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程曜
我做量子纠缠态的实验十几年了,主要应用于引力波量测,意外的结果显示纠缠光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有了意想不到的实质效益。最近突然有很多人来问我量子纠缠态,他们看了朱清时院士的科普文章反而更迷惑,量子力学与玄学佛学都有关,简直不可思议。而我的一部分研究涉及人类文化学,大家希望我能作出一些有效的澄清。
科学源于宗教的一些信念,万物运作有统一的道理,不论在任何时间或在任何地点都一样。一神上帝无所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就是物理很好的体现,而此一信念如此之强大却又彼此冲突,促使科学由宗教开始发动,也因科学观察到的现象反对宗教而分离。佛教基本上是无神论,长期以来特别关注于人类心理思维以及表达的语言工具。科学也离不开这些工具,当然和佛法发生了关系。
我研究人类文化学的目的,企图理解人类文化形成的过程,如何塑造今天的思想状态。数学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与外星人相遇,会不会有完全不同的计数法?德国前总統魏茨克的物理学家弟弟卡尔·魏茨克喜欢说一个笑话,我也喜欢传述他的笑话。有人半夜在路灯下找钥匙,路过的问他掉在路灯下么?他说不知道呀!但只有这里有光看得到。我们会受到语言文化的限制,而只能看到语言文化能描述的现象么?这是我研究人类文化学想要回答的问题。
科学是什么?我的老师赫曼·昆默先生在他退休的演讲谈到他的认识,我们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以简洁的方式描述,让更多的人使用和推广。请注意,昆默先生已经避免使用真理这个概念,而在工具上给予较多着墨。我自幼也持相同的观点,目前的科学与阴阳五行等价,都一样算不上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是更为精巧更为有效而已。
龙树提出二圣谛,把大家认为的真谛,一分为二,世俗谛与胜义谛。佛教重视平等,一般人和科学家一样平等。科学家可以用极其难懂的语言实验工具发展胜义谛,一般人也可以由简单的科普了解世俗谛,两者之间没有高下之分。这正是佛教引人入胜的地方,我在后面还会略为提到这件事可能的由来。
如果我们回到龙树之前佛陀所宣扬的四圣谛“苦集灭道”,苦为集因,集为苦果,灭为道因,道为灭果。这之间因果的时间顺序关系被视为真谛,而因果原理也一度被视为一切物理的根本原理,却在量子力学出现困境。我们于是问,因果定律是不是永恒的真谛?
仔细探究人类历史,因果与时间的观念在农牧文明发达后被强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认识到两者相距时间长达几个月事件有关联。在捕猎时代我们不知道可以种植,三个月后事物全非,动物已经都吃光了,怎么知道要细心维护种植。文化(culture)这个字的来源,正是仔细维护所种植的农作物。农耕的重大发现与进展,造就了轴心文化,我们不再淘汰老人与幼童。
事实上因果信念只是被强化,捕猎时期留下来的通灵仍然存在,禅定、瑜伽、甚至跳大神都可以回到时空因果消失的涅槃状态,而未卜先知、无中生有、穿越时空等,都成为宗教或巫术传递不可缺少的元素。
为了分别宗教与科学,伽俐略作了简单的定义,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方被重复的现象属于科学的范畴。四百年后,波普加上一条限制,可以证伪叫做科学,不可能证伪的、禁止证伪的、或防止证伪的,都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如果你要坚持童真女玛丽亚生耶稣而且耶稣死而复活,两件事都不能被重复,也在思想上被禁止重复,就不是科学。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中也警觉到波普所添加条件带来重要的思想变革,我们现今所知道的将来都有可能被推翻,而重新书写。真谛于是不如说,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魏茨克的笑话、昆默的工具、龙树的二圣谛,不都在说明科学非真理。科学使用的语言一般人很难懂,甚至科学家自己本身都还在发展之中,不能完全明白。
