日,央行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利率分别下调10个基点至3.35%和3.85%,国有六大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下调0.05个百分点,通知、协定和一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1个百分点,二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2个百分点。

五家上市险企2023年拟现金分红755亿元,同比增长超20%。 根据华夏时报,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纷纷公布2023年度分红实施方案。目前,已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两家公司发放2023年度现金红利,其中,中国人寿本次利润分配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21.54亿元(含税),发放日为7月11日。中国太保本次利润分配共计派发现金红利98.13亿元,发放日为7月12日。与此同时,中国人保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共计68.99亿元。新华保险拟向全体股东派发2023年度现金股利共计26.5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30.4%。中国平安将于2024年7月26日派发股息总额预计271.6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是唯一一家连续多年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险企,2023年10月中国平安合计派发中期股息约168.4亿元,2023年中国平安年度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440亿元。五家上市险企往年分红率普遍在30%以上,2023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分红比例均超50%,分别为57.57%、51.37%;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分红比例分别为36%、30.44%、30.29%。2023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明确鼓励现金分红导向,推动提高分红水平,同时,简化中期分红程序,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也明确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 我们认为,各上市险企加强分红,既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有望获得投资人对公司经营成果的认可,增强投资人信心,也有利于吸引投资人持续投入以确保保险公司维持充足的偿付能力

2.市场指标

A股成交: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6,325亿元,环比减少4.1%,同比减少18.7%。2024年三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6,492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18.5%。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8,310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减少5.0%。

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14.2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97.98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

投行:本周发行新股3只,募集金额25.2亿元;本周上市新股2家,募集资金13.9亿元。2024年至今,A股IPO上市49家,募集金额360.3亿元。2023年,A股IPO上市313家,募集金额3,565亿元。

两融:截至2024年7月25日,两市两融余额14,343亿元,环比减少0.80%,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10.68%。两市融券余额251.3亿元,占两融比例为1.75%。

自营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3.67%,中证全债(净价)指数上涨0.34%。上证指数下跌3.07%、创业板指下跌3.82%、科创50下跌3.95%、万得全A下跌2.74%。

股票质押:截至2024年7月26日,市场质押股数3,496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4.36%,市场质押市值为23,657亿元。

3.行业及公司资讯

【证监会:研究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举措】

近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北京开展专题座谈会,与10家在华外资证券基金期货机构、QFII机构等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中,各家外资机构代表一致认为,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证监会推出新“国九条”和“1+N”系列政策文件,以强监管、防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各方一致表示,近期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传递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清晰路径,大家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充满信心、长期看好,将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服务中国市场,持续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同时,各方结合境内外资本市场展业和投资经验,就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包括促进投融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包容性精准性;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创投市场,培育更多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提升外资机构投资便利性;等等。(Wind)

【央行、外汇局:QFII/RQFII跨境资金管理再迎优化】

7月26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修订《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跨境资金管理。《规定》自2024年8月26日起施行。修订后的《规定》有助于构建简明统一的证券投资在岸开放渠道资金管理规则,提升QFII/R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前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此次《规定》对QFII、RQFII专用账户的收支范围以及QFII、RQFII机构开展即期结售汇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方式等作出调整后,QFII、RQFII和CIBM两个渠道登记、汇兑、外汇风险管理等规则基本实现统一,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所需要遵循的资金管理规则更加简明。(Wind)

【27家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概况 17家净利润下滑】

投资收益仍是决定券商业绩的分水岭。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7月27日,已有27家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概况。其中,17家券商的净利润都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多在50%以上。有10家券商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2家券商实现扭亏为盈。有券商称是在固收自营的带动下实现了业绩增长。有的券商则表示,其受到权益投资“拖累”。经纪、投行收入下滑也影响到了券商净利润表现,但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2家券商的投行收入增长。资管业务方面,目前已知有5家券商实现正增长。(Wind)

【发改委: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全面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基础设施REITs试点以来,制度规则持续完善,发行规模稳步增长,资产类型不断丰富,市场表现总体稳健,各方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基础设施REITs对促进投融资机制创新、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已具备良好条件。各参与方要严格贯彻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依规推动基础设施REITs更好实现常态化发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负责同志就《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答记者问表示,《通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精神,聚焦宏观政策符合性、投资管理合规性、回收资金使用等推荐重点,改进项目申报要求,确保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常态化发行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对项目未来收益率提出要求,更多交由市场自行判断、自主决策;不再对国资转让等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转让事项作出要求,改由企业依法依规自行办理。(Wind)

【6月份550款万能险结算利率出炉 超六成产品结算利率在3%及以上】

近期,各保险公司陆续公布了6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据Wind数据梳理,截至7月19日发稿,已有550款万能险产品公布了6月份结算利率(年化,下同)。整体来看,6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最高为3.5%,最低为0.36%,平均结算利率为2.9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1个基点。从结算利率分布来看,结算利率在3%及以上的产品共有370只,占比为67.3%。(证券日报)

【五上市险企2023年拟现金分红755亿元 中国平安独占440亿元】

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纷纷公布2023年度分红实施方案。据统计,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度合计派发红利超755亿元,同比增长超20%。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长期稳定的现金分红是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志,是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获取回报的重要手段。随着中期分红的全面铺开,2024年,上市险企分红总额或将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华夏时报)

【中共中央决定!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聚焦这些着力点】

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保险层面,《决定》指出,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业内人士表示,《决定》对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和战略部署,并对提升航运保险、科技保险、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领域的承保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保险行业将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更加坚实的风险保障。(北京商报)

【寿险预定利率再度降档?传统型、分红型产品或将从3%、2.5%调降至2.5%、2% 防范利差损仍是行业重大挑战】

近日,据行业人士透露,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迎来再度“降档”。其中,传统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或将从3%下调至2.5%,调整期为1个月。投资型产品中,分红险的保证利率上限或调整为2%,万能险调整至1.75%,调整期为2个月。业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投资端承压,为防范利差损风险,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再度下调是大势所趋。(财联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