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2024年AI投资Top5机构出炉,又一AI ... ·  昨天  
白鲸出海  ·  Perplexity超级碗“0预算”营销,仍 ... ·  2 天前  
百度智能云  ·  @所有企业,您有四款AI原生应用DeepSe ... ·  5 天前  
白鲸出海  ·  多款AI产品投放超级碗广告,TikTo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教学思考 | 周宽:教学重点的确定——以纲要上第1课为例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8-22 00:00

正文

有老师认为第1节课的第一个点应该打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上这个点,这是必须要说的,而且这节课除了史料实证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唯物史观当中的社会发展史,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节课,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这两个社会也是比较重要的,而且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样的一些概念是需要给学生渗透的,像早期国家的特征,实际是由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的,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会出现这样的特征?所以我认为唯物史观就这节课讲也应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对于这一看法, 表示 不赞同。 我的理由如下:

1.根据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起点,总不能说跟智者学派一样,每个老师自己是教学的尺度,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吧。如果说承认有一个共同的依据,那这个依据无疑是课标。课标怎么说的呢?

课要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这段话当中,没有一个地方体现出了鲜明的唯物史观的内容。

另外,课标本课的要求全是了解,而不是理解。

2.根据教材。 教材确实有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的表述,但是出现的频率极低,只有一处明确提到奴隶制社会。教材在叙述早期国家时,绝大多数笔墨都是放在政治史上,这也符合白寿彝等人主张的政治史才是最主要的内容的看法。教材只在课件最后一段提到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根据学情和教学实际情况。 我们需要明确,高一历史之所以要纲要,是因为其目标是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一般性要求的,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要选物理的,即使我们要培养未来的历史系学生(很显然不合适,选历史也未必要读历史系),也没必要放高一。对于这些学生而言,过于复杂的概念是他们必须要理解掌握的吗?前面讲了,课标本课的要求只是了解,我们不宜人为拔高到理解和应用层面。

高一现在每周只有两节课(国家标准本来如此),教学内容却非常之多,本身就意味着不可能什么都讲。既然时间有限,当然要选最重要的来讲。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 历史学科要培养五个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分别针对性培养 (那种将教学目标根据五个核心素养分开来写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以上,我从课标、教材、学情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 本课不宜将唯物史观作为重点 。我个人觉得,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史料实证构建早期文明与早期国家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对中国早期国家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这里推荐上海某老师的教学思路,我觉得他的思路是比较合理的。 原文如下:

我注意二重证据法的渗透,太深奥的我讲不清楚,我的思路比较简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