在伽俐略之前,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原因都是神的意旨,超越人可以知道的范畴。牛顿之后,世界运动遵守数学公式,我们花了多久的时间传播力学观念,即使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不承认这些力学公式,即使不理解也乐见于量子力学破坏牛顿公式。在量子计算机商业化的前夕,我们必须警觉语言工具的变革,牛顿微积分的数学工具即将被计算机代码所取代。
我们分析或预测自然现象,可能只用某个代数符号“#《C》*”来表达,#是输入、《C》是代码、而*是输出。即便如此,我仍然要补充说明,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可以归纳成为简单的图像,同时由这些图像推论我们还不知道更多的,已经不像上个世纪会轻率地在重大发现后宣称物理终结了。因此“不知道”是科学的,你们知道“都是神做的”则是不科学的。
谈到这里,有很多人大概又会说佛教思想的深邃,因为四大皆空所以科学也是空。我们有必要探索空以及无我观念可能的来源,不必混淆是非。
印度三千年前恒河流域的农业非常发达,衣食无忧。却出现了两位很特殊的人,佛陀在中国大家都晓得,对大雄比较陌生,而大雄在印度更广为人知。他俩都坚持由苦行得道,佛陀却半途而废,开始宣扬苦行不能解脱,反而是大雄不放弃苦行,一直流传到今天。于是我们问苦行要如何得道,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苦行是一种乡愁,一种回归,要回到捕猎时期,不受农耕文明干扰的本能初心状态,探索何为人以及人如何认识世界。佛陀与大雄都是武士阶级出身,要颠覆祭师主宰的梵我一如,反而发扬捕猎时期的传统,武士自我献祭的无我牺牲精神。
我也同时对复活节岛之谜提出一个可能的答案,持续向东航行的大洋洲民,都是自我献祭的海洋武士,因此复活节岛石像面朝岛内摆放,不是盼望来者。请注意,我在这里贯彻科学精神,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让大家参考,希望对理解人类自己有帮助,而不宣称是真理。而我提出来的观点,企图阐明人类为什么去除杀人祭祀后,牺牲与围观仍然代代相传,因为那是重大捕猎后的习惯。中国的情况很特殊,祭师与武士确实在商朝都存在,而且可能都姓子,孔子才希望人人成为君子。到了周朝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商文化被清洗,在一百年前才出土。
现今宇宙空间的观念,要到光学望远镜观察之后才逐渐成型。在此之前宇宙观各式各样有很多种,在未来几百年后,当然也可能截然不同。在这段发展的时间里,大家不断想象空间由什么所构成?有一种东西叫做以太,而以太无所不在。所有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被以太解释,比如说光为什么可以传递,引力为什么可以穿越空间。很快大家就发现,以太就是上帝的代名词,只不过听起来比较科学。
一百多年前,迈克逊的实验证明,光传递不需要以太,自己就可以传递。于是“场”这个名字就取代了以太无所不在,改为“场”无所不在。我们马上又发现物质也具有这种特性,像一种波在空间中散开,并且可以相互穿越。近年来希格斯场被证实后,上帝又以希格斯场的名字回来了。我们的想象力是不是很贫乏,没有其它更好的概念,不断回到原点。这样的来回互动,不独独在近百年的科学发生,过去两千年里,印度人一会儿空一会儿有,反复辩论了也不知道有几回,都属于非常典型的文化辩证。
量子力学颠覆了传统力学,我们可以使用新的公式推算预测,但四百年来深植的传统力学观念仍然在,经常使得量子力学违反认知。也许还要数百年,我们才会习惯抛弃实数,使用这么久远的数字,其实只有整数,甚至使用更少的素数加上运作就足以表达了。素数的推进代表了人类知识跳跃,就如昆默所说,以素数因子表达事物的变化更简洁。
老子于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一度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拆解为两个素数二与三的组合。除了苜蓿草之外,大自然很少有三的组合,素数三代表了计数思想的飞跃。两个元素之间只有前向操作与背向操作,前向与背向必定可以交换,称为交换群。三个元素有多种可能的操作,调换操作的顺序,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举个例来说明,三元素之间不等距,定义两种操作,先走远的然后走近的得到一种路径,调换之后,先走最近的再走远的,两个路径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不可交换群的诞生,产生了时间顺序观念。
