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其实暗喻着人类自身的发展。无论是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或是古希腊神话中象征婚姻美满的月神塞勒涅,都是人类拜月思想的体现。
而自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步起,源源不断的探月飞船,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体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月亮也拥有了种种不同的文化意义,而与其相关的故事,也愈发迷人。
对月亮感兴趣的你,一定会需要这本书,无论是月亮相关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乃至于人类探索月亮的科学故事,你都能在这本《月亮》中找到。
推荐理由:
月球,一颗荒芜冷寂、毫无生气的小小天体,为何成为了人类文化中,神秘又浪漫的文化符号?从想象中的嫦娥奔月,到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人类本身,从科学到文化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一份关于月亮的文化盛宴,在其中尽情探索人类与月亮、与自然的关系吧!
《月亮》
从神话诗歌
到奇幻科学
的人类探索史
[德]贝恩德•布伦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字数:150千
页数:285
开本:32开
贝恩德•布伦纳是德国知名的跨领域作家,风趣而博学。其作品特色是将科学知识与文化史完美交融,搭配有众多精心收集的图片。他的散文集《伊斯坦布尔的野狗》曾入选2013年美国最 佳旅游文学奖(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13)。
许多人可能认为,少了月亮,对我们的影响不像失去太阳那么大。但越深入了解地球生物与月球间的关系,越觉得失去月球对生物而言,兹事体大。月球有助于稳定地球,防止地球上的季节变化过大。如果没有月球,地球生物的演化将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没有月球,地球的面貌将大不相同。具体怎样不同很难讲,但如果地球的潮汐涨落比现在小得多,我们就可以想象月亮有多重要了。没有月亮,或许连生物都不会出现。强大的潮汐形成许多水塘,这些水塘对形成复杂的生物系统而言,非常重要。
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这个没有生物的卫星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但它对地球人而言就和太阳、大气、海洋,以及我们周遭的动物和植物同样重要。月球的历史也与地球休戚与共。月球对地球生物这么重要,而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却可以说是完全不成比例。
月球是个荒凉、阴暗、没有生命的天体,大小仅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分之一,重力更是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它的自转周期大约是28 天,比起地球每24 小时自转一周,缓慢得多。
它的表面积略大于非洲和澳大利亚面积的总和。月球的大气非常稀薄,所以整个星球静悄悄的,同时,它无法保留来自太阳的热量,所以表面温度变化相当剧烈……