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个品牌,品牌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商品商标,而体现在城市品味、文化创意产业之中。
最近几年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其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上海的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5499亿元和1673亿元,增长至2014年末的9054亿元和2833亿元。2016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达到10433亿元,产业增加值3395亿元,同比增长8.2%,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超过12%。
毫无疑问,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上海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必将在上海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于上海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应该成为“十三五”期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品牌是一座城市最具识别度的标识,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上海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个品牌。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四个品牌提出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打响这四个品牌的战略意义。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与之密切相关。最近刚刚颁布出台的
《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创50条)则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选择、政策保障和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成为未来加快推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南。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最近十多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在全国乃至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实现的,
事实上,与国内外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比重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反,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在产业门类、市场规模、消费层次、行业监管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在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高端人才集聚、产业创新能力和活力、行业领军企业等方面,上海则存在着不小的比较劣势,这些劣势如果在长期内不能有效地加以排解,肯定会对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构成瓶颈。
基于此,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该从自身的产业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功能定位出发,扬长避短,走差异化道路,重点培育一些自身产业基础比较好同时又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领域,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特色和特点,从而与国内其它省市特别是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周边城市形成和谐、有序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合作关系,充分凸现上海的龙头城市地位。具体而言,未来几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从战略上重点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方向或特点:
1、高端化
。
所谓“高端化”指的是要从上海自身的科技、人才、市场等核心竞争优势出发,充分考虑上海目前面临的劳动力成本、商务成本高企的客观事实,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产业链环节的选择上,必须注重高附加值、高智力密集性、高科技含量、高创新性等特点,从而可以更进一步集聚高端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占据文化创意产业链的高端,
对全国其它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周边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又可避免同其它省市由于产业趋同而产生的恶性和无序竞争。
从这一点出发,今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行业发展的重点上可以聚焦互联网游戏、电子出版、影视制作、原创动漫、时尚设计等方面。
2、国际化。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西方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最紧密的城市之一,因此,
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应该比国内其它省市更多地体现“国际化”的特色,
这不仅需要我们在作品的创意、生产制作、营销等各环节充分考虑国际市场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创造出国际化水平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更加主动地面向国际市场,并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可以发挥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职能,搭建各类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交往合作平台,通过有效、规范的国际化市场运,把上海以及全国各地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项目推向国际市场,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的国际文化软实力,并使上海真正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3、市场化。
众多经验表明,一个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成长,虽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呵护,但更多的还是应该依靠企业家的创新、创造精神并尊重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作用,这对于需要充分激发个人智慧和创造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一直是全国市场管理最规范、政府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与此同时可能也多少带上了一些“强政府、弱市场”的色彩,
与其它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或较发达的省市相比,我们觉得上海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管理上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同时还不同程度存在干预过多、干预过具体等现象
。
因此,未来几年,上海应该向一些兄弟省市学习,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完善市场体系和规则,尽可能向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开放市场,最大程度地降低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必要行政干预或限制,极大地激发企业家、艺术家、设计家等的创意和创新活力。
4、集聚化。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产业融合度强、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产业的渗透、辐射比较明显。过去十几年中,
上
海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就是因地制宜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这不仅繁荣了文化创意产业,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加快上海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都市旅游等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十三五”期间,上海仍必须花大力气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当然,今后的重点应该从原来的形态塑造逐步向功能完善转变,特别是要强调集聚区的产业特色和差异化,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构建、延伸和拓展,以“特色小镇”为样板,努力把集聚区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度高、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责任编辑:刘小玲
王如忠,博士,研究员,博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委员。
科技创新说:中国合伙人
面向创新热点的讨论工具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上海怎么办?
闻香识书 | 你还在做创新的“门外汉”?
数据时代的五种创新模式【上】
数据时代的五种创新模式【下】
新兴技术向产业演化的瓶颈到底在哪里?(上)
新兴技术向产业演化的瓶颈到底在哪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