后来又出现了阴阳五行,完全颠覆了老子的宇宙观,以手掌五指描述世界更方便,因此我也强烈怀疑老子的年代真的在战国时期么?那时候的素数的五德终始观念已经出现。四可以被理解为两个二的组合,或者三加一的组合,语言与思想的构成息息相关。
素数五的意义还不止如此,附图为五元素完全图。我们可以一笔不中断地走过所有的联结线,周而复始,只有五和五以上的元素才出现完全图。如果交换两个一笔画顺序,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相反地,如果两笔可交换,我们永远可以透过交换,回到起始点,也因此丧失了时间演化。我们也可以把附图放入四维空间里,消除所有联结线的交叉,以此建立新的弦论,用简单的几何图像和操作来适配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请注意,完全图有无穷多种组合,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个三角中任意重复次数。一次性不重复走完所有的联结线也不只有一种,但走完必须经过所有元素两次。这意味着时间演化有不同的路径,由三元素到五元素有限度扩大工具的概念和操作,却在实质应用上产生了重要的飞跃。
▲ 五元素完全图
比较量子场方程式与古典力学的方程式,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表达的方式,量子场描述的是非局域场,而古典力学描述的是一个有时间与位置的物质运动。为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我们增加数字得到更大的空间去描述问题,同时引入新的规范去适配新的问题。这种思维仍然在继续发展之中,为了容纳完全不同的引力,开始扩大或减少空间维数,新的语言于是又诞生了。
最后我要对朋友贾南说,不要对朱清时院士说的太紧张,你的女儿湾湾不可能以纠缠的形式同时出现在楼上与楼下,等到你叫她时才突然塌缩。朱院士一定不是这个意思,否则就犯了严重的错误。虽然自然现象都遵守量子力学,引力和其它的三种作用力非常不同。
引力由质量产生,而电磁力由电荷产生。电荷不会随观察坐标而变化,而质量却不同,随观察者运动而变化。质量没有正负之别,电荷却有正负。我们以质量确定粒子分布的范围,越重的粒子分布或传播在越小的范围内。爱因斯坦质疑我门不看月亮时,难道月亮就不在了。月亮的存在及其运动轨迹,可以观测很多其它引力的影响佐证,与薛定谔猫生死纠缠的理想封闭性完全不一样。
量子力学中有一些量不能同时观测,比如说电子自旋上下和左右的两个方向不能同时量测,也不能同时被两个人独立观测。月亮或湾湾的引力作用却可以同时被很多人独立观测。不但观测的干扰有限,也容许存在毫无干扰的量测方法。湾湾的质量超过30公斤,位置分布在负四十三次方米之内。因此,湾湾不可能有楼上楼下引力不同的纠缠态,只在她回答你呼唤的时候,突然由楼上塌缩到楼下。但是我不排除你和女儿湾湾有超越基因组合的特殊纠缠,以某种尚未知晓的微观态传递信息,或许有一天我们称之为灵魂。我们所观察的宇宙需要纠缠来黏合,人与人的关系也需要灵魂来接续。
纠缠到底是什么?我的研究几乎所有的新现象都与纠缠有关,花了十几年才慢慢理解。简单来说纠缠有关量子信息,当粒子相互关联,原来独立个体自由表达所包含的可能性减少了。最奇妙的在于纠缠信息与时空无关,不论相距多远都可以同时量测彼此的关系。西方启蒙之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利用时空不变的能量来简化和统一表达物理。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新的语言工具出现了,量子引力也抛弃了旧的几何表达而改用量子信息表达。我预期在不久的未来,量子信息仍然会找到更恰当的几何表达方式,毕竟人类脱离不了几何的直观,不论是笛卡尔、歌德或胡塞尔都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人类对引力的认识非常基本,在语言中的份量远远超越其它的力。却到最近一百年才认识引力与时空的认知有关,因此不要太讶异,在这个世纪结束之前还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文原标题:《语言与科学